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sè)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1. 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 2. 径:山路。蹊(xī):人行处。山径之蹊泛指很窄的山间小路。 3. 介然:本指意志专一而心无旁骛,这里是指经常不间断的意思。 4. 为间:即‘为时不久’。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山间小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话说天下大势,规划三国鼎立蓝图。刘备听完以后,离开坐位向诸葛亮拱手谢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这“顿开茅塞”作为一个成语,其语源正出于孟子这里,没有“茅塞”,谈何“顿开”呢?诸葛亮开刘备之茅塞,孟子开高子之茅塞,但假如你我的心被茅草塞住,又请谁来“顿开”呢?恐怕只有靠自己了罢。 “这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心路也是一样。多走走,介然用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时习之”是不是心路的“介然用之”呢?如果是,那孔圣人是不是能够使你的“茅塞”顿开了呢? 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引用过中国先哲孟子的这句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他解释说,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为后代共同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以防止彼此之间出现互相不信任的情况。他说,双方都应注意随时维护这条道路,即便在双方发生分歧的时候,也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 |
|
来自: chenliwei80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