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方证 参考处方 柴胡12~15g,黄芩10~12g,芍药10~12g,半夏6~10g,枳实10~12g,生姜6~10g,大枣4~6枚,大黄6~10g(打碎后下)。水煎400mL,分二次服。 方解 1.本方是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的加减方,为少阳阳明合病主方。用于少阳病将转属阳明病者。临床治疗汗出表不解,邪热侵入半表半里,瘀滞于上腹肋脘之间,胃气壅滞,升降失常而发生的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口苦苔腻、口中异味、尿黄便秘等症。常遭遇的病证是属于阳、实、热的胆胃综合征和肝胃综合征。更常用于目前国人多肉多酒、少动熬夜、体质肥胖而引起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高血压、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等。 2.胡希恕讲:大柴胡汤证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热结在里,汗出而表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内实苔黄者,下之则愈。主治:郁热,瘀血,脑系精神病,肝炎,胃炎,瘀滞,呕吐,下利,小儿积食,咳喘无表证者。 临床常配伍方剂: 热重,口干苦,苔黄腻加生石膏一两至两半。 湿热发黄合茵陈蒿汤; 脑震荡,精神失常发狂合桃核承气汤; 疼痛较重肠痈粘连者合大黄牡丹汤; 心悸数而小便不利合桂枝茯苓丸。 方证应用 大柴胡汤为常遇的方证,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老师专注腹腔诸多脏器所发生的瘀滞不通的多种病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常用合方治疗,效果更佳。方中姜枣必用,切要。 1.大柴胡加石膏汤 原方加生石膏30~60g。煎服方法同原方。治大柴胡汤证,外感表邪、高热不退、口舌干燥、心下胀痞,大便干、苔黄者。舌苔白厚腻结实而干者,即可加生石膏(切记打碎)。 2.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或再加生石膏 原方加茵陈15g,栀子10g,生石膏30g。煎服法同原方。治大柴胡汤证而发黄者,急性传染性肝炎,多见本方证。 3.大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 原方加黄连3~6g,全瓜蒌15~30g。先煎瓜蒌,再入余药,取400mL,分两次温服。治大柴胡汤证与小陷胸汤证合并者。常用于肝胆系统感染性疾病,心下按痛者。可加入金银花15~20g。 4.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 原方加桃仁10g(打碎),牡丹皮12g,桂枝10g,茯苓15g。煎服法同原方,生大黄宜后下。治大柴胡汤证与桂枝茯苓丸证合并者。本合方非活血祛瘀之峻药,但祛瘀作用相当好,副反应小,胜过血府逐瘀汤。对证用药,常有显效。服本方第1剂后,如有下腹微痛,排便有棕色黏液者显效。要提前告诉病人,以免有惊。常用于脑震荡,脑血管病,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伴有经前乳房胀痛、面部色素沉着者。 5.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 原方加桃仁10g(打碎),桂枝6~10g,甘草6g,芒硝6~10g(烊化),方中除芒硝以外的11味药,水煎2次取汁,混匀后分2份,日2次服,服时将一半量芒硝加入药汁内,更上火加热似沸,空腹温服,以泻为度。治大柴胡汤证与桃核承气汤证合并者。常用于疯狂、癫痫、脑血管病、瘀血性哮喘等证属于阳、实、热或体质好无慢性病者。本合方宜服1~3剂,无效更方。 6.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汤合方 原方加桃仁10g(打碎),牡丹皮12g,冬瓜子20~30g,芒硝12g(烊化)。方中芒硝以外的11味药,水煎2次取汁,混匀后分2份,日2次服。服时将一半量芒硝加入药汁内,更上火加热似沸,空腹温服,以泻为度,中病即止。治大柴胡汤证与大黄牡丹汤证合并者。常用于痈肿、阑尾炎、胰腺炎、盆腔感染性疾患、痔疮脓肿等。可加金银花20-30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