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府味道·小吃龙门阵——乡土小吃 米凉粉 手摊摊

 轻风无意 2019-05-10

在巴蜀各地,凉粉是十分寻常,很有风味,也是颇有风情的下里巴人小吃。不管是挑担凉粉还是凉粉摊子,总是三种凉粉摆在一起卖,那就是白凉粉、黄凉粉和米凉粉。所谓“米凉粉”,是用饭米(大米)推磨成浆,加石灰水或草木灰搅合均匀,烧开煮熟后倒进瓦钵或瓦缸,自然冷却凝固成块。“白凉粉”,是用豌豆泡胀推磨成浆,加白矾水搅匀,同样烧开煮熟后倒进瓦钵或瓦缸,自然冷却凝固成块。“黄凉粉”,则需用新鲜豌豆连嫩豌豆荚,一道推磨成粉浆熬制,冷却凝块。

米凉粉色泽米黄,粘糯性较强;白凉粉晶莹剔透,细嫩滑爽;黄凉粉色泽灿黄,清香滑爽,细嫩柔韧。通常米凉粉多切为拇指头大小的方块,调拌成麻辣酱香味热吃;白凉粉则多用凉粉刮子,刮成筷子粗的长园条,成都人叫“旋子凉粉”,调拌成酸辣味冷吃;黄凉粉一般切成粗条凉拌成麻辣味,也可切成小方块烫热后,加上调料拌合成麻辣酱香味热吃。白凉粉和黄凉粉拌合好后,还可用以夹锅魁吃,就叫“凉粉夹锅魁”。

天府味道·小吃龙门阵——乡土小吃 米凉粉 手摊摊

锅魁夹凉粉,是乡镇上的一大风情。

米凉粉

米凉粉,常在秋冬季节热吃,是一款乡土气息很浓的小食,风味醇厚,乡情浓郁,颇受大众百姓喜爱。米凉粉从乡村流入城市,遍布大街小巷,花几角钱吃一碗米凉粉,既解口渴之急又能充饥,可口又实惠。由于米凉粉筋道、解渴泻火、口感舒适,年轻人连进三碗还意犹未尽,牙口差的老年人,吃来也格外爽口。每当我看到米凉粉,就自然会想到过去在乡下,它总是伴随着那脚踏黄土背朝天的祖辈们,然后又跟着流落到城市,成为一款怀念乡风乡情的风味小吃。

米凉粉,因出现在川西坝子而又被称为“成都凉粉”,有的地方称为“米豆腐”,想来并不只有成都人喜吃米凉粉吧。据考,稻米发源于中国,而成都平原又是中华稻米栽种和改良的先驱,古往今来就是盛产大米的天下粮仓。据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即广都,今成都)之野,盖天下之中,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播种耕植)。”可见成都人很早就开始对野生谷物加以驯化改良,是培植农作物的先驱者之一。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青芋稻,六月熟;累子稻、白汉稻,七月熟;此三稻,大而且长,米半寸,出益州。”亦说明成都人培育的优质稻米早已名扬天下。东晋训诂学家郭璞在注解“爰有膏菽”一句时说:“言好味,滑如膏。”换句话说,成都人驯化谷物的目的是为了改良品质,使其滋味如脂膏一样甘腴香美。而正是这点,昭示着“尚滋味”的西蜀饮食文化雏形。故而在巴蜀五彩缤纷的小吃中,大米制成的小吃品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样的历史渊源,自然养成了成都平原的百姓喜食米制品的缘故。

天府味道·小吃龙门阵——乡土小吃 米凉粉 手摊摊

米粉精美小吃蒸蒸糕

民间还有一个有关米凉粉的传说,从前有户贫穷的农家,儿子是一位秀才,为了赶考,便到附近山上的一座破庙里专心攻读。每天,七十来岁的老母都要费力地爬坡上山,给他送饭,由于路远,母亲又走得较慢,每次送去的饭都变成了凉饭。儿子总是吃不完,母亲只好每天吃剩饭,连吃两三天,感觉肚子很不舒服,于是就把剩下的“凉饭”压成烂泥状,加水熬制成米粥吃。一次这剩饭粥快熬好后,灶头的墙上突然掉下一块石灰块,母亲赶忙去捞,谁知石灰块很快就融化了,母亲便不再管它。傍晚时分,母亲想把锅中的混有石灰饭粥到给猪吃,结果发现饭粥已凝结成一块,她尝了一小块,感觉很好吃,便把它切成小块,煮热后担心石膏味太重,便切了点泡青菜丝,放上辣椒、花椒、盐水,又把地里栽的芹菜取嫩芽切碎,撒在上面,自己先尝了尝,真是好吃极了。母亲大为高兴赶忙送进庙里,儿子一吃,连喊“好吃好吃”。打这以后母亲就用生米打磨成粉,加石灰水熬制成米浆,凝固后就成了凉凉的米粉团。四方邻居们吃了也都说好,称之为“米凉粉”,家家学做,流传开来。

天府味道·小吃龙门阵——乡土小吃 米凉粉 手摊摊

米凉粉颜值不高确滋味超爽

米凉粉看上去土里巴叽的,虽没有豌豆凉粉那般晶莹光洁,但却十分地粘糯滋润,尤其是冬天热吃起来,更是风味独具,别样风情。成都人吃煮米凉粉十分讲究,麻辣鲜香,酱香浓郁,加上芹菜、芽菜的清香,吃来十分舒爽。米凉粉风味味道的要紧之处是“豆豉酱”,又叫“豆豉卤”。要先把太和豆豉剁茸,放进菜油热锅中炒至酥香,加入剁细的郫县豆瓣炒香出色,加水烧开,再添加适量酱油、五香粉,用湿豆粉勾芡成卤汁。没有这豆豉卤,或其品质不太好,米凉粉的风味味道就大打折扣,不地道,不传统了。

过去,每到冬天,成都满街满巷都有米凉粉卖,挑担的、摆摊的、推车的、小食店等,成了冬季不可少的风味美食。通常是先把切成小块的米凉粉装进竹篓子里,放进加有醋的煮面的开水中烫热过心,分别盛入碗里,再放红油辣子、蒜泥、豆豉卤、香醋、味精、花椒面,撒上芽菜、芹菜末或韭菜花即成。后来的煮米凉粉有的还添加了大头菜颗颗和油酥花生,吃来则多了大头菜的鲜香脆嫩,花生的酥香脆爽。

成都的洞子口张老五、张老二的凉粉店每到秋冬季,就要卖煮米凉粉,成都人都知道张家的米凉粉最好吃。80年代,在我妹住家的东门大桥桥头,有家临河的吊脚楼小食店,米凉粉做得尤为地道。差不多每个周末,一家人都要去过下瘾。有时想吃慌了,一上桌稍一拌和就赶紧吃一块,结果吞下去烫得钻心,按着心口揉好一阵方才苏缓过来。吃完了米凉粉,将碗里剩下的调料汤汁再加点煮凉粉的水和醋,一起悠哉游哉地喝下去,那才真叫个爽呃!这才是资格的米凉粉吃家。有时遇着刮风下雨,妹弟也要去端一大钵回来,一家老小吃得呼儿嗨哟,热闹得很,感觉寻常人家的小日子还是蛮幸福的。

天府味道·小吃龙门阵——乡土小吃 米凉粉 手摊摊

路边上的米凉粉摊摊

手摊摊

所谓“手摊摊”,是指凉粉的另一种民间吃法,又叫“手摊子凉粉”。过去在自家屋里也常做常吃米凉粉,外面挑担或小摊则是米凉粉、白凉粉、黄凉粉都可以作“手摊摊”卖。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肚子饿了,看见母亲买有米凉粉,就禁不住要拿刀轻轻地切下一块,摊在手掌上,再把坛子里自家做的辣豆瓣舀一勺,抹在凉粉上,一口一口地吃,凉凉爽爽,咸鲜香辣,感觉味道好极了。

而大凡有担担凉粉来到院子里,我们小娃娃就要围上去,或是缠着大人要两三分钱买一块手摊子吃。手摊子的售卖是依据买者的钱多少而定,但都是同等的厚度,只是大小不一,钱多的大块些,钱少的小快些。一般是把切好的凉粉厚片,抹上调好的卤汁、辣酱,放在食者手掌上,吃时从边沿近处咬断,卷入口中慢慢品味。那时,这种手摊子凉粉大多是平民百姓家小孩子吃耍的零食。儿时零花钱是极少的,逢年过节要是能得到两三角钱,便是喜滋滋地,大有“发了横财”的感觉。甚而有时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偶尔捡到两三分钱,也会兴奋一整天。虽然买不上一个包子或鲜肉锅魁,但却可以吃上一块“手摊摊”,小小地解下馋。

儿时,我家院子外的小街上,有个开剃头铺的陈大叔,他家陈大婶便在铺子门口摆了个摊子卖米凉粉,小条桌上除了用白纱布搭着的米凉粉,便是熟油海椒、花椒油、豆瓣酱、豆豉酱、醋、酱油、蒜水、葱花等碗钵。有时我手头有了两三分钱,就悄悄地牵上小妹,跑到李大婶的凉粉摊前,高高地举起手中的钱,兴高采烈地叫喊“买个手摊子!”。小妹和我总是礼尚往来,有甚么好吃的从来也忘不了我这个哥哥的。陈大婶收了钱,便很认真地将菜刀在清水盆中涮涮,然后就在凉粉墩上从上往下片,很快一张波浪形、巴掌大的手摊子凉粉就片了下来,然后她便放在手掌上,用竹片抹上熟油海椒、豆瓣酱、豆豉酱,再撒上葱花或芹菜花,郑重其事地放在我伸的直直地手心上,最后还叮咛一句:“那好哈娃儿,不要掉到地上去了!”

天府味道·小吃龙门阵——乡土小吃 米凉粉 手摊摊

米凉粉手摊摊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平时她特喜欢你,或是跟你母亲关系好,还会把手摊子凉粉给你划得大块些,多放些辣椒油或豆豉酱。看见我牵着小妹一块来卖,有时她也会多划一块,抹好调料盖在上面,这就成了双层手摊子。每一次我与小妹拿上手摊摊,要么一人一半,要麽她一口,我一口,慢慢地走,款款地吃,既要品享它的七滋八味,又要向平常一块玩耍的小伙伴显摆。我吃得有滋有味,似乎是在品享天底下最美的食物。小妹年幼不太吃得过辣,红彤彤的脸上,汗水、眼泪、清鼻涕全都一股脑儿的冒了出来,可她还是边哈气边津津有味地吃。

几十年过去了,米凉粉一如既往,可手摊子却被人们淡忘。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在现今川菜大师手中,竟然还用米凉粉烹制出不少高档大菜,像米凉粉烧鲍鱼、米凉粉烧牛腩、米凉粉烧辽参、米凉粉烧裙边、米凉粉烧甲鱼”、米凉粉烧鱼唇等,都是风靡一时的风味名菜,将米凉粉这一乡村土食提升到了高雅筵席的桌面上。从米凉粉衍生出来的还有红苕凉粉、花生凉粉等。

然而,高档归高档,名菜归名菜,朴实无华的米凉粉、手摊子的味道与吃情仍然留恋在心田,只要一看见或一吃凉粉,就自然地会想起“手摊子”来,那味道,那风情,那吃趣,那份亲情,那缕温馨,也总会让人不知不觉中老泪涌流,啊!米凉粉,手摊摊…………

天府味道·小吃龙门阵——乡土小吃 米凉粉 手摊摊

如今的凉粉也演化得时尚起来

《四川省志·川菜志》编委会副主编 川菜文化人 川菜撰稿人

《百年川菜传奇》《路边的川菜史》《辣麻诱惑三百年》作者

图文原创·江湖饕客 向东 2019.04.24 成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