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时光倒退100年,那时的成都什么样?

 彬临钦岛 2022-05-19 发布于四川
文章图片1

▽▽▽

大家好

欢迎坐上“大城小镇”号时光机

一起回到100年前的成都

那段我们未知或已知的岁月

是怎样的?

1909年来自芝加哥大学的

夏柏林和他的父亲

记录下了当时的成都

城市的建筑、自然的乡村、劳作的人们

这组照片在两年后登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美丽而人口众多的四川》

但据记载

摄影师在拍下这些片子之后的12年

成都的人口才30万人

另外

我们查了下数据

截止2021年

成都常驻人口已经达到2093.78万人

站在那个时代

很难想象现在的成都

“不忘老成都”—《成都,那些年》

带你看看那段或已知或未知的成都

·第二期·

行走在113年前的成

文章图片2

久居成都的老年人,应该见过陕西街有处醒目的标志性建筑:钟楼。这里便是基督教美以美会福音堂。

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光绪二十年(1894)教会在此设立了由美国医生主持的存仁医院。民国十四年(1925)改名中华基督教社,继而又更名卫理公会恩溢堂。

文章图片3

同治年间以及光绪初年,20年的时间里,罂粟花迅速开遍全国18个行省,从东北到西南,从东南到西北,没有一个省甘居其后。

文章图片4

因为种罂粟的收入比种粮食高好几倍,农民纷纷放弃粮食,成都附近也开始兴盛种植改种罂粟。

文章图片5

成都东大街曾是成都最早、最热闹的商业街,是成都金融百年大街。

大街十分干净整齐,右侧的街道上还有名为彩票处,可见彩票是自古流传至今。

文章图片6

李劼人先生曾在《死水微澜》中这么描述:“东大街是成都顶富庶的街道,凡是大绸缎铺,大匹头铺,大首饰铺,大皮货铺,以及各字号,以及贩卖苏、广杂货的水货,全都在东大街。”

即使饱经战乱,从文字和图片中我们也可以一窥那时候的成都人闲适安逸的生活场景。

文章图片7

成都满城,也叫少城。是清朝在1718年为八旗兵和其家属专门修建的。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八旗解散,满城开放,但是在民国时期,各路人物都开始在满城修建筑,上世纪80年代起,成都旧城改造,大量建筑被毁,如今只剩下少数几个地方还有遗迹。

文章图片8

少城周长22500多米,城墙高4.3米,而且有5个城门,有清一朝,汉人不许进满城,满人不许出来,所以说是城中城非常准确。

文章图片9

成都明清古城墙是在宋、元成都土城垣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

濯锦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河的南岸是大片的农田。照片中的濯锦江处于枯水季节,河水量不大,河岸上有两条道路人来车往。

文章图片10

当镜头转向城墙内,目之所及之处绿树成荫,连绵不断的具有川西风格的小青瓦房屋、四合院、吊脚楼,远处是隐约可见的南门城楼。

文章图片11

城墙的南门段。

20世纪初,城墙仍然是成都最显要的建筑,站在上面可鸟瞰全城。

四个城门是成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在黎明开启,在晚间关闭。只有在特别的大节庆时,才有“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文章图片12

成都城内,传统的古建,屋脊层层叠叠,飞檐挑空,这是最美的古典成都。

文章图片13

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的棒球队。1905年,英、美、加三国基督教在成都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接受西式教育,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学校之一。

文章图片14

成都人本质上就是向日葵在100多年前就凸显出来了。

在一家私人院落里,百姓的生活舒适而恬静,遇到了大太阳,当时的成都人也在东晒西晒。

文章图片15

中式宅子的后院,人们正在忙碌家务,很难得一见的生活场景。

文章图片16

成都的街角一景。

在城市中,街道是市民共有的最基本的公共空间。在少城等区域,人们的居住密度仍然广袤。

至于出得门去,广袤的成都平原上,自然风物和一千年前也没有太大改变。

文章图片17

成都当时还不是一个现代城市,自然也没水污分离。摄影师调侃说,这是成都的“排泄系统”

文章图片18

那时候人力是最常见的运输主力,挑夫光着膀子肩挑沉重的货物通过水田间的土路。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拥堵疾驰的汽车。只有破败的平房,坑坑洼洼的土路,推着独轮车、抬着轿子的人在路上走着。

文章图片21

负重的山民在休息,他们面带笑容,脚穿草鞋。

文章图片22

出城去,自然是如此美好,景色犹如一幅水墨画。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成都平原上的宅子。

文章图片25

有些缓缓的山丘,山水相宜,不就是现在都市人向往的民宿建造地,乌托邦梦境吗?

文章图片26

一群正在摘花的女孩。

文章图片27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文章图片28

靠近郫县的地方,摄影师记录下连续的牌坊。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郫县田地里面宝塔。

文章图片32

乡间正在忙农活的妇女,与硕大帽子不相称的是被裹着的一双小脚。

文章图片33

渔夫们用驯养的“鸭子”捕捉河流中的鱼。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去灌县(都江堰)的路上,水渠随处可见。

文章图片36

站在山上看到的都江堰,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的安澜索桥。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二王庙内,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后,使得岷江流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因此庙内有“泽沛安澜”、“粒我蒸民”的牌匾纪念他。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灌县和远处的群山。

文章图片43

竹索吊桥,在成都附近是一种常见的设施。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这是一百年前的成都,在时间的长河中,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变化的是城市的尺幅,不变的是人文精神的延续,美好生活的延伸。

最后想做个

-征集-

关于老成都的记忆

还有哪些?

留言聊一聊

本文图中,哪些是你熟悉的场景?

你最深刻的老成都的记忆是什么?

-End-

编辑丨小镇

图片 | Rollin T. Chamberlin

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