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鐘定波老先生 的臨證醫案 鐘定波 出生中醫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中醫之道,1959年入讀廣州中醫學院(現廣州中醫藥大學)
畢業先在國內基層從事中醫工作,于20世紀80年代末赴美國舊金山繼續從事中醫門診,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醫案故事 莫谓平淡药无奇 ---小儿痉泄一则 C先生小儿10岁,1999年9月20日初诊。 病孩过吃甜瓜后得急性胃肠炎,发热呕吐,腹痛泄泻,日大便六七次,自服黄连素片无效。旧金山市某医院予磺胺治疗,发热退,但大便次数仍日四五次。 1周后,医生改用抗生素治疗,泄泻反而增多,大便稀水样,恶心呕吐,不欲食,体重明显下降。家属要求出院,自服保婴丹、黄连上清丸、五苓散片等,而泄泻未止,反而满口白糜。 某中医以肠胃湿热治,用芩连、葛根、银翘之属。药后病孩抽搐、翻白眼,急来求诊。 病孩泄泻30余天,身体虚弱,面色青白,精神困倦、嗜睡、神志不清,手足瘛疭、抽搐。察其舌质红瘦,舌苔如积粉,口腔长满白糜,状如鹅口疮,口唇鲜红,脉细数。此久泄伤阴、胃气将败、津气大伤、阴虚动风之证,乃儿科危候,有性命之虞,建议火速入医院救治。 家长不欲病孩再次入院,执意求助于中医。吾告诫未果,乃出下方:西洋参50克,煎水代茶,频频饮服;另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9克、太子参9克、 茯芩9克、白术9克、 炒扁豆10克、陈皮3克、 山药10克、莲子9克、 砂仁3克、炒薏苡仁15克、 炙甘草6克、黄连1克, 方毕,病孩家长嫌药方平淡,神情焦虑,口出直言,谓家中有安宫牛黄丸,急欲予服。此药盲也,安宫牛黄丸乃治大热昏迷之圣药,岂可用于虚证动风?若服之必不可救!并再三奉劝家长,若拖延入院,必将误事。 2天后,病孩复诊。家长谓病孩服药1剂,泄泻已减,2剂后泄泻大减,知饥欲食,抽搐未发作,故未入院治疗。但病孩身体仍十分虚弱,大便日二三次,微溏。上方再服2剂后,以补中益气汤调理而愈。 按: 小儿泄泻可分两类: 一是感染性泄泻,为外感六淫或饮食不洁所引起,此类泄泻与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有关; 二是非感染性泄泻,为脏腑虚弱、饮食生冷或过饱伤中所致,此类泄泻与脏腑功能不足有关。 因感染因素致泻者,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治疗有良好效果。 但若非感染因素致泻者,则磺胺类或杭生素类药的疗效式微。过用抗生素可致肠道正常菌落消亡,反而加重泄泻。 本例小儿泄泻因过食生冷瓜果引起,故磺胺类、抗生素类药未能止泻。 胃主受纳,能腐水谷。过食生冷寒凉,必影响胃的蒸腐功能,引起泄泻。甜瓜甘寒,性如白虎西瓜。 小儿脏腑娇嫩,稚阳未长,遇寒凉冰伏,则水谷不腐、便生泄泻。初起若能及时键脾消导,即可缓解。医却予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之属,苦寒再创脾胃,乃致泄泻不止;更以五苓散利小便,耗伤津液。津液枯竭,则虚阳独亢,上炎口舌,则舌红而瘦,口舌糜烂;胃虚不能腐谷,则舌苔如积粉;津液不能滋养筋脉,则手足瘛疭、抽搐;津液枯竭,则脑髓失荣,嗜睡,神志不清。脉细数为阴虚火炎之象也。 此病起于寒凉伤胃,继之泄泻伤津耗液,又因治疗不当,致成津枯液竭之危候。治宜健脾生阴。 方中西洋参为生津养阴圣品,频饮以冀津回液复; 参苓白术散药虽平淡,但其健脾养胃之功,屡见新奇。 脾胃之气生,则输津布液,五经并行,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瘛疭、抽搐自当去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