分享

冈仓天心《茶之书》——节录

 昵称62307364 2019-05-06

一    仁者之饮

    茶,始于药,而后为饮。在8世纪的中国,茶就作为一桩雅事而进入一个诗意王国。日本则在15世纪将其尊崇为一种美的宗教——茶道。茶道,是在日常染污之间,对美的倾慕而建立起来的心灵仪式。茶道教人纯净和谐,理解互爱的奥义,并从秩序中挖掘出浪漫的情怀。

如今,对财富与权力的竞相争夺已是这般残酷激烈,人性的天空土崩瓦解。世界在一片唯我与庸俗的阴影之中摸索前行。泯灭的良心以学识作面纱,功利假借慈善之名招摇。我们等待天神的降临,来修补这人世间巨大的破败。与此同时,让我们再啜一口茶吧。午后漫漫的光照亮了竹林,泉水欢快地涌动,茶炉中传来松涛的阵阵声响。那么,就让我们憧憬这转瞬即逝的风景,逡巡于这世间事物美妙的愚行。

二    饮法流变

    原产自中国南方的茶,在各类经典中,也被称作荼(tú),蔎(shè),荈(chuǎn),槚(jiǎ),茗(míng),世人对其评价甚高。

    茶的发展可粗略地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煎茶,点茶,淹茶。分别展示了唐,宋,明三朝特有的人文情怀,借用通常艺术分类的术语,可以说是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和自然派。

     初期饮茶方式较为原始,茶叶蒸青捣碾后,制成茶饼,与米,姜,盐,陈皮,香料,奶等一同煎煮,现西藏和蒙古仍古风尚存。

    唐,陆羽著《茶经》,系统阐述了茶道规范。煮茶弃用了盐以外的所有配料,诗意的消遣赋予茶一种象征意义。茶器推崇青白瓷。

    宋,茶叶被研磨成微末,喝茶融入生活点滴,真正趣味盎然的是喝茶的过程。斗茶盛行,喜爱黑色厚重的茶碗。

    明清,直接冲泡的散茶取代了饼茶,团茶。国家连绵不息的灾难,夺取了品尝生命意义的热情,茶叶依然有沁人的花香,但茶盏之中,唐宋茶道的浪漫已荡然无存。

    日本茶叶,初由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宋时,赴中国研习南禅的日本僧人带回茶树种子和冲泡方法,随着南禅在日本的普及,宋代茶道及其理念也在日本传播开来。

    15世纪,日本茶道确立,茶超越了理想饮品的形式,已然成为一门探索生命艺术的宗教。唐宋茶风在日本得到保存和发扬。虽在日常生活中,淹茶逐渐取代了粉末状的抹茶,但抹茶作为茶中之茶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

    在生命的荒漠中,茶室是一片绿洲,疲惫焦渴的旅人在此聚首,共享艺术的甘泉。

三     禅道渊源

    曾有三圣品醋,孔子说酸,佛祖称苦,老子则言甜。形象说明了儒,释,道的不同导向。不同于儒家和佛教,道家是接收这个俗世的,它试图从这个充满悲哀与烦扰的世界中挖掘出美妙。水瓢因为空而可以盛水,老子认为只有在空性之中才有真正的精髓,人亦如此。

    且不论禅与道之间有多少门派之别。禅宗强调了道家的教诲,主张通过静坐观想得到无上智慧。禅宗是个人主义的坚定支持者,这一点也跟道家不谋而合。六祖慧能继承达摩衣钵,传布禅宗,因该宗盛行于中国南方,故称南禅。

    南禅吸收了诸多道家仪轨,建立起一套精致讲究的茶道仪式。僧侣们齐聚在达摩祖像面前,气氛庄严,依循隆重的仪式规程,用同一个茶碗轮流饮茶。这套禅门的仪式,由日本僧人带回国内,最终发展成为日本茶道。

    茶道的全部理想,实为禅宗从微小之处见伟大观念的缩影。道家奠定了茶道美学理想的基础,而禅宗,则将这一理想付诸了实践。

四     茶室幽光

    茶室看上去和一个农家小院并无二致——草庵,极为简约朴素。独立茶室由日本茶圣千利休创建,包括茶室本身,水屋,门廊和露地,茶室按照容纳不超过5个人的标准设计。整个茶室看似普通,但从选材到施工,以致每个细节,都需具备极大的审慎与精细。

    茶室简约纯粹的风格源自对禅寺的效仿。在营造宁静洗练境界的过程中,茶师们总是匠心独具。茶室的光线,布置,装饰。。。无不体现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经过露地的心灵沉淀,准备妥当的客人静静地走向茶的圣殿,武士把佩剑放在檐下的剑架上,此刻茶室便成了超然至上的和平净土。然后客人弯腰膝行,不分身份高低贵贱,穿过一道不到三英尺的矮门,按照在门廊商定的次序,依次进入茶室,首先向壁龛中的挂轴和插花致礼。客人落座,宁静笼罩,只听见屋中铁壶煮水的音调,此时主人才现身茶室。壶底会刻意放入铁块两三粒,制造出一种别致的旋律,沸声如诉,如遥远山岗上松籁阵阵。。。。。。

茶室的简约与脱俗,使它成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身在其中,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够不受打扰地,投身于对美的崇拜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