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乐丰: IABP在中国仍然广泛应用——对还是错?

 gogolh 2019-05-11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心源性休克的发病率一直稳定在8%左右,然而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IABP)等循环辅助装置的应用,CS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在逐步降低。在最近举行的相关学术会议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王乐丰教授,详细介绍了IABP等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应用现状、研究进展以及IABP对CS患者血运重建的重要意义。

机械循环辅助装置(MCS)应用现状

左室辅助(Impella)在过去的10年里,应用于全球超过500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方便有效,积累了很多治疗经验,患者救治成功率高达75%;USpella注册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前预防性使用Impella的患者临床生存率明显高于应急使用的患者(P<0.05)。但是由于目前没有针对Impella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病理试验,导致其损耗性等重要试验数据缺失,而且价格昂贵,因此Impella在中国的应用很少。

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以明显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但近年来没有实质性突破,仍存在肺膜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操作不便等问题,因此ECMO使用规模小,使用率低。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自2004年至2011年在美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使用率在40%左右,并呈逐步增长,患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Figure 1);朝阳医院自2014至2016年IABP使用率维持在每年80例左右;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结果显示,2013至2014年全国12%的AMI合并CS患者接受了IABP治疗,机械并发症只有0.8%。

Figure 1


IABP及其他MCS使用率及患者死亡率趋势的注册研究数据。


体外循环心室辅助装置(PVAD)的使用近年来呈逐步增长趋势,Khera R研究结果显示,接受PVAD与IABP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是PVAD的临床使用率不到IABP的二十分之一。

IABP研究进展

SHOCK注册研究结果显示:在溶栓治疗时代,对于CS患者,不用IABP和抗栓治疗、单用IABP、单用抗栓药物、IABP联合抗栓治疗四种方案中,IABP联合抗栓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最低(P<0.001),说明了IABP在血运重建中的辅助作用(Figure 2)。

Figure 2


SHOCK注册研究IABP/溶栓(Lytic)治疗患者院内死亡率。


CPS 国家注册研究结果显示:从循环支持的角度,对于高危PCI患者,如果预防性使用循环辅助装置,其院内死亡率低于应急使用的患者(P<0.05)。

IABP-SHOCKⅡ试验结果显示:使用IABP的患者和对照组(未使用IABP)在全因死亡率上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该试验并未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进行分类,没有比较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死亡率。

Patel MR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300多例前壁心梗患者中常规使用IABP和不使用IABP的30d死亡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高风险患者中IABP组的30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Figure 3),且IABP组心衰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7% vs. 33%)。因此IABP治疗有益于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持续性缺血的患者。

Figure 3


不同风险等级患者中IABP组相较于对照组的30d死亡率差异。


从心源性休克的随机临床病理试验结果可以看到,相比于活性药物,虽然IABP的使用获益不大,但是IABP可用于短期循环支持,对CS患者抢救和预后影响很大;ECMO和Impella因为简易性低和价格高等方面原因,目前不能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IABP应用范围与时机

目前根据ESC血运重建指南并结合临床研究结果,不推荐常规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使用IABP;IABP可用于短期机械循环支持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源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预防性应用IABP较补救性使用IABP更能改善行PCI患者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

总 结

IABP等左室辅助装置通过辅助梗死血管血运重建,降低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率。IABP作为应用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多、最简便、最廉价的左室辅助装置,比Impella和ECMO更加方便有效。因此,IABP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广泛使用是正确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