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干的世界》第23章 逸闻轶事 第5节 西方的崛起

 比干星空下 2019-05-07

一天,比干带领府中的人去到朝歌大街上搞调研,访察民情,远远忽见南门巷里围了一大群人。比干走近前去观看,原来是一位童颜鹤发面目非凡的老头儿在那儿给人相面。相面的老头儿身旁还挂着一幅白练,上书“一张铁嘴说破人间凶与吉,两只怪眼善观世上败和兴。”横联“壶中日月长”。对鬼神之类从不相信的比干对这些相面算命的也不待见。但是这一次他像被施了定身术似的,这三句话反复在他心中回音袅袅,他陡然意识到:“这个人并非跑江湖算命先生,而是一位雄才大略,有兴国安邦才能的人物,日间以算命糊口而已。”

比干将这位面熟的算命先生请进府中,摆酒设宴款待。席间,此人对比干自我介绍姓姜,名尚,号子牙,原本自家先祖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所以也姓吕,称吕尚。比干这才想起来早年跟这位算命的姜子牙同过学。吕尚是牧野吕村人士,因家庭贫寒,孤苦伶仃,亦无正当生计,三十二岁去到昆仑山学习兵法,七十二岁下山想投明君,为国尽忠。可是无人识才任用,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现在牧野一带靠相面算命谋生。他跟比干算起来还是昆仑山学院的校友呢,不过姜子牙上山学习那会儿,比干早就满师毕业了。

校友比干深为校友姜子牙的不幸感叹。两位同学不同窗的老校友一见如故,从军事谈到政治,从政治谈到当今国运民生。比干又听了姜子牙独创的《六韬》兵法,认定了姜子牙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江湖军事家和民间战略家,就提议保荐他在殷商朝廷担任一个官职,协助自己辅佐帝辛力挽狂澜,子牙说什么也不肯,说自己不是当官的材料,搞搞策划还行。比干也不计较姜子牙对殷商朝廷上下的非议,他对姜子牙说殷商王朝虽有痼疾,帝辛也不贤达,但是,他希望子牙与他同心协力,强谏帝辛,促其改邪归正,远离小人之祸,挽救大商。姜子牙推辞不得,喝多了,就在相府住了几日。

比干打定主意要保荐姜子牙,以对抗在朝堂上炙手可热的邪恶势力,就说服帝辛予以重用,以扭转殷商的颓败局面。帝辛为了缓解自己和比干的紧张关系,就随便封了姜子牙一个小宫官,命他暂且留在宫中,掌管宫廷建筑维修,还关照姜子牙负责为他和苏妲己建造鹿台。比干抱歉地将这个结果通告了府中暂住的姜子牙。

姜子牙感到受了无形的人格侮辱,暗恨道:“这昏君,当今水旱连年,民不聊生,战乱频仍,国库已然空虚,哪来的银子开发高档房地产。他听信妖妃之言,生此恶念,我岂能助你祸国殃民,刺激房地产泡沫。”于是姜子牙在面试时便对帝辛说:“这个鹿台工程量浩大,非一日之功,小臣精算起来,最少需三十五年才可建成。”对建筑工程一窍不通的帝辛听了,意兴阑珊,就打算放弃建造鹿台的计划,但是旁边的苏妲己坚持要建,帝辛便命姜子牙去找费仲请示具体方案。

姜子牙来到费仲府门,碰巧趴窗户偷听到费仲和恶来正在密谋陷害比干。姜子牙大惊之下,想赶快跑去告诉比干,却被费仲发现,只得佯装来请示鹿台建造计划。阴险的费仲也假意随姜子牙进宫面告帝辛,趁机怪罪姜子牙,说姜子牙故意延缓计划,一两年就能造好的鹿台,姜子牙却说需要三十五年,这是欺君之罪,还诬陷姜子牙这么说是受了推荐人比干的唆使,惹得帝辛当场大怒,命武士拿下姜子牙治罪。幸亏姜子牙跑得快,施展脱身法术,跳进宫墙外的河里水遁而去。

周文王的纤夫之爱

周文王姬昌从羑里被释放出狱,病怏怏地回到西岐,翘首以盼的西岐群臣齐出城郭远迎,万民百姓也载歌载舞夹道欢迎他们死里逃生的贤王。

在热烈的气氛中,周文王的次子姬发、四子姬旦(周公)会同号称“文王四友”的臣子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以及大将军辛甲等文臣武将出岐山五十里外把周文王接回了西岐的王宫。

劫后余生的周文王给亲人们和下属们讲述了被万恶的纣王囚禁羑里八年的苦情,又讲到大儿子伯邑考被纣王剁成肉酱,做成羹饼,又把羹饼送给他吃,可怜他明知是真的亲骨肉,却不得不进食三饼时。在讲到他上表感谢纣王赐饭的节骨眼上,胸中好像塞着一团棉絮,不禁大叫一声,从嘴里吐出三块肉饼。据现场人传说,这三块肉饼就地打滚化成了三只兔子,向西山坡跑了。

群情汹涌的众人怒吼着要为伯邑考和那些悲惨死难的诸侯和百姓报仇,举西岐的全部人马讨伐昏君,杀入朝歌,为民除害。文王故意大惊失色道:“卿等竟敢说出如此悖逆狂言?大王好比我的父亲,君父固有不慈,儿臣不可不孝;君父固有不明,儿臣不可不忠。做儿臣的岂有反叛君父之理?况且丞相比干是三朝托孤忠臣,清正廉洁,体恤下臣,爱民如子,是我们的榜样,我虽然遭受如此大难,断不敢生反叛之心?”文臣武将一听帝辛的姑父周文王一口一个“君父“、”儿臣”地说这么一大通,齐声称是,不敢再提。

话虽这么说,周文王在羑里可就立下了雄心壮志,决心先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同各地诸侯搞好团结,时机成熟了,再考虑讨伐纣王,那就不是反叛了,而是以旧换新,代商而立,名义上跟叛乱大不同了。

周文王回国后,身体恢复差不多了,同群臣共议,制定了四项治国策略:一是整军练武;二是广纳贤能;三是励精图治;四是施行仁政。由于这四行治国策略的施行,短短几年时间,西岐便兵强马壮,综合国力大增。各地诸侯和百姓都交口传颂周文王敬上恤下,广行仁政,西岐全国耕者有其田,仕者有其禄,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是古代“小康社会”的缩影。周文王还画土为牢,刻木为吏,不动刑罚,让民众自省自劝,也就是说,周文王对犯罪者,只要在地上画一个圈,当个牢房,竖一根木棍,当作看守官,犯罪者就不敢动了,让犯罪分子自己教育自己,群众监督,效果近乎后世的“社区劳动惩戒”。对百姓有男女无力婚嫁者,周文王出公家的钱帮助嫁娶;有老而无子者、幼而丧父者,周文王有时还拿出私房钱给予钱帛赈恤。就这样,在周文王的仁德治理下,西岐百姓丰衣足食,一派升平景象。周文王又令大将军辛甲(疑与殷商的那位辛甲重名)率兵二百名,建高台深沼于都城,以观灾祥。辛甲领兵出朝,还没开工,老百姓就争先去搬泥运木,不要劳务报酬,纯粹义务奉献。深受感动的周文王闻知,便让上大夫太颠送酒食犒赏百姓,解决好百姓的吃住问题和劳保问题,老百姓愈加用力,几天就把高台深沼建成了,刷新了同期世界建筑史上的新记录。

从此以后,仁德的周文王姬昌广施仁政,诸侯国际和各地民众争相归顺,而商纣王着了魔似的滥施暴政,诸侯国际和各地民众当先背叛。机会快要到了。

深思远虑的周文王认为人才应该是岐周的最大财富,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是没有一个出类拔萃者,美中不足。他日夜盼望一位多智足谋的、德才兼备的、战无不胜、最好十全十美的军事家出来辅佐自己完成灭纣大业。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他时刻留心并暗自寻访这样一位绝世的贤人。

逃离朝歌的姜子牙来不及通知推荐人比干,独自流落到西岐。一天夜里,周文王梦见一只白颈大熊,胁下生出两对翅膀,自东南飞入殿内,倾刻间侍立于自己左右,群臣伏地皆拜服。惊醒过来的周文王卜了一卦,大喜道:“明日出猎将有擒获,所获之物非龙非彪,非熊非虎,乃王霸之辅。”周文王命令组织五百卫士,牵引着九龙车,率领几位排名靠前的文武大臣,当日出猎到东南,游走到洛谷西边。这里有四五位渔夫在忙碌着,有的钓鱼,有的张网,有的浑水摸,有的啥也不干,盘坐在溪岩上,弹竿击石,唱起歌来,歌声高远婉转,意境隽永,一派仙家范儿。

周文王下车打听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谁,渔夫们告知是渭水溪头的一位渔翁教唱的,还说这位渔翁的钓竿丝不设诱饵,钓钩是直的,自言不钓鱼鳖,只钓王侯,整日垂钓磻溪岸口,寻常人难得见到他的真容。

自认不是寻常人的周文王率众臣走一路找一路,在渭水上游追访到了空窗期的姜子牙,六顾茅庐才得相见,两人都见到了对方的真容,言谈之下,互相引为高山流水的绝世知己。谈到灭殷事业,姜子牙分析说,目前殷商国运尚存,暂不可伐,原因有二:一是纣王失德,惨绝人伦,人神共怒,四海共知,然而侯伯大臣皆为殷商的宗室亲眷,不可能倒向西岐;二是自己曾上察天文,下稔人事,殷商天命未终,成汤恩泽未竭,又有比干、微子、箕子等王室重臣辅佐,维修法政,抚国爱民,若纣王荒淫暴虐不改,致使众叛亲离,天命有归,殷商必将不攻自破。

周文王接受了姜子牙的观点,二人促膝畅谈,从钓鱼谈到政治,从政治谈到军事,从军事谈到儿女婚事家长里短,无话不谈,谈得投机,谈得倒把,谈得相见恨晚。周文王深深钦佩姜子牙知识超卓,学问渊博,抽个小空,倒身下拜,恳请姜子牙前往京城做自己的丞相。姜子牙却说:“我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要去西岐也行,但是我要坐舟船,你来拉纤,我才能动身。”周文王求贤心切,二话没有,让姜子牙乘坐舟船,自己拉起纤来,一口气拉了百单八步。业余纤夫周文王毕竟上了年纪,累得满头大汗,喘不过气来,拉不动了。这时姜子牙算计给他说:“你拉了我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八百零八年江山,呵呵。”周文王听了这话,心气高涨,还要拉下去,争取姜子牙多保几年。姜子牙哈哈一笑,不让他再拉了,双方敲定就保八百零八年,多一年少一年都不行。

当晚,兴大喜过望的周文王大摆酒宴款待姜子牙。君臣正在交杯换盏欢庆之时,外面又有两位贤人来投奔。这两位老人家是亲兄弟,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二老都是孤竹国君的儿子,因互相让贤,谁都不肯当孤竹国君,听说周文王是天下大贤,就都扔下孤竹国的王位和百姓,投奔西岐来了。二老入席,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众臣又畅饮了一番,才兴高采烈地散席了。

次日,周文王号令三军肃整,文臣武将排列两行,亲到拜将台上授印,拜姜子牙为西岐的首席丞相,位在自己之下,群臣之上,在朝为国相,出战为元帅。众臣和三军皆奉命大礼参拜姜子牙。

孟津会师

自从姜子牙随周文王来到西岐任职,周文王对他格外器重,事事请教。姜子牙总管三军,令行禁止,军纪严明。

一天,周文王请教姜子牙治国的好办法。姜子牙对答道:“治国嘛,其实也简单,一敬天,二爱民,三亲贤,乃是治国三要素。您要想做一个有作为的国君,必须爱民如子,广施仁政,邦国才能兴旺,后来可居上。”周文王听了这番大道理,欣喜地称赞道:“贤者、善者、才者,这三者我本人不及呀,惭愧之至呀,你说咋办就咋办呀。”随后,他就照搬姜子牙的办法治国,西岐全境很快变成了道德之乡,政事肃整,礼纪严明,君仁臣忠,子孝父慈,兄友弟恭,君臣一心,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海颂扬,姬昌成了古往今来的西方圣贤,锋头压过商纣王,以致于天下只知道有周文王,不知道有商纣王。

几年后,天下第一圣贤周文王得了重病,自知天命将绝,圣贤之名也救不了自己老命了,就把姜子牙请到卧榻前,对二儿子姬发吩咐道:“我死之后,托付太公望为国师,你对他就如对我一样尽孝,称呼你姜叔叔为师相父。我死以后,你们父子二人要同心协力,君臣和睦,恤民勤政,完成安民除暴,讨伐纣王的重任。”姜子牙、姬发再拜受命。当晚,周文王薨,享年九十七岁。

周文王死后,姜子牙大张旗鼓地按照他的遗嘱,率群臣尊奉姬发继承了西伯侯之位,号为周武王。周武王也大张旗鼓地按照父亲的遗嘱,拜姜子牙为师相父,继续统领三军和群臣。姜子牙还把女儿邑姜嫁给单身多年的周武王当媳妇儿,立为王后。君臣兼翁婿上下同心,集体决议讨伐纣王,就加紧广集人才,练兵屯粮,积极备战,一旦时机成熟就兵出岐山。

周武王精心治理朝政,怜恤百姓,国家日益兴旺。掂量着西岐的人力、物力、财力差不多具备伐纣条件了,他找师相父兼岳父姜子牙说:“纣王囚我父羑里八年之苦,剁我兄肉酱之惨,这些清单上的家仇国恨还未报,今闻又大开杀戒,暴虐更甚,人心已背尽,我要替天行道,为民吊伐,顺应天下民心,我们会成功的。”姜子牙勉励道:“有志气,有抱负,现在时机已到,可以讨伐了。”周武王即令姜子牙召集三军,以练兵演习的名义,准备出兵东征殷商。

出兵前,按照西岐社会上的旧规老例,周武王先叫太史卜了一卦,得到的却是大凶兆象。满朝文武傻了,正在左顾右盼七嘴八舌,这时候姜子牙忽然从幕后走到前台,将那些个占卜的龟壳和蓍草从神案桌上一把推下去,又把龟壳踩了稀巴烂,傲然对周武王和群臣说:“这些枯骨死草怎么能够知道祸福吉凶,我当初用来占卜是假,只不过拿这些当工具罢了。当今,殷商黎民百姓被昏君纣王肆意蹂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急待我们去拯救,天大的事儿怎能疑神疑鬼,妨碍我们的正事,赶紧出兵!出兵!赶紧的!”

周武王一见姜子牙如此果断坚定,连老本行占卜算卦都扔掉了,正合心意,便命令升军帐。三军将士严肃齐整,周武王亲捧大印、宝剑对姜子牙拜道:“殷纣失德,四海愁怨,今昭告于天,我今借天之命拜师相父为东征大军师,顺天应人,吊民伐罪,这个重任,只有师相父能担当,请您接受这些手续吧。”姜子牙接过大印和宝剑等成套手续,不遑多让地顺应天命,依德行事,爱民敬事,精心运筹对敌大计,正式启动了伐纣工程。

第二天,姜子牙升帐,命令辛甲、太颠、闳夭、南宫适、祁宏一班文臣武将各率本部兵马到教场,操演韬略,选定先锋,厉兵秣马。姜子牙令辛甲为先锋,南宫适为副将,令叔度、祁宏为左右翼、尹逸为保驾。团队阵容确定后,姜子牙次日上表,请周武王亲征。

志在必得的周武王留弟弟姬旦、姬奭与其他群臣留守国内。这时候,周文王的尸骨还没有埋葬,姜子牙和周武王共议,派人扮作周文王的模样,坐在战车上,举起姬昌的木牌子,借着周文王仁德贤明的威望,号召天下诸侯发兵讨伐纣王。天下诸侯看在周文王的份上,接二连三地起兵响应。

当年秋末冬初,周武王的大军从丰邑出发,急行军向东方进发,所向无敌,无心恋战的殷商军队闻风而逃,没多久,便打到了潼关,一路继续向东,从孟津渡过了黄河,周武王在此阅兵,这就是正史记载的“孟津会师”。至此,帝辛的亡国命运已不可逆转,而刚愎自用的帝辛还在昏天暗地跟费仲、妲己等人没日没夜的饮酒作乐,还下令不许比干进宫言事,这就把自己最后一道挽救殷商社稷的希望之门都堵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