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所以能传承数千年而经久不衰,成为当今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经典,正是因为《道德经》的魅力就在于: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位企业家就分享了自己从《道德经》中寻找方法、取得成效的过程。 他曾经每年在学习方面的投入不少于200万,这些年累积下来,光是学习就花了大几百万,但还是隐隐感到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这一状态,持续到了他走进传统文化,走进道德经学用。 《道德经》只有区区五千字,但是字字珠玑,句句真理,只要去践行,就会发现,有时候看起来是“与常理相悖”的事情,最后却反而在“顺道而行”。 以前,他们公司的口号到处悬挂:到****年市值达到**亿,培养**位亿万富翁,**位千万富翁…… 而走进传统文化以后,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为企业立心,为员工请命,为家庭谋幸福,为国家做贡献! 这一转念可不得了,当一个人找到精神上的定位以后,爆发出来的是由内而外的生命力量;一个公司也是一样,当公司不仅以盈利为追求,而是更多的考虑员工、考虑家庭、考虑国家的需要时,想不成功都很难! 所以,当他应用老子智慧受益以后,发心要将道德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将企业作为学习平台,让每一位同仁都能共同提升。于是,他要求公司全方位开展学习共修活动,每周都要开展内部读书会。 但这个决定一开始并没有获得员工的理解,所以大部分人都觉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额外加压去做这些“走形式”的学习,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老板更是“居心叵测”——有一位高管就公开在读书会上发言说:“老板让我们学奉献,这是愚民政策!” 当他得知以后,并没有发怒,而是找了个合适的时间和这位高管沟通,说《道德经》中还真有“愚民”的智慧。 他和高管共同翻开了《道德经》,在他的引导下,高管认真去理解了《道德经》第六十五章中的“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从前用道来行世的人,不重视民众精明,而重视民众敦厚。民众难于治理,是因为智巧过多。所以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祸害;不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福泽。 所以,在一个公司里,老板如果和员工之间彼此耍心眼、抖机灵,那最后谁也不会得到好处,只能相互内耗。反之,如果以淳朴相对,以利他之心共事,最后必将彼此成就。 学习《道德经》确实就是学习圣人的“奉献精神”,这一点放在今天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但讲“奉献”,真是苦了自己,肥了公司吗? 他们又翻到《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老子把人生成功的天机奥秘直接披露出来了:“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当我们仔细去想一想时,就会发现古往今来真正的大成功者,都是完全奉献自己的人!所以,真正的奉献不是为了别人,而是给自己种下成功的种子! 当他们平心静气的沟通过以后,这位高管的抵触情绪完全消失了,终于明白了老板的苦心,所以从此开开心心地投入到了《道德经》的学习中。 慢慢这种无我利他的文化氛围就从文字中走向了人心里,他们公司的团队氛围越来越和谐! 这位企业家说:正是老子这一句“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一句道破了管理的核心——经营之道重在一个“修”字上,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都要从修德——正心——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道德经》确实是值得企业家来学习的一本“经营宝典”——因为,他能一语点破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奥秘! 逯欣心 2019年5月13日,第438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