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的消逝》当我们真正理解童年时, 我们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

 齐家平国 2019-05-08

我们常说“金色童年”、“七彩童年”,童年就应该是一段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欢乐时光,回忆里应该满满的是欢歌笑语,是一桩桩的趣事,是一幅幅天真烂漫的画面……

70后的童年回忆

提起童年,“70后”首先想到的是跟着小伙伴们在家附近的小溪小河摸鱼抓蝌蚪的欢乐,跟着爸妈一起到地里劳作,或帮忙放牛,或帮忙拔草,或抓蚱蜢、蜻蜓、金龟子……纵然有辛苦,但回忆起来却是满满的快乐。相比较于“70后”,“80后”享受了更多的宠爱与赞美,他们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电视开始普及,虽然没有几个台,但《大闹天宫》、《葫芦娃》、《七龙珠》、《西游记》等经典动画、电视剧给他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那时也没有那么多的“坏人”,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在外面撒欢玩耍:玩弹珠、踢球、跳皮筋、踢毽子、过家家、折纸飞机,充满童真童趣……对于“90后”“00后”来说,提起他们的童年,每到周末穿梭于舞蹈、器乐、武术、补习等各式的培训机构之间,还有太多的时间则是在各种屏幕之间转换,从电视屏幕到电脑屏幕到各种IPAD、智能手机,繁重的学习任务,枯燥的学习生活,不断地压缩着孩子们的户外活动空间,“屏奴” 、“宅一代”是对他们的童年最好的描述。

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

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认为童年的发现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现之一”,儿童是未发展成型的成人,只有通过家庭、学校进行识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羞耻感的培养,儿童才能努力发展成一个文明的成人。而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坦率、理解、好奇、自发的能力,这些珍贵的天性需要受到成人的保护和约束。十九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人性化童年的倡导,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和杜威对“童年”概念的哲学阐释,儿童的特殊价值被反复提及,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共识,根据理解力的差异,利用文本信息垄断,严守着成人的秘密,特别是有关于性及暴力等方面的内容更是“儿童不宜”,以期给予儿童最大的安全感,共谋保护儿童的天性。但随着照相机、电视等发明的出现,“图像时代”到来,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十岁孩子的智力水平,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时代,人类完全没有秘密,孩子被迫早早接受强加于他们的来自成人的影响,整个世界彻底告别了童年,童年的纯真状态丧失了,儿童羞耻感被冲淡,“绝假纯真的童心”消失了,儿童与成人的界限正在被模糊,儿童成年化成为普遍现象。

功利化交友

以前我们经常说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经济原因,这部分的孩子被迫早早懂事,放弃了自己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令人感到心酸。但如今,大部分的儿童是在电视、网络的信息“轰炸”中早早进入了成年的世界,以成人的思维来看待世界,所以我们可以在学校中看到越来越明显的“功利化教育”,甚至于部分家长沾沾自喜于孩子的情商很高,社会化程度高,以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小学的班级已经是一个小社会,从同学生日的攀比之风到班委的选举贿选,从讲究吃穿到评判容貌以貌取人,从拉帮结派到孤立欺凌他人……

手机网络时代

过早地失去了纯真的状态,过早地消逝的童年,带给孩子的是压力,是焦虑,而家庭、学校却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效的心理沟通,当孩子需要一种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时,等待他们的往往只有电视、只有网络,他们寄情于虚无的游戏、虚幻的小说、陌生人的交流安慰,从中获取自我确证,自我认同,从而获取快乐!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童年的消逝》想告诉大家的是,赫胥黎的预言可能将成为现实的,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图像时代”,“网络时代”带来的是生动具体,依靠感官,无需理性思考的大量信息,它不需要孩子们主动参与,孩子们看似接受很多的信息,语言逐渐地成人化,行为逐渐地成人化,情感逐渐地成人化,看似获得了迅速地成长,却丧失了作为一个真正成长的社会人所必须掌握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

儿童影视剧分级制

《童年的消逝》在其后提到解决的方法是:限制子女暴露在媒介前的时间,仔细监督子女接触的媒介的内容,并持续为他们提供有关媒介内容的主题和价值方面的批评。但我们观察生活中业已为人父母的“90”后,我们发现作为在“图像时代”“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正在无可救药地依赖着图像、网络的力量,现在的幼童两、三岁就能非常熟练地使用IPAD、智能手机,他们暴露在媒介面前的时间正在不断地拉长,他们的童年将被大大地缩短。

也许想要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分级阅读、分级影视、分级游戏等等“分级时代”的到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