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读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 本次课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岳冰主任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为我们详细讲解TKA基本操作步骤和技术。 戳↑↑↑二维码、免费观看课程视频 ◆ ◆ ◆ ◆ ◆ 课程知识点 股骨远端切骨 股骨远端切骨位置是与股骨力线垂直的截骨面,而股骨力线是条虚拟的线,无法直接看到,需要借助髓内杆通过髓内定位确定髓腔轴线来找到,因为力线与髓腔轴线的夹角,即外翻角是一定的。因此股骨远端切骨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外翻角。 (一)股骨远端切骨外翻角度的确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曾做过有关中国南方人外翻切骨角度的研究,通过测量200人下肢股骨力线与解刨轴夹角(KVPA),发现大多数南方人KVPA都在5°左右。 (二)股骨远端切骨厚度参考标志 正常情况下,股骨远端切骨厚度为9mm,但若患者存在股骨远端内髁有磨损的情况,此时仍然按照9mm厚度来切骨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切骨量过多。因此需要确定一个切骨厚度的参考标志,帮助减少这类误差。 同样是在上述对中国南方地区200人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同时还进行了切骨解剖标准的测量,经测量发现髁间窝定点课作为股骨远端切骨厚度参考标志。 胫骨近端切骨 胫骨近端切骨同理也是垂直于力线进行,胫骨力线是膝关节中心到踝关节中心的连线。胫骨近端切骨是需要注意内外侧平台切骨相对厚度,通常外侧厚度要大于内侧。同时也要依据内外侧平台切骨厚度来确定股骨假体外旋角度,如外侧平台切骨厚度过多,就要考虑增大股骨假体外旋角度。 伸直间隙平衡 胫骨近端切骨结束后,便会出现伸直间隙,此时若外翻膝还存在外翻,内翻膝还存在内翻,就要进行软组织平衡。 (一)内翻膝松解 对于绝大多数内翻膝来说,首先将股骨和胫骨内侧的骨赘敲掉,然后逐步缓慢扯动松解,若仍旧很紧,可采取将后内方的瓣膜肌腱做些松解等措施。 (二)外翻膝松解 对于外翻膝而言,伸直位的松解原则就是哪里紧松哪里,通常是在切骨完成后,采用“Inside- Out” 技术测量切骨和进行后外侧松解。 另外,在进行外翻膝松解时,要注意避免伤及腘肌腱和腓总神经。 屈曲间隙切骨 伸直间隙平衡做好以后,紧接着就是屈曲间隙切骨,其传统方法是测量平衡法,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可能会造成反复松解和切骨。因此,这里推荐一个更可靠的屈曲间隙切骨方法——间隙平衡法。 髌股关节轨迹 伸曲间隙的平衡做完以后,整个膝关节置换算是基本完成。还差最后的髌骨关节轨迹问题的处理,对于髌骨关节的调整,绝大多数是采取换髌骨的方式解决。 本次课程中岳冰医生给我们详细讲解了TKA基本操作技术,其中围绕TKA技术的五个基本操作步骤展开,具体讲解了每个步骤的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赶紧扫码观看免费视频,学习完整课程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