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骑兵就是来去如风的机动兵种。在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之后,骑兵这一兵种正式出现在华夏大地上,并且一出场就呈现出了,对当时步兵的强大压制力,以至于后来各个诸侯国争相效仿。 从这里就能看出,骑兵这个兵种对步兵是有着天然优势的,在战争中进退自如,数百骑兵结阵冲锋就能够给数万步兵造成很大压力,而且一旦战况不利,还可以调转坐骑从容退去,步兵根本无从追击。 因此,自从骑兵这一兵种出现之后,步兵基本上都是出于被压制的状态,能消灭对方骑兵的兵种,也只有己方的骑兵了。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三国时期白马将军公孙瓒组建了一支3000人的骑兵,清一色白色马匹,威风凛凛,因此也被称为白马义从。这支骑兵部队在一次战斗中,被袁绍的弓弩手所埋伏,最终全军覆没。 但袁绍全歼3000骑兵的例子很难再现,伏击战取得胜利的条件也非常苛刻,甚至在南北朝时期,还发展出了重装骑兵,人马皆披重甲,高速奔驰起来,如同现代的一辆坦克一般,锐不可当。这样一来,步兵的生存空间就被进一步的压缩了。 难道面对披甲执锐的骑兵,步兵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当然不是,在宋朝时期,因为养马地的缺失,宋朝几乎无法组建成建制的骑兵军团,因此部队绝大部分均是由步兵构成,骑兵只作为辅助兵种而存在。对面西北部拥有精骑50万的西夏,还有北方坐拥精骑60万的辽国,宋朝无论进攻还是防御,步兵都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这种时代的背景之下,宋朝为了抗衡各式各样的骑兵,一种将自身武装到极致的重装步兵应运而生。 有了身披各式重甲,手执长刀长矛的重步兵,在面对辽国重装铁骑的冲锋的时候,宋朝步兵四面结阵,拱卫着中心的弓弩手,在抵御骑兵冲击的同时,还能给敌方造成大量伤亡。 宋朝为了进一步武装步兵,还研制了名为“步人甲”的制式装备。步人甲由1825枚铁皮构成,重量高达50多斤,即使是面对高速冲锋的骑兵,也是不遑多让。 也正是依靠这些战术和装备,宋朝才有了与辽国、西夏一争雌雄的能力,否则仅仅依靠以往装备单薄的步兵和少量骑兵,宋朝如何能抵挡住骑兵军团的冲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