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哪些人获益更高?为什么?

 尚振奇 2019-05-13

2019-05-12dr. 苹果医咖会

浓缩就是精华版:

  • 强化生活干预能够更快减重,但二甲双胍更有利于长期减重效果的维持;

  • 在加入研究后第1年,“减重更多”可作为长期减重的预测因素;

  • 第1年减重≥5%的受试者,在之后15年随访期间,累积糖尿病发生率更低。

过多的体重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具有强相关性,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对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减肥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然而,要使这种获益持续下去,需要依靠有效减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能够维持。

美国一项关于糖尿病预防的著名研究糖尿病预防项目(DPP)及其后续的结局研究DPPOS,是目前为止关于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发生的临床研究中规模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一项研究。DPP研究显示,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中,减重占据了64%的获益效果。

最近,在Ann Intern Med杂志上,再一次公布了该研究随访15年的数据,这一项结果将会告诉我们,使用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的人群中,哪些特征能维持长期的减重效果。

研究回顾

DPP研究是在超重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比较强化生活方式干预(ILS)、二甲双胍、安慰剂预防糖尿病的作用。除了ILS组为非盲法外,另两组为双盲。在平均随访2.8年期间,ILS及二甲双胍分别使体重下降5.6kg及2.1kg,较安慰剂(体重下降0.1kg)相比,有效地预防了糖尿病的发生,并且ILS较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发生率也更低,因此,减重是预防糖尿病的主要驱动因素。

DPP研究结束后在进入长期随访研究DPPOS前,进行了一项桥接方案,因ILS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因此,3组受试者均给予为期13个月的ILS。

DPP和DPPOS的研究设计

在进入随访研究DPPOS后,二甲双胍及安慰剂组均揭盲。在这一研究中,ILS组的体重反弹明显,在随访10年时,ILS组反弹了3.5kg,导致其较基线相比体重净下降2kg,但二甲双胍组较基线相比仍然能保持大约2.5kg的减重(如图1)【PMID:19878986】

图1:DPP研究开始后体重的改变

相应地,在随访15年的研究结果中,ILS及二甲双胍相比安慰剂,依然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前两者在降低糖尿病发生率方面则无显著差异。【PMID:26377054】

研究目的:了解减重得以长期维持的预测因素。

研究方法:共3234例受试者纳入DPP研究被随机分组,在第1年时1066例受试者体重较基线下降≥5%,这些受试者继续随访长达15年。

长期减重的定义:在第一年后每年的检查中较基线相比体重下降≥5%。

结果显示


受试者基线情况:

在入组第1年时,二甲双胍组289例(28.5%)、ILS组640例(62.6%)、安慰剂组137例(13.4%)受试者的体重较基线下降≥5%。

体重轨迹

将DPP研究的所有受试者分为1年后减重<5%或≥5%,图2为随访15年所有受试者的体重变化。

图2:15年间所有受试者、第1年减重<5%及≥5%受试者的体重变化

在2-15年间,较基线相比,二甲双胍组减重范围为5.8-8.2%,ILS组为3.4%-8.9%,安慰剂组为1.6%-5.8%

在6-15年间(即ILS完成且体重保持稳定后),较基线的体重平均下降,二甲双胍组为6.2%(95% CI, 5.2% to 7.2%),ILS组为3.7%(CI, 3.1% to 4.4%),安慰剂组为2.8%(CI, 1.3% to 4.4%)。

ILS组在第2年减重≥5%的受试者比例最高,达74%,但在3-5年间下降到51%-62%,6-15年间下降到41%-47%(图3)。

而二甲双胍组在第2年减重≥5%的受试者比例为61%,3-5年间为54%-57%,6-15年间为51%-64%。

安慰剂组在在第2年减重≥5%的受试者比例为49%,3-5年间为35%-43%,6-15年间为35%-50%。

图3:在第1年减重≥5%的受试者中2-15年仍然保持减重≥5%的受试者比例

(注:LTWL 长期减重)

总的来说,在第1年减重≥5%的受试者中后续随访的14年内,能长期维持减重的平均比例在二甲双胍组为56.5%、ILS组为48.9%、安慰剂组为41.7%;而在6-15年间,这一比例在二甲双胍组为56.1%、ILS组为43.1%、安慰剂组为41.9%。

长期减重的预测因素:

二甲双胍组:多因素调整的回归分析及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基线年龄越大、入组第1年减重更多、持续使用二甲双胍,是长期减重的独立预测因素(图4):

  • 在5、10、15年及总体时间内,基线年龄越大(每增加10岁),长期减重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1.74、2.25、2.37、1.74;

  • 在5、10、15年及总体时间内,入组第1年减重更多(每下降5%),长期减重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2.08、1.97、1.14、1.70;

  • 在5、10、15年及总体时间内,二甲双胍的持续使用(使用 vs 不使用),长期减重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4.83、4.02、2.17、1.91。

图4:在二甲双胍组中随访5年、10年、15年及总体时间内长期减重的预测因素

强化生活干预组:基线年龄越大、入组第1年减重更多、后续随访无糖尿病发生、糖尿病家族史阴性者,是长期减重的独立预测因素(图5):

  • 在5、10、15年及总体时间内,基线年龄越大(每增加10岁),长期减重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2.07、2.17、2.03、2.00;

  • 在5、10、15年及总体时间内,入组第1年减重更多(每下降5%),长期减重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1.83、1.80、1.40、1.59;

  • 相反地,在5、10、15年及总体时间内,后续随访中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糖尿病 vs 非糖尿病),其长期减重的可能性更低,OR值分别为0.56、0.86、0.94、0.74;

  • 在5、10、15年及总体时间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有家族史 vs 无家族史),其长期减重的可能性更低,OR值分别为0.65、0.66、0.58、0.74。

图5:在强化生活干预组中随访5年、10年、15年及总体时间内长期减重的预测因素

安慰剂组:基线时空腹血糖越高、入组第1年减重更多,是长期减重的独立预测因素(图6):

  • 在5、10、15年及总体时间内,基线时空腹血糖越高(每增加0.55 mmol/L),长期减重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2.23、2.08、2.57、1.83;

  • 在5、10、15年及总体时间内,入组第1年减重更多(每下降5%),长期减重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1.09、1.48、1.32、1.43。

图6:在安慰组中随访5年、10年、15年及总体时间内长期减重的预测因素

减重与糖尿病发生率:

第1年减重<5%与≥5%的受试者相比,整个15年的随访时间内,糖尿病的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为54% vs 41%(P<0.001)、ILS组为61% vs 39%(P<0.001)、安慰剂组为57% vs 48%(P=0.057)

研究结论

第1年减重≥5%的受试者中,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者,在后续的6-15年间持续减重最多,而年龄更大及起始时减重更多,是维持长期减重的主要因素。

本项研究带给我们3方面的信息:

1、尽管在第1年减重≥5%的受试者比例,强化生活干预组是二甲双胍组的2倍之多,但二甲双胍在后续的长期减重维持中表现更为出色;

2、在所有长期减重的预测因素中,3个研究组均显示第1年减重更多能作为长期减重的预测因素;

3、第1年减重≥5%的受试者在整个15年随访期间累积糖尿病发生率更低。

在接下来的研究当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并证实二甲双胍长期减重的作用,例如给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减肥药物的应用、减肥手术等方式所导致的显著减重后,二甲双胍是否能作为后续的治疗以达到维持长期减重的效果,我们期待二甲双胍继续发挥其“神药”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