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是以缺陷成就艺术的巅峰 陶瓷中的稀世珍品

 RK588 2019-05-13

纵观宋代的名瓷

不管瓶、盘、洗、碗

在其釉面上

往往散布着长短、深浅纵横的

冰裂纹

“冰裂纹”

也就是开片

又叫断纹瓷

是一种古老的汉族陶瓷烧制工艺

属古代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

因其纹片如冰破裂

裂片层叠

有立体感而称之

  冰裂纹原是瓷器烧制中出现的缺陷,但在宋人眼中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残缺美。于是将冰裂纹赋予了美学上的意义,制瓷工匠们便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瓷器开裂的规律来制造冰裂纹。冰裂纹与温润的瓷釉搭配调和,给原本以单色为主的宋瓷平添了更为丰富的装饰。

  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冰裂纹”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美。哥窑裂纹有粗有细,粗的色深如铁,细的接近金黄色,粗细裂纹交错在一同也被人称为“金丝铁线”。

  值得一提的是,冰裂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可谓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

  将这种纵横交织的纹路首先运用在传统艺术上,并蜚声全球的,当属中国的瓷器。这种釉面出现裂纹的缺陷,却被制瓷工匠巧妙地用来作为装饰纹,且效果精美绝伦,有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

  可惜的是,冰裂纹制作工艺异常复杂。烧制“冰裂纹”的工艺在宋代后失传了。如今,哥窑冰裂纹炉在拍卖会上变成深受大家喜欢的古玩艺术品,并变成艺术品市场的抢手收藏品类之一。

  此鱼耳炉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莹润,以灰青为主泛米黄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开片自然,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

  哥窑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以黑胎为主,传世品施釉不透明,光泽如肤之微汗。在开片纹路上,追求典雅,讲究装饰效果。开片间的纹理被称为“金丝铁线”,为典型装饰。该三足炉为南宋时期哥窑的产品,炉圆唇口,口下微敛,口上立两耳。圆鼓腹,中部饰以一周弦纹,丰底,下承三柱足。通体满釉,米黄色,大小开片,金丝铁线纹路清晰。炉腹部开片面积大,口沿及立耳部开片较小,以为大小疏密有致。器形仿照商周时期青铜鼎式样,造型气势雄伟,为一件罕见的哥窑完整器。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此件拍品哥窑三足弦纹炉,保存完整,真品,极具收藏价值,值得收藏!由上可以看出,因为失传,并且因为实物极少。冰裂纹在拍卖上的价格颇高,于是恢复青瓷冰裂纹也成为一道千年之谜。但在2001年4月,浙江龙泉人叶小春经过经过整整5年的苦心研制,将失传近千年的哥窑珍品“冰裂纹”重现于世,使这千年古瓷重放异彩。

叶小春

  叶小春,1964年2月出生,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工艺美术师叶小春现年50岁,浙江龙泉上垟人,出生于青瓷世家。其父叶时金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直跟随祖辈,以制作青瓷为生,从事青瓷技艺已达50多年,配制胎釉是他的特长。叶小春专业从事胎、釉水配方工作25年,曾成功研制出梅子青、粉青、点彩流动釉、天目金滴釉、珍珠艺术釉等多种胎釉。

冰裂如意耳筒式炉 

  哥窑“冰裂纹”的研制成功受到政府和多家新闻媒休的关注, 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专门进行了采访报道。2004年11月 “青瓷冰裂纹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02120521.3);叶小春也凭借哥窑“冰裂纹”的发明成为龙泉青瓷史以来获得创造发明专利第一人。

冰裂冲耳乳足炉 

冰裂弦纹奁式炉 

  古人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到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为上,梅花片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它的独特美早就博得古人的厚爱,并将其视为稀世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