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源对联随笔(四)

 江山携手 2019-05-08

先天下忧,后天下乐,处江淮而怀堂庙;

与古人嵇,同今人居,若丘垤之仰泰山

——魏源题江苏省高邮市文游台

丘垤(坵垤)小山丘;小土堆。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君书》:“夫涧谷之水,深不过咫尺;丘垤之山,高不能踰寻丈;人则狎而玩之。”嵇,查不到它的意思,我怀疑是“稽”的假借字。稽:计较,争辩。这里大概是“疑义相与析”的“相与”之意。古文有“稽古同天,言尧同于天也”之句。“古人”、“今人”与“天下”的对仗,以及上下联末句的平仄失律,用一般的眼光看,属于不工。对联之对,总体上是寻求一种感官上的平衡美,舍弃形式的套路而获得意义内涵的完美平衡,是文字写作应有的使命和本能。除考据家词章客之类人物外,大都不会拘泥地解读此联的技巧,而会欣赏它的艺术性。

此联见魏源的胸襟,而联语并非故作高洁,有事为证。

魏源权知扬州府兴化县事,某年稻熟之季洪讯来,有督河官员按例要启坝防水,致“民情讻惧”。魏源力阻启坝,伏堤痛哭,愿以身贷民命。士民跟从护堤达十余万。是年,兴化及周边诸县早稻大丰收,士民谓之“魏公稻”,赠匾“保障淮扬”,悬于县署正中。魏源逝世后,兴化士民公请附祀于范仲淹祠堂。《兴化县续志》卷首刊魏源像,赞曰:“才非百里,学贯九丘。幨帷下驻,琴韵长留。身居中土,神往瀛洲。潜心著述,远采穷搜。时方浑噩,公已研求。卓彼先觉,如有隐忧。牛刀初试,砥柱中流。淮扬保障,千载寡俦。”这个“赞”,可以说是对魏源其人及其全面准确的概括。

魏源之力阻启坝,一是源于爱民之心,二是源于他对水文水利的研究熟悉。他是个实干家,问事透彻详尽,行事周密果断。魏源曾因水利事献计上奏而未被采纳,言曰:“一人倡议,众人侧目,未兴天下之大利,而身先犯天下之大忌。”事后证明他的计策是正确的。

有两个典型事例:

其一,他有一个治理河务条陈:“用去冬搂护之法,在埝眉海漫石上,用软草垫底,…且补种苇柴,分杀风力,以节经费…如此则黄河日深,清水亦不必蓄高,漕行如非,下河年年丰收,虽西堤塌坏,无碍也。”此细节周密也。

其二。高邮城魁星阁前有一大槐树,浓荫蔽数亩,魏源认为高邮近年科第断绝,是此树“荫翳绝景”之故,命人伐去,“士聚哗,已无及”。魏源以为培养人才是为官之责,不必狃于习俗。是年秋闱,高邮中式者八人,其后“甲科不绝”。魏源说:“若比议定而后伐,则无伐期矣,故甘一时之聒耳”。当断则断,清醒果敢。

自古至今,作诗与为人,判然冰炭者。多如牛毛。魏公言行如一,见诸民心。

国粹对句版里有这样一幅联:

出句:留一点真于岁月【弯儿】
对句:抱三分傻在江湖【姑苏】

魏公乃是当时这种“真”与“傻”的人,已如泰山。如今社会,最不缺的是聪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