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上火又怕冷?可能是上热下寒导致,张仲景说打通中焦才是关键!

 三和行者 2019-05-13

最近有一位粉丝表达了这样的无奈与痛苦:感觉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矛盾体,上半身是火焰,动不动就上火,吃点阿胶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下半身呢,则是冰窖,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

这位粉丝得的什么病?这位粉丝得的病叫上热下寒。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病。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病,很流行,十个人当中九个人都有,这种病叫上热下寒。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

又上火又怕冷?可能是上热下寒导致,张仲景说打通中焦才是关键!

首先,中医是怎么理解上热下寒的?是怎么得来的呢?

中医认为这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

《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 虚脉 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 气下 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简单点说就是因为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脑子老在动,各种念头潮水一样袭来,唯独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着。面动的太多,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这火本来可以引到下面,温暖我们的手脚,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咋办?只好反弹上去呗,于是出现了上热下寒。

又上火又怕冷?可能是上热下寒导致,张仲景说打通中焦才是关键!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呢?按照中医上的理论,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有些朋友不知道中焦是什么?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我们通常说的补中益气,补的就是脾胃的气。这个中焦脾胃是五脏六腑的中心,其他脏腑都要围绕着它转,所以中焦一旦出了问题,其他脏腑也都会跟着倒霉。心火要下来必须要经过中焦脾胃这个要道,肾水要上去也必须要经过中焦脾胃这个要道,所以打通中焦要塞是调理上热下寒的当务之急

那么中医对于上热下寒到底怎么调理?

首先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上热下寒并不是你真的阳虚得厉害,而是身体里的火没有被利用起来。真正阳虚的人全身都会是一片寒凉的迹象,而不仅仅是下半身。因此我们按照我国古代名医张仲景给的思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

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

《金匮玉函经二注》:狐惑病谓蚀上下也,虫生于湿热败气瘀血之中,其来渐矣,遇极乃发,非若伤寒一日而暴病者也。病发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欠安者,皆五脏久受湿热,伤其,卫不内入,神不内宁故也。更不欲食,恶闻食臭者,仓廪之府伤也。

我们来看张仲景的方法

第一种甘草泻心汤

要想打通中焦,首先要建中,要固住脾胃的正气,张仲景用健脾养胃的原则。

中焦有邪气怎么办?比如湿气比如积食比如有痞块,那么就采用降逆的原则,胃气以降为和

上面有虚火又咋整?不怕,就采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炎抗菌的方针的原则把上焦的火清掉,还可以把阻塞中焦的痞块啊结节啊等一切绊脚石扫除。

这个方法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温也有凉。不像有的大夫一看见上火就只用凉,结果火暂时去掉了,很快就反攻,而且比上次更猛,频率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让患者苦不堪言啊。张仲景还有两个泻心汤:

第二种半夏泻心汤和第三种生姜泻心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这三个泻心汤都是调理中焦不通、上热下寒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那三个方子的区别在哪呢?

如果你上热下寒伴随着脾胃虚弱,就用第一种方法;

如果你上热下寒伴随着痰特别多,就用第二种;

如果你上热下寒伴随着胃寒,就用第三种;

又上火又怕冷?可能是上热下寒导致,张仲景说打通中焦才是关键!

最后总结一下,以上就是中医对上热下寒的理解以及调理方法,相信中医的都知道,中医看病绝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据病情辨证论治,因地适宜因人而异,特别是碰到疑难病症,如果没有理论指导是绝对看不好的,何况中医本来就有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大家谨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