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荠菜

 青梅煮茶 2019-05-10
                                                               □  王如祥

  我的家乡,早春有挑荠菜的习俗。野生的荠菜与越冬的小麦、油菜、蚕豆一样,为二年生植物。过年期间,倘若春和日丽,城里回来的人、村上的大姑娘或新媳妇,都会兴致勃勃地到小路边、菜地里、田埂上、麦苗间,寻找荠菜。 

  经霜的荠菜在早春,叶子呈暗红色,长在不起眼的地方,却也不卑不亢,粗锯齿状的叶边是与同时期其他植物的区别,极易辨认。挑荠菜真的要用小铲锹去挖。铲锹离根部少许距离,斜挖下去,揪住叶子,轻轻一提,带着一截白根和细须的完整荠菜就在手中。 

  挑荠菜,那是我小时候冬末春初喜欢干的事情。荠菜形状各异,估计有10多种,被剪下后散发清香,入鼻舒服到心。那时10多岁的我手拿铲锹,胳膊上挎只竹篮,和邻居小伙伴们出去挑荠菜。早上出去中午回家,要么午餐后出去晚饭前回来,两三个人有说有笑在村庄附近的田地里寻找。那时家的周围都是田地,荠菜不难找,一般3小时左右就能满篮而归。 

  我挑荠菜回来后自己积极行动,尽可能拣好、洗净。挑荠菜容易,择菜、洗净则费周折,它不像青菜叶那么大,一片片掰下来很容易洗。母亲用开水焯一下,挤干、切碎、拌佐料,做成包汤圆的馅,就这唯一的吃法。清香、爽口,超过任何一种素菜馅。后来到了城里方才吃到更多花样,荠菜饺子、荠菜茶干、荠菜春卷等。 

  城里人讲究吃野菜,大概也就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事。荠菜的食用历史、营养功能被翻出来。民谚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其性微寒、味甘淡。我觉得它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和微甘。不过怀有身孕或哺乳中的妇女忌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谨慎食用。 

  荠菜原产于欧洲,最早见于中国文献记载是《诗经·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唐朝,立春有吃荠菜春饼的风俗。 

  古人认为:物以稀为贵,食以野为奇。而野蔬之中荠菜,其翠绿、鲜嫩、味美、醇香,即色、香、味俱佳之特色,使历代文人墨客揄扬之诗咏吟不绝。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有:“三冬荠菜偏饶味,九熬樱桃最有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长鱼大肉何由荐,冻荠此际值千金。”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宋代爱国诗人辛弃疾咏荠菜的名句,道出了荠菜这一野生之蔬,是先春而萌,返青最早的报春菜。荠菜,不畏严霜寒风,按照自身生长规律,茁壮成长,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野蔬之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