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亚之汉特人

 明月流 2019-05-07

​汉特人是俄罗斯的一个土著民族,自称Khanti、Khande、Kantek,亦称奥斯恰克人。主要居住在汉特-曼西自治区,该地区在古代被称为“尤格拉”。分布在乌拉山以东,沿著鄂毕河及其诸支流,从乌拉山脉和狭窄的山麓丘陵地带,直到地势渐向鄂毕湾倾斜的广阔中央低地。高地和低地某些地方有大片长满苔藓、泥炭、菅茅和沼生矮松树的沼泽。气候恶劣︰冬季持续6个月,有2公尺(6.5呎)厚的积雪;夏季洪水泛滥,诸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及其诸支流)形成一片汪洋。

汉特语、曼西语同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乌戈尔语支。和俄语是该自治区的官方语言。2002年人口普查时,有28678人自认为是汉特人。亦分布于秋明州,托木斯克与科米共和国。 

汉特人与曼西人有着密切联系,被合称为鄂毕乌戈尔人。彼得堡科学院的卡斯特在做了大量调查后,认为鄂毕乌戈尔人与萨莫耶德人有着亲缘关系,可能源自阿尔泰。伯恩斯坦在《北亚民族短论》中则认为奥斯恰克人就是中国史料里的呼得(乌揭)部落。关于其形成时间,莫基利尼科夫认为是公元11世纪后半页。 

早期的乌戈尔人善于养马,大约11世纪中叶时从南乌拉草原北迁至鄂毕河下游,主要生活来源是狩猎(传统使用弓箭和矛,後来用枪),设陷阱捕兽和捕鱼(使用渔网、鱼梁、拖拉大围网和下箔);驯鹿放牧通常为副业,大概是在15世纪从邻近的涅涅茨(Nenets)人那里学来的。沃伊卡尔斯克城堡就是这两个民族早期的贸易点。他们从鞑靼人那儿得到武器、粮食、商品,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也日益密切。 

鄂毕-乌戈尔人传统上或过游牧生活,或过定居生活,视生计模式而定。在夏季猎场一般住帐篷,其永久性的冬季房舍则是木屋。小船、 雪橇、马橇或驯鹿橇为其运输工具。

后来,汉特人与曼西人归西伯利亚汗国统辖,向汗国提供了赋税和兵役。他们是15-16世纪的西伯利亚汗国臣民,但也有自己酋长国。 

1583年,沙俄侵吞西伯利亚,乌戈尔人成为沙俄的子民。次年,汉特人地区修建了首座鄂毕斯克堡,10年后又修建了苏尔古特城。17世纪时他们接受了基督教。 16世纪末期,曼西人被沙俄哥萨克叶尔马克·齐莫菲叶维奇征服(是第一个)。与汉特人相比,曼西人受俄罗斯同化程度更深。 

沙俄政府对乌戈尔人抽取重税,常常引发暴动。汉特人的捕鱼、狩猎场地常遭到俄罗斯人霸占,到19世纪,汉特人差不多都沦为俄罗斯渔场的雇工。到20世纪初,破产和贫困的情况相当普遍。

1930年,前苏联建立奥斯恰克-沃古尔民族区,1940年改称汉特-曼西民族区。 

1960年代以来,该地区成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地。



汉特人以前分为许多部落,每个部落又由若干地方部族组成。不论是哪个部落中的人都必定属于一个宗族分支,并且应该与其所属宗族分支以外的人结婚。每个部落分支由若干部族组成,每个部族各有一个祖先或数个祖先英雄的名字,一个标示部族所有权的标志或标记、内部组织,对一个祖先的崇拜和一个圣地。

在北西伯利亚各民族中只有汉特人和曼西人有弦乐器︰一种为五弦的齐特琴(zither),只一种为单弦或双弦的弓拉乐器(琴弓像小型弓箭的弓,以马尾毛作弓弦)。两种乐器的琴弦均用麋筋制成。


附、第一现场 汉特人的新生活

           村民现场表演剥鱼皮


  石油工业在汉特-曼西大规模发展,那么它给汉特-曼西土著民族的生活带来的是幸福还是不幸?记者有机会深入到汉特-曼西的小村庄达库什克采访。

  从汉特-曼西斯克市的码头上船,沿额尔齐斯河北上50公里,沿途两岸密布原始森林,几乎看不到人家,不时有大型鸟类飞过。陪同莉迪亚介绍,这里的乡村有时会有狗熊出没。

  船行2小时到达库什克村,这是一个只有800多位村民的小村庄,有一多半人口是汉特人。他们都过上了与俄罗斯人区别不大的现代生活,但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文化。

  村子里最显眼的有两处现代新建筑,一座医院,是村里最大的二层建筑,红顶白墙,坐落村口,十分醒目。医院里有2名正规医生,4名助理,30多名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附近村庄的人都到这里看病。水路或冬天的冰路是主要交通通道。牙医亚历山大是本地区成长起来的医生,在这里工作6年。他说,当地居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与缺少蔬菜、水果维生素有关。

  位于村子中心的学校是4幢2层楼的一组建筑,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群,去年落成。内分幼儿园、学校2部分,学校包括1-11年级,孩子们不出村就可在这里完成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教育。幼儿园、学校共有20 多名教师,200多名孩子。还有一个健康中心和体育文化中心,孩子们可以得到德智体美全面训练。村长娜塔莉亚·巴赫曼说,这里还是附近地区的高考点。村里有近一半的学生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或大专,大部分学成愿意回来。他们村镇办公室里的年轻人都是大学毕业生。

  这是自治区政府在村里投资的2个最大项目,也是村里仅有的2处有抽水马桶室内厕所的建筑。而村镇办公室和村文化中心与之相比简陋许多。反映了政府改善村民生活的投资重点。村镇办公室是一座普通平房,有5-6间办公室。女村长巴赫曼是俄罗斯人,由村民选出,任期5年,已干了3年半。村长办公室约15平米,墙上挂着国旗和总统普京的照片,记者问是新换的吗?她爽朗一笑,说从未换过,因为不论普京任总统还是总理,都是是她心里唯一的最高领导人。

  对面文化中心有一间能容近百人的礼堂,礼堂的1/4是个舞台,靠一面墙展示着汉特人的民族服装和手工艺品。显然,这里兼有村民娱乐和旅游展示双重功能。汉特老太尼基塔显然是这个村的能人,精通本民族传统的敬火仪式、歌舞和许多传统手工艺制作。在她的导演下,穿着民族服装的学生们表演了7-8个反映汉特人渔猎生活的欢快歌舞节目。我们问一个参加表演的男孩子将来长大了会离开村庄吗?他摇摇头说,不会的,我就喜欢这里。

  村中有一座露天原住民博物馆,其中有冬季住的木屋、仓库、狩猎器具、炉灶等,多是保留下来的实物,有些已超过百年,真实记录了汉特人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当地中学原校长索菲亚是这间博物馆的创办人,她是土生土长的汉特人,原来曾在俄罗斯南部的博物馆工作过,参加过调查民族文化的项目,于是她萌生了为自己的民族保存记录的想法。后来她回到村里的学校教书,经过自己的努力于1989年建成了这座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后名声在外,接待过美国、加拿大等各国客人。现在她已经退休,这座博物馆也交由学校管理,向村民和游客们继续展示历史的痕迹。

  在民俗博物馆,我们与一些村民一起享用了一顿乡土味十足的“北方”大餐,几乎可称全鱼席:鱼汤、鱼肉、鱼干,连面包里的馅儿也是鱼肉。都是用汉特土法制作。汉特人的祖先在公元前从北哈萨克斯坦草原等地迁徙至此,以打猎和捕鱼为生。早期俄罗斯人将他们称为“尤格拉人”。现在为保护野生动物,狩猎受到越来越多限制,捕鱼在生活中的地位更突出了,额尔齐斯河就是他们取之不尽的食物来源。记者在河边看到几个年轻人在钓鱼玩,3-5分钟就可钓到一条。博物馆里的独木舟已经不用了,村民们打渔出行多使用机动小船。老太尼基塔还为我们现场演示了剥鱼皮技术,并讲解了汉特人独特的鱼皮鞋制作方法。

  村子里基本是木房,大多旧房,但很规整,,架卫星天线的不少,几户新房十分显眼。有几条木板新铺的道路。有经验的美国记者介绍说,这里春天冰雪融化后到处是泥浆,这些木板路让村民方便多了。我们自行探访了一户普通人家,一座房子隔成4间,餐厅、卧室、厨房等,有洗衣机、电视机和自来水,卫生间还是单独建在院子一角。没有看到传统的驯鹿,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偶尔能看到几辆小汽车。

  村长巴赫曼说,政府的石油收入多了,对改善村民生活的投资逐年增加,下一步的重点将是改善居住条件,吸引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和发展民俗旅游业。当地政府已制定12项法律法规和数十项工作计划用于支持保护原住民文化,并以推动民俗旅游等形式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我们采访期间,汉曼市正在举行第十届“拯救与保护”国际生态活动。包括电视节、展览会和国际论坛等一千多项活动,吸引了英国、德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的生态人士参加。2003年此活动由自治区政府倡议开展,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有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内的120多个国内国际组织成为其观察员或合作伙伴。正是由于这个活动的开展,保护自然与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当地居民,尤其是下一代中日益深入人心。据自治区生态局主任科斯丘辛介绍,2005年活动参加者人数还只有2.2万,而去年参加活动的人数达到了38万,今年人数进一步增长,其中超过一半是年轻人。爱沙尼亚人符拉迪斯拉夫耶夫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在活动中他看到了参与者的活力并深受感染,同时希望在自己祖国举行的类似活动也能达到这样的规模。

  在汉曼市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市区内一个自然公园里,又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和生动的汉特-曼西民俗博物馆。当听着汉特老人唱起送儿出征的民歌时,忽然有种强烈的感觉:古老的汉特民族正在融入现代新生活,而现代生活因为保留了汉特人的传统文化而更加丰富多彩。

            表现狩猎生活的舞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