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成都九眼桥。九眼桥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当时布政使余一龙所建。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宽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总督李世杰 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古九眼桥于1992年冬拆去。 ![]() 图为成都望江楼。望江楼位于成都市市区东南锦江岸边,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 ![]() 图为成都满城。满城又称少城,因处在战国秦张仪修建的少城遗址上,故人称“少城”。满城位于成都老城区西部,是清朝朝廷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平定三藩之乱后,成都地区的八旗兵逐渐增多,于是清政府在1718年在成都城西部修建了满城。少城周长22500多米,城墙高4.3米,有5座城门。终清一世,少城不准任何汉人进入,可以说,少城就是是个独立的小王国。 ![]() 图为绵竹兴隆镇古戏台。戏台作为一种承托着戏曲文化的建筑,在古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殿堂。戏台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是研究戏曲的一个重要来源。 ![]() 图为北川漩坪竹索桥。竹索桥是用竹篾配以藤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 ![]() ![]() 图为乐山嘉州古城。乐山古称嘉州,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乐山历史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时代,曾是蜀王开明部族的故都。筑城始于北周,历代多有重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在明城东北增修了半圈外城墙,当时有城门17座。外城墙现存城墙约500米,高5米。墙垣宽3米,保存下来的4座城门是人和门、平江门、承宣桥门、兴发街门,均是临江而建的水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