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寒论》六经提纲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二:“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5) 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4) 四:“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二、伤寒六经诊断标准1、从太阳证诊断标准 (1)恶寒或恶风发热; (2)头或头项僵痛,身痛关节痛; (3)身痒、颜面浮肿,脉浮。 2、从阳明证诊断标准 (1)发热而不恶寒; (2)便干; (3)口干渴; (4)脉滑或数有力。 3,从少阳证诊断标准 (1)口苦、咽干、目眩; (2)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3)诸孔窍疾患,如:眼、耳、鼻、头、咽; (4)脉弦。 4、从太阴证诊断标准 (1)大便偏稀; (2)胃脘胀满或腹痛; (3)畏寒喜热、食不下,呕吐; (4)脉沉弱。 5、从少阴证诊断标准或问诊内容 寒化证: (1)脉微细,但欲寐; (2)怕冷、四肢厥逆; (3)周身关节疼痛。 热化证: (1)心烦失眠; (2)口干渴; (3)舌红无苔; (4)脉沉细数。 6、从厥阴证诊断标准 (1)消渴; (2)气上冲心; (3)心中痛热; (4)饥饿但不想吃; (5)三阳之一与太阴合病,寒热错杂。 三、伤寒六经问诊顺序与技巧 在问时,要做到如下几点,这几点是针对六经的证问的, 病人自述后,我一般都是从太阳证逐一地往下问。 但又不可过分机械的从太阳来问,第一,从太阳证开始问 (1)头痛不痛; (2)脖子痛不痛; (3)腰痛不 痛; (4)恶不恶寒 。第二,从阳明证开始问 (1)吃的怎么样; (2)大便怎么样; (3)是一天几次,还是几天一次。 第三,从少阳证开始问 (1)口苦不苦; (2)咽干不干; (3)耳呜不呜; (4)目昡不眩。 第四,从太阴证开始问 (1)有没有想吐的意思; (2)有没有下泻的感觉; (3)有没有腹痛表现; (4)有没有饥又吃不下现象。 第五,从少阴证开始问 (1)平时是不是想睡又睡不好,不想睡又要睡; (2)有没有四肢觉冷的感觉; (3)有没有四肢无力的感觉。 笫六,从厥阴证开始问, (1)有没有气上冲心的表现; (2)有没有心中痛热的感觉。 不管病人有没有都要问。这样一路问下来,病人的证就掌握在我手中了。要说明一点的是,望闻问切四步后,都要服从证的。没有证,你把脉再好可能也不周全。 |
|
来自: 彼案 > 《六经辩证病机案例辩证六经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