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在追寻幸福,还是在虚度光阴?

 读书自救计划 2019-05-14

今天介绍两篇笔者个人非常喜欢的外国超短篇小说佳作。超短篇小说,也叫微型小说,小说篇幅一般在几百字或上千字以内,但故事紧凑,构思精巧,有一种以小见大、冲击力强的阅读效果。

在网络时代,娱乐性、消遣性的“轻”阅读占主流。一些“爆款”网络小说虽然动辄数百万字,但是其故事内容多有“注水”“前后矛盾”“逻辑硬伤”等问题,而且很多网络小说反映的精神内核或价值取向也往往经不起推敲。

现在已经日趋边缘化的中短篇小说虽然受众相比网络小说小得多,但不少作品是作者倾注心血、经过反复打磨而完成的佳作,其文学性、给予读者的冲击性和启发性,有时甚至比长篇小说要大得多。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笔者一向认为,中短篇小说的写作难度一点不亚于长篇小说,其可读性也非常高。

迪诺·布扎蒂短篇小说:《虚度的时光》

迪诺·布扎蒂是意大利家喻户晓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意大利的卡夫卡”。他的短篇小说作品多想象奇诡、构思奇绝、笔调恣肆,充满趣味性和启发性。

《虚度的时光》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买了一幢豪华别墅,但奇怪的是,他每天下班回家都看到有个陌生人从他的花园中搬出一个箱子,然后用卡车拉走,但他发现家中并没有丢失任何东西。终于有一天他开车去追这辆卡车,发现卡车停在了郊区的峡谷旁,并看见陌生人把从他家中搬出的箱子扔到了山谷里。
他上前询问箱子里是什么,陌生人微微一笑说:“您不知道?这些箱子都是您虚度的日子。” 震惊之下,他顺手打开一个个箱子,发现有的是他的未婚妻独自一人散步的画面、有的是他生病的弟弟躺在病床上盼望着哥哥到来的画面……
他醒悟过来,恳求陌生人归还这些箱子,但陌生人做了个“太迟了,已无法挽回”的手势,然后和箱子一起消失了。

小说篇幅虽小但“五脏俱全”,故事情节看似虚构荒谬,读完却直击心灵,发人深省。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了追名逐利的焦灼与忙碌,但是有多少人曾停下脚步,叩问一下自己:什么才是毕生追求的志向?什么才是值得自己珍惜的人、事?有多少光阴在蝇营狗苟中被我们虚度了?

正如小说《虚度的时光》中的陌生人反问主人公的一样:“您曾盼望美好的时光,但美好时光到来后,您又干了些什么呢?”这个小故事给读者敲响了警钟:珍惜所爱、珍惜宝贵的光阴,生活是一条单行道,走过了就不能再回头,不要等到真正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安德烈·莫洛亚短篇小说:《大师的由来》

传记作家、小说家安德烈·莫洛亚,是活跃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法国文坛的著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传记的影响力最大,但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领域也颇有建树。其中,《大师的由来》即是作者最为世界读者喜爱的短篇小说之一。

《大师的由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画家比埃·杜什具备极高的绘画才能,且为人本分正直、勤奋真诚。但因为不懂迎合文艺批评家和故作玄虚、追求怪诞的艺术风气,导致其画作无人问津,穷困潦倒。后来在深谙世事、处事圆滑的朋友——小说家葛雷兹的“点拨”和“推波助澜”下,比埃·杜什终于“开窍”,两个月后通过弄虚作假、随波逐流和故作高深,其画展大获成功,作品受到批评家和商人的一致吹捧。

这是一篇充满讽刺意味的小说,表面上读者看到的是:想要成为“大师”,必须抛弃真诚和正直,抛弃真正的艺术创作,取而代之要去投机取巧、大搞噱头、迎合庸俗,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被社会认可的“大师”,获得身份地位和物质财富。实际上,作者通过正话反说,辛辣批判了的虚伪做作、弄虚作假的社会现实和不正之风。

《大师的由来》作成于数十年前,短短不到2000字的篇幅,读完后不由得令人警醒,让笔者联想到如今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感受到的一些社会乱象。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即使岁月流逝、时代更迭,但作品反映出来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观,依然如闪闪发光的宝石那样,映照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以上就是笔者分享的两篇印象深刻、回味无穷的短篇小说。关于记忆深刻的中短篇小说,不知你有哪些好的作品分享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看法。浮生如梦亦如书,专注从古今中外书籍中汲取精神养分,从书籍中那些闪闪发光的人和故事中领略世间百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