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 酒液具有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它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54?之间。在调配时,从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调酒。![]() 酱香型白酒的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采用本地优质红高粱,大曲发酵,须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 酱香型白酒生产系以当地优质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略多于原料。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严格按照节气,端午采曲、重阳投料。 离开贵州茅台镇,酿不出茅香风味的酱香型白酒。 用纯小麦制高温曲,用高梁作原料。一次酒要两次投料 ![]() 清蒸下沙――采用总投料量的一半,经润粮→配料→上甑蒸粮→下甑泼量水→摊凉→洒酒尾→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醅为清蒸下沙工艺流程; 混蒸糙沙――采用总投料量的另一半,经润粮→配料(加入一次清蒸下沙后的醅料)→上甑蒸粮蒸酒(这次蒸出的酒不作正品,泼回酒窖重新发酵)→下甑泼量水→摊凉→洒酒尾→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醅为混蒸糙沙工艺流程。 九次蒸煮――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混蒸糙沙后的醅料→上甑蒸酒为第三次蒸煮,第三次蒸煮后的醅料为熟糟,熟糟经摊凉→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醅→上甑蒸酒六个轮次循环过程中有六次蒸煮,共九次蒸煮。 八次发酵――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熟糟→上甑蒸酒六个轮次循环过程中有六次封窖发酵,每加曲入窖发酵一个月,共八次发酵。 ![]() 七次取酒――混蒸糙沙上甑蒸酒后第一次取酒,熟糟→上甑蒸酒六个轮次循环后取六次酒,共七次取酒。经七次取酒后的酒糟为丢糟。 一轮次 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酱香味,略有生粮味、涩味,微酸,后味微苦。 ≥57.0%(vol) 二轮次 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酱香味、味甜,后味干净,略有酸涩味。 ≥54.5%(vol) 三轮次 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醇和、尾净。 ≥53.5%(vol) 四轮次 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醇和、后味长。 ≥52.5%(vol) 五轮次 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后味长、略有焦香味。 ≥52.5%(vol) 六轮次 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明显、后味长、略有焦糊味。 ≥52.0%(vol) 七轮次 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明显、后味长、有焦糊味。 ≥52.0%(vol)各轮次酒质量各有特点,应分质贮存,三年后进行盘勾。盘勾后再贮存一年,经微调后出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