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川派」,日本浮世绘绕不开的名字。

 真友书屋 2019-05-09

名所江户百景 浅草龙山

本文节选自《知日・再发现,浮世绘》特集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入手链接

日本浮世绘史上,「歌川派」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这个浮世绘史上最大的派系由初代歌川丰春在18世纪创立。歌川派门生众多,又喜以当时文艺界盛行的题材作画,再加之对政治的讽喻,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歌川丰春的首席弟子是歌川丰国,但歌川广重拜师时,丰国已是名满天下,门生名额已满,所以广重只好又拜丰国的师弟——歌川丰广为师。那一年,歌川广重15岁。

名所江户百景 目黑新富士

波澜起伏的前半生与一个转身

歌川广重原名安藤广重,幼名德太郎,生于1797年。他的爸爸安藤源右卫门是入赘到安藤家的低级武士,工作是消防员。广重12岁时父母先后去世,广重一人需撑起家庭, 养活姐妹三人。小小年纪的广重继任了父亲消防员的工作,却心系绘画,并在15岁时拜师学习浮世绘。

很难说清当时的广重拜师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还是迫于生计寻找一门谋生手段。毕竟消防员这样的工作对还是个孩子的小少年来说,过于危险。而浮世绘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什么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而是类似于今天的网络小说,是入门门槛不高、从业人数众多、成功者可名利双收的通俗艺术。即使是天分普通者,混口饭吃也不难。而转身拿起笔的歌川广重,却在不经意间做了一个影响世界艺术史的决定。

名所江户百景 蓑轮金杉三河

歌川广重在丰广门下勤勤勉勉学习了十余年,从役者绘开始,又学会了美人绘。到了而立之年,老师丰广去世, 34岁的广重把消防员的家主继承位置交给安藤家的嫡子、自己的小叔叔——17岁的安藤仲次郎,就此开始全心全意投入于绘画上。也是在这个时候,广重开始了个人生涯最重要的一次转变——开始画风景画。

江都名所 飞鸟山赏花

江户高名会亭尽 池之端 蓬莱亭 青楼赏花小憩

在此之前,「风景」在浮世绘中,通常只是美人绘的背景。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浮世绘师开始画风景画,但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就在那个时候,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横空出世,大受欢迎。受其中的《神奈川冲浪里》启发,歌川广重创作出一本描绘江户风土人情的小册子《东都名所》,画风近似于中国文人画。其中日本桥、品川等著名地标,直到今天还能在东京看见。

1832年是歌川广重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他跟随幕府的「御马敬献使」一起「上洛」,也就是从东京走到京都汇报工作,然后再走回来。从东京(江户)到京都的这一段路

东海道五十三次 品川


东海道五十三次 赤坂

途大约200千米,沿途所经过的地区就叫「东海道」。这次游历后的第二年,歌川广重就出版了《东海道五十三次》,描绘了从东京到京都的风景名物。这个系列出来后,歌川广重就从「小透明」绘师,一跃成为「名所绘」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

都说艺术家是在不断重复自己最好的作品。前半生波折不断的歌川广重,在《东海道五十三次》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开始进入创作的黄金期。之后他画了一系列风景作品,如「近江八景」「京都名所」「金泽八景」「本朝名所」「六十余州名所图」系列等,从名字就能听出来,这系列作品都是以地方风物为题材,绘制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景色。

东海道五十三次 朝之富士

东海道五十三次 名物茶屋

在广重后期的作品中,风格纯熟、最具代表性的是「名所江户百景」。创作这个系列时歌川广重已经快60岁了,构图越发别出心裁,近景、远景随意切换,俯瞰、仰视等视角任意选择。这个系列总共119 幅,分为「春夏秋冬」四部。为什么是119而不是120幅呢?这是因为「名所江户百景」系列是歌川广重的遗作,此系列作品的创作占据了他生命最后的3 年。直到广重去世,「名所江户百景」仍然没有画完。他的弟子「二代目广重」歌川重宣帮他完成了最后两幅画《赤坂桐田的雨中晚景》和《雪中的比丘尼桥》,而后以《一立斋广重 一世一代 江户百景》为书名,帮他出版了这部遗作集。

名所江户百景 蒲田梅园

1858 年,歌川广重卒于疾病,享年61岁。这个消防员世家的穷小孩, 凭借努力和天赋成为浮世绘风景画界的宗师,门生十余人,「歌川广重」之名传了三代。对于一个日本传统的绘师来说,这样的成就已经足够, 但歌川广重作为改变世界美术史的人物,他的传奇在他死后才开始。

名所江户百景 深川木场

温柔淳厚的乡愁

歌川广重并不是恃才傲物的孤高艺术家,而是一个懂得思考、懂得在大众喜好和个人艺术追求中取得平衡的绘师,所以他常有模仿、借鉴,但并不会在模仿中失去自己的「魂」,反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摸索出新的风格。歌川广重不仅向歌川丰广和葛饰北斋学习,还向当时著名的文人画家大冈云峰学习「南画」技法。

歌川广重的成名作是「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这个作品让他与葛饰北斋齐名,成为开创浮世绘「名所绘」的大师。有说法认为,歌川广重的名所绘当时一举成名的原因之一,是他的画给了那些因为交通不便无法出门、亲自去感受大好河山的人欣赏异乡风景的机会,有如现代的风光摄影。歌川广重喜欢用素雅淳和的色调描绘那些沿途的风景,蓝、白、黄是他的最爱,也是他的系列作风格和谐统一的原因。虽然「人」从来不是他画中的重点,却是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

东海道五十三次 海上壹リ半舟渡之图

东海道五十三次 参宫道追分之图

《六乡渡舟》里等待渡河的乡民、《夜之雪》里的风雪夜归人,这些画中三五个小人或行或立,有的急切,有的悠然,神态各异。由于保持了较为遥远的观察距离,所以观众并不会把自己代入主人翁角色,而是以美的心态去欣赏。这种远远俯视过去的「上帝视角」,便产生了一种旷远高达的大气之感。而描绘的内容主体又是欣赏者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也赋予了观者亲近感。

但是,世人皆知的「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其实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冷知识。虽然名字叫「东海道五十三次」,但这系列作品其实有55幅。其中53幅是「东海道」沿途风景,还有一幅相当于封面的《日本桥》,以及一幅相当于封底的《京师》,描绘的是京都有名的三条大桥。

东海道五十三次 日本桥

东海道五十三次 三条大桥

我们现在看到的《东海道五十三次》是1833 年的初版「保永堂版」, 出版后大火,歌川广重又数次重绘了「东海道五十三次」,为与「保永堂版」区分,后面的重绘版各有名称,如「行书东海道」「隶书东海道」「狂歌入东海道」「竖绘东海道」等。这些重绘版虽是命题写作,但跟初版差别很大。有的是相似的构图但细节不同,有的是同一地标建筑物的不同角度或不同季节描绘,有的干脆主题和选景都完全换了。

东海道五十三次 大井川远岸

研究这些版本的区别非常有趣,总的来说,「行书东海道」「隶书东海道」中的人物更具漫画特点,笔墨简洁、形态滑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市井百态。看惯了「保永堂版」的有浮世绘特征的人物画法,不妨看看其他版本,别有意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