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德之悟

 jiezhukuaile 2019-05-14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里,

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什么是土?

《说文》曰:“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易·彖传》曰:“百谷草木丽乎土。”

土为枢纽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称土为五行之主。我们说“库”可以涵藏万物,具有藏纳之性。

五行中,能成为库的只有土。

火之库为土,土中藏燃料,具火性。

木之库为土,木无土不生。

金之库为土,土中藏金,金无土不化。

水之库为土,土中藏水,自地而出。

五行交替转换皆由土来施行完成,

因此阴阳的变化以及周而复始都落实于土,

从木到火,从火到金,从金到水,从水到木

都离不开土。因此又称为“中央土”,

它位居于中,起枢纽之力。

土为包容

脾主土,土性是包容的。

土性越厚,人越包容、越豁达。

土性越薄,人越尖锐、越狭窄。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修行之路也就是土德之路。

为什么叫脾气?脾土越不好,脾气越差。

脾气差,身体差,人缘差,运气也差。

脾气好,是因为他(她)有容量。

大地母亲的脾气最好的,因为她可以包容一切,

所谓有容乃大是也。

脾气好的人也是爱学习的,

脾气不好的人则往往自以为是,装不下东西。

脾土主运化

医易同源,

中医认为“肾水为先天之源,脾土为后天之本”。

所以后天身体的养护,要从脾土始。

脾土相当于我们的粮草库。

脾的运化是双向的,脾越好,身体的置换越好。

脾土不好,好东西进不去,脏东西出不来,

身体就会淤堵,无力而沉重。

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里,

讲究“脱胎换骨”,练脾就是强化运化功能。

最后练就“鸟”一样的骨骼,筋骨轻巧,身轻如燕。

土生金

我们的肺居于五脏六腑之首,主一身之气,

然而,肺之大权依赖于幕后脾的支持。

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气生肺气。

身体虚,多表征为脾虚。

脾虚则肺虚,肺虚则气虚。

养脾才能养肺,养肺才能养气,

气养足了,人就昂首挺胸,扬眉吐气。

养脾=养中气

脾藏意。

脾健康了,就会有坚定的意念,

认准的事情,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而脾虚的人则往往相反,意念很容易动摇。

大多数脾虚的人往往对自己总是不够自信,

而脾气健旺的人,则更容易自信满满,侃侃而谈。

脾健康的人,气足且肌肉结实,动作虎虎有生气,

说话响亮而自信,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中气十足”。

反之,人就会又黄又瘦,怯懦而不自信,

这就是“中气不足”。

养脾就是养中气。

养好中气,改变人的体质,

进而改变人的气质,

最终能改变人的命运。

以土德为鉴

土德主信。

这个“信”,我们一般的理解是诚信、信任、自信等。

在中国文化里,

信是对天地父母、圣贤经典、明师的信。

信了就把自己交托出去了,就能化人。

土的藏性无处不在,既包含万物,又长养万物。

而且土德与万物相合,涵容无界。

因此孔子盛赞其“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在家庭、企业或者团队里,具土德之人,其涵藏有容,运化生息,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强,能赢得更多信赖,

成己达人也能更好实现。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最终无论是“天地人和”还是“天人合一”,

人法地都是起点。

人效法地,首先是效法大地的谦卑、包容万物之德。

易经六十四卦之“谦卦”(地山谦),

山在地下,显示的是坤土能容之德。

东汉魏伯阳真人所著《周易参同契》中说,

人从“坤土”入道,从“坤”卦的外像来看,

其上通天,下通地,中间无我,做到这样,才算入门。

易经是乾坤之道,坤是入道,乾是成道。

何为容易?有容才有易,容易容乾坤之道。

后天八卦图

从天地人三才系统来说,

当代社会都有土中藏德之性下降的问题。

在天地,土之藏德之性的下降,

首先表征为藏性的下降,

土涵藏水的能力下降,也就是水土流增加。

在身体,是现在大腹便便者多,

贪寒凉多,口味重者多,都是脾土薄弱的外显。

在人之性,

则体现为不少人的道德水平下降,尊严感少了。

另外,目前社会诚信缺失,机会成本市场增加,

也是土德不足的显现。

现在国家倡导建立社会的“信用体系”,

也可以看做是为了修复坤土之德。

因为,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同气相求,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就是所谓:物伐其身!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知此即知彼。

可见德行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自然何等重要。

我们都知道要孝顺父母,

但认知的局限让我们意识不到,

我们最大的父母其实是天地。

因为万物都是天生地成的。效法天地,从人法地始。

我们修土德以补厚重,无我而有容,

方有承载万物的可能,否则门都不入,

奢谈修行论道都是枉然。

土爰稼穑,生化万物。

我们要想以土德为鉴,走靠谱的、圆满的人生之路,

就必须借助于经典文化的力量,

通过对经典的学习体认,

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合理安放

自己的“身、心、性”。

用土之能容的大我,化掉自己的小我,

归于自然,归于天地。

这样的人生才是自主的、健康的,

最终才可能是圆满的。

(常钧师兄舒院课堂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