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论脾土的重要性

 雨欣凤凰 2019-12-17

—————————————————————————————————

,在现代医学上是重要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与胰腺和结肠左段为邻。现代医学称脾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同时又称脾脏是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它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中医上的脾脏与西医即相似又有不同,中医上的脾脏指的是一个大系统,不仅包含个人的系统,更是大自然与人体和而为一的通道,是一个整体的观念,是吸收天地万物之精微而维持后天生命之根本的整体构脏。在中医上,脾脏有主运化,能消化、吸收、转运、输送的作用;有主升清,能把脾气益化上输于心肺而化生血气,以营养全身;更主统血,能统摄、控制、约束血液的运行分布。

可见脾脏之作用的广大,下面我们从脾与其他四脏的关系来论其重要性。

脾与胃的重要关系

脾与胃相表里,是表兄弟关系,同属于中焦。脾气上升,吸收五谷精华以上养全身;胃气下降,运化五谷之糟浊以下行排泄。所以胃接纳的五谷要等脾来运化才得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津血气液,如果脾气不上升,胃气不下降,脾胃虚弱,则积食形成,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涨、腹痛、嗳气、盗汗、磨牙、口臭等症状。如果是脾气不上升,而胃气正常下降的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胃强脾弱,那么则会出现东西吃好多,但很快会感觉到饿,而且是不长肉,吃多长不胖的人群;或者是吃了就拉肚子、烧心等症。假如是脾气上升,胃气不下降呢,则是胃口堵、没胃口、或者是胃萎缩等情况。只要升清降浊的功能正常,才能发挥好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与肺的重要关系

脾与肺是母子关系,脾土生肺金,肺主气,脾益气,肺主呼吸而摄纳自然界清气,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必依赖肺气的宣降才能疏布全身,而肺在生理活动中所需要的津气,又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故脾能助肺气,所以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另外,人体的津液由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而布散至周身及下输膀胱。脾肺两脏升降出入,有序不乱,维持动态平衡。如果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而为水饮、为水肿,影响及肺,则肺失宣降而喘咳。其病在肺,而其根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同样,脾气虚衰,导致肺气不足,土不能生金。肺气久虚,精气不能散布,就容易患肺病,而肺虚累及到脾,就会常出现食少,便溏,消瘦,面色苍白,懒言,咳嗽等脾肺俱虚的证候。例如出现久咳不愈,痰多而稀白之候,病象多表现在肺而病的根本却在于脾,此时运用培土生金法,加强脾力以助肺气,肺气足,宣发强,咳止也!

      脾与的重要关系

      脾与心是母子关系,心火生脾土,心主血而行血,脾生血又统血,心血依赖脾气转输的水谷精微以化生,而脾的运化功能又有赖于心血的不断滋养和心阳的推动,并在心神的统率下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说:“脾气心而变为血,心之所主亦借脾气化生”,才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 血液在脉内循环流行,既要赖心气的推动,又靠脾气的统摄,只有脾气强健,统摄血液生理功能正常,血液才能在心气的推动下在经脉内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这就是“诸血皆运于脾”之说。另外,心藏神,脾藏思,心脾两脏也就常互相影响,如思虑过度,不仅可以耗伤心血,也可引起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出现纳呆、腹胀等症;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或劳心过度,血液耗损过多,最终可以导致“心脾两虚”,出现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症,中医往往采用补益心脾的方法予以治疗。因此脾是心脏活力的来源,它为心脏提供了跳动的能量和养分,脾不好,心脏也得不到好的滋养,长久下去,心肌缺血、心肌坏死就可能发生了(脾主肌肉、脾主生血又统血)。

脾与肝的重要关系

脾与肝虽是相克关系,但又有土滋木的动态平衡,《杏轩医案》云:无土之处则无木生”,故肝脾两脏互相协调,互相制约。脾土属阴,主运化,必得肝木的条达活泼、升散疏泄之性,才不会阴凝板滞;同时肝为风木脏,主疏泄而藏血,必赖脾气的柔润濡养,方不致刚强太过,而保持其条达活泼之性。另外,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及,而导致脾土阴凝板滞,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此即木郁乘土或木郁土中;急躁易怒,肝气横逆,易乘脾土,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招致肝木来乘,而导致肝旺脾虚,久则土败木贼;同样的脾虚日久,气血生化无源,血不足以养肝,肝木失去脾土的滋培,而枯萎,最终导致肝脾两虚。中医往往采用疏肝健脾法,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治肝之病当配健脾药,中医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脾与肾的重要关系

脾与肾虽是相克关系,也是相互依存,因为藏精,主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所以先天与后天是相互资助的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而脾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之说法,也就是说肾主骨髓,脾主肌肉。如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会出现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及水肿等脾阳虚的证候;如果脾虚,日久则会导致肾虚脾肾则导致肠道传送无力,伴有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夜尿过多、女子月经崩漏、白带过多等症。

    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性,为此还写了《脾胃论》。脾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胃受伤,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脾胃之重要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