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是一种本然状态,佛家着了相,所以无法治理天下 接下来薛侃问:“佛教也讲无善无恶,与先生所说的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这个问题,在第94条94.心就是理,佛家“明觉”其实是为了成全自己的私心,儒家“当理”是用心对万事万物的赋予,用心的创造与陆澄讨论“当理”与无私心时涉及过。陆澄问:“释氏于世间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说似未当理”。 王阳明讲,良知是心的本然状态(第137条,“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与之对比,佛家“心之虚灵明觉”里面掺杂了脱离苦海的念头,所以当时就对陆澄说,佛家“只是成就他一个私己的心”。 面对薛侃之问,王阳明讲得更彻底,佛家着了无善无恶的相,其他的一切都不管了,这样就不能够治理天下。他所讲的无善无恶,与佛家所讲的不同。圣人所讲的无善无恶,是不有意为善,也不有意为恶,也就是不从自身的角色分起心动念、分别善恶,不随便让自己气息摇动。 王阳明告诫世人不要从自身私欲出发而产生好恶之心,如此这般不为情绪所动,却遵循先王之道,达到了极致,就自然能依循天理,就能‘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