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某,保安,30余岁。由一老患者介绍其来就诊。见其胸、背部、四肢大小不一的皮下脚块有10余枚,小的如蚕豆,大的竟与鹌鹑蛋相仿。性情较为急躁,余症不显。 分析:细忖(cǔn推测)其身为保安,地位卑微,常受人气,久之肝郁气滞,气滞则水液不归正化,凝聚为痰;日久邪气入络,瘀血暗生,痰瘀互结,遂成痰核肿块。 此证之形成肝郁气滞在先,痰瘀互结在后。所谓治病先治本,擒贼先擒王,疏达肝郁以断其源,涤痰化瘀以绝其后,软坚散结以破其凝。 舌脉:舌暗而苔腻,脉弦。 辨证:肝郁气滞,痰瘀互结。 治法:疏达肝郁,涤痰化瘀,软坚散结。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5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党参10克,白芥子10克,鳖甲30克,玄参15克,夏枯草15克,浙贝母10克,法半夏10克,土鳖虫10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毎日1剂,水煎分服2次。 1个月后,患者始来,述服完7剂药后,便在当地药店买药续服,已坚持服药1个月。身上小的肿块消失,大的肿块亦已变小、变软。 又过1个月,电话来告,皮下肿块已消失10枚,仍以原方续服调理而愈。 按: 西医所言脂肪瘤之类病症,中医从痰凝论治是为常法。缘此例之“痰”所生,乃因肝部气滞在先,水液不归正化而后致。 治病必求其本,故临证施治,并非一味化痰散结,而是疏达肝郁以断之源,涤痰软坚散结以绝后,辨析选方用明晰,因而获得良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