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写脱脚,神仙猜不着!

 耕夫的图书馆 2019-05-08

谭桥此作的线条有所提炼,干净得多,这是一种必须的功夫,虽是指腕间功夫,实则是内心有此愿望,而不是以粗糙、错乱之形来显示。草书不是草草,草草是容易的,而草书是更高的要求,完全是非草草的。在行笔迅疾中做到简洁、准确提按,且求线之质量,是很不易为之的。那种潦潦草草地快写,含混破败的线随之而出,狼藉散乱,只能说是无知于草书、无视草书之技。

谭桥的草书奔放跌宕、一气呵成,同时也具有婉约清盈细腻的一面,能放能收,重似崩云,轻如流云,显示了其用笔的熟练,在情性驱使下一以贯之始终不懈。此作不计篇幅小大,只是写去,直到末了方发觉已无太多空间,只好堆在一起。至于落款,几乎没有空间了。草书创作不是随性可为,也是需要营构的,不是写到哪算哪。“醉抹醒涂”——古人此说似乎很浪漫,也让后人的任情恣性有了很多的理由,实际上不能作为普遍性来看待,否则天下涂鸦者就太多了。此作的末两行,明摆着就仓皇局促了。如今,不少草书作品,幅式很大,塞得很满,甚至逼破边缘。这样不仅没能让人看到大气象,反而很少气量。因为不知“白”的作用和奇妙效果,而以为写大、写密、堆积就可以增加作品的质量和分量,这些都是世俗生活中的朴素想法和做法,上升不到审美层次。这件草书写得顶天立地,并没有因此产生多少让人期待的美感。一个人掌握了草书的书写方法,需要如何运用?尤其要考虑整体章法的展开,虚实、疏密、松紧这些关系。这样,线落入空间才能有作用,而不是尽管写去,写完为止。不谙构思的创作,必缺乏整体感,不应任其滋长。

草书要知晓草法。在这方面我以为中青年书家中还是王厚祥做得好,值得学习。如谭桥此作,有些字的写法就值得探讨。譬如“初”、“补”、“祈”的写法,尤其是“脱腐”、“脏腑”的写法,都很值得质疑。草法不求纯粹,不仅难以合乎草意,也使线之流向不顺不畅,只是写得快而已。

(朱以撒)

草书的最大艺术特点当然是神奇莫测、变化无穷,然而失却分寸,变化过分便会适得其反。俗语有“草书写脱脚,神仙猜不着”之说,笔者自非神仙,面对谭桥的这件草书中堂便有多字“猜不着”的尴尬。将图片发给国内多位专家,没有一位全部识读下来,弄得大家一同尴尬。尴尬之余,只好想法联系作者,几经周折,终于与谭桥先生通上话,谭桥谦称是自己的草法不准确,好歹给了包括笔者在内的所谓“专家”们走出尴尬的一个台阶,寻思下来,此事可作当代书法批评的一个趣闻吧。谭桥先生最终给出了释文,笔者庆幸他还记得自己的书写内容,如果作者自己因时间太久也给忘记了,那才是真正的尴尬。

事实上,谭桥书作中的草书字法确有不太准确之处。如正文第二字“酲”字,因过分涨墨,易与字形相近的“醒”字相混;首行最后三字“西厢漏”,“西”字写成“丙”了,“厢”字“木”旁的上横作者写成点,偏右,像“廊”字的下半部分;第二行首字“忙”与“恒”字过于相似;第二行五、六字“百二”的“百”字下框过宽,像“而”字,“二”字上横太接近“百”字,容易造成误读;同行“雷雨”的“雷”字基本写成“雪”字了;第三行前两字“流萤”的“萤”字,字形接近“觉”字;同行第五字“腐”、最后一字“壅”,上下距离拉开过大,读者容易作两字去释读,可能误为“府肉”、“底出”之类;第四行首字“堵”字作上下结构,但“者”字的上竖没有出头,这便成错字了;同行第三字“船”的“舟”旁用笔过虚,难以辨识,右半部分与“舟”字重叠,也不合草法;同行“五穀”误作“五谷”;第五行首字“草”下半部竖画过短,草字头中间多出一笔,也不合草法;倒数第五字“塘”的末笔也与上边笔画过于拥挤,等等。但仔细分析,上述问题除了“谷”字是硬伤以外,其他字的问题应该是作者有意追求变形、标新立异的结果。这种故意使用非常见字形增加识读难度借以炫耀书家水平的作法自古有之,并非谭桥的个人发明。如明末清初的大批文人便喜欢使用生僻字,而读懂以后你会发现其实都是一些常见的常用字,比如傅山的行草书中便有大量的古怪字形难以识别,给人一种高妙神秘的感觉。但傅山一类文人都是博学高士,他们的字都有出处,都很讲究,绝非凭空臆造。而谭桥的许多字处理得便有些随意,这种态度显然是不可取的。

但此作能够获奖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其笔力是刚劲的,线条质量也是很高的,经得起看,经得起品味。其用笔节奏也是丰富的,且节奏的变化也非常自然,给人感觉也比较舒服。整体章法则前后呼应,气息通畅,若撇开单字,其整体上是紧密无间的。同时,作者又大胆将黄庭坚、何绍基、魏碑甚至现代书家(如陆俨少)的诸多元素融合在一块,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书作的表现语言、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当然,其章法也有安排得过满的不足。作品正文部分是一个巨大而方正的矩形,每行的上下都对得很整齐,末行“藕塘闻蛙鼓”数字因空间不够而仓促缩小,更显出整体的拥挤。其落款占据空间很小,对正文的过于拥塞没有丝毫的化解作用。如果作者将落款内容再增加一些,并在其中写出一到两处的长笔画,可能会打破整体章法的拥挤与沉闷,作品的感染力自然会增加许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