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见一墓碑死活不愿祭拜,大臣看后,赶紧遮了三个字改成两个字

 花木考究 2019-05-13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担任国子监博士的孔尚任被康熙皇帝罢免了官职。旁人被罢官,或贪污或失职,总要有个原因。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孔尚任并没有犯什么错。而且,罢官的时候皇帝也没有怪罪他什么。

那么,他丢掉官职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还要从孔尚任做官说起。

顺治五年(1648年),孔尚任在山东曲阜出生了。他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从族谱上追溯的话,孔尚任应该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自幼饱读诗书,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考中功名。他参加了很多次科举考试,但是,人到中年了仍然没能考中。

虽然,屡试不第,但是,孔尚任仍然坚持认为“学而优则仕”。为此,他将自己家中的一些田地卖了,然后,向朝廷捐钱,当了国子监的一名学生。就是因为在国子监,能够与皇帝接触,孔尚任这才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康熙皇帝登基后,十分注重满汉文化的融入。他心中明白,虽然,现在满清的江山已经比较稳固了,但是,有不少汉人还是视满族为异族。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的积淀也是不可不学习的。而且,儒家思想对于王朝统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于是,康熙皇帝对于汉族文化中的孔孟之道非常推崇,甚至,还决定亲自到孔子的出生地山东曲阜,前去祭奠孔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去曲阜祭奠孔子,并令孔尚任在身边为他讲授经书。但是,当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备跪拜时,却愣住了。

康熙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

最终,这块墓碑上的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看到孔尚任如此会做事,听了孔尚任的讲解,康熙皇帝非常满意。再加上,孔尚任孔子后人的身份,皇帝决定破格提拔。就这样,孔尚任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直接变成了国子监博士。

古代社会,能经皇帝御口钦赐官职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所以,虽然国子监博士品级不高,却也是非常难得了。但是,既然康熙皇帝对孔尚任十分满意,那又为何不给他更高的官职呢?

其实说到底,这个升官,只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故意做给世人看的。康熙皇帝深刻地意识到,若想保持长久的统治,就必须获得汉族知识分子的认可。而获得认可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推崇汉族视之为圣人的孔子了。

所以,康熙皇帝不仅亲自祭奠孔子,还特意给孔子后人升官。自己作为皇帝,尚且如此重视儒学,那么天下的汉人,就不会过于排斥满清的统治了。孔尚任做了国子监博士后,如果能在政治方向上与康熙皇帝保持一致,那么,仕途就会一片光明。

可惜的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孔尚任在担任国子监博士的时候,曾经去淮阳一带治水。淮阳地区,之前是明清斗争的主要战场,孔尚任来到此处后,被南明各种可歌可泣的故事所吸引。史可法镇守扬州,不畏牺牲的精神,更是使他震撼。

于是,在这段期间,孔尚任亲自去拜访史可法的衣冠冢,同坚决不仕清的明朝遗民冒辟疆、石涛等人也有不少往来。所以,这段时期的经历,使孔尚任对康熙皇帝有了很深的怀疑。之前,他对皇帝的知遇之恩很是感激。但是,经过对满汉两族的深入思考。

此时,他愈发地感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治木偶。如果皇帝对自己非常认可,那又为何不对自己委以重任呢?如果明朝真的是一无是处的话,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好友终身不愿仕清呢?这种矛盾的情绪,无处排解,孔尚任只好寄情于文学之中。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经过多年的构思与探索,孔尚任写成了《桃花扇》这一流传至今的名作。它以剧本的形式,讲述了在明末的南京城中发生的故事。不仅揭露了南明弘光政权失败的原因,还寄托了明朝遗老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孔尚任的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再加上,他十余年来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搜集资料,写成的作品十分打动人心。《桃花扇》一出,迅速呈洛阳纸贵之势,民众们争相传阅,连康熙皇帝也派人向孔尚任要了稿本。

如此怀念故国的剧本,固然文学价值极高。但是,这与满清的统治是格格不入的。清朝统治者,又怎么会希望治下的民众怀念前朝呢?《桃花扇》写成后的九个月,孔尚任就被罢官了。可叹的是,朝廷将他罢免,连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都没有。

如此看来,孔尚任被罢官的原因,是因为他笔下怀念故国的作品,犯了当朝统治者的禁忌。

参考资料: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