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抒情的楷书,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昵称32901809 2019-05-15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宋徽宗(1082——1135),名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哲宗赵煦之弟。生于元丰五年(1082)五月五日,以俗忌改十月十日,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今四川省遂宁市)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其兄长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元符三年(1100)正月,在向太后主持下,继承皇位,成为北宋历史上第八位皇帝。实际在位二十六年,宣和七年(l125)十二月匆匆禅位于太子。靖康二年(1126),与其子宋钦宗一起被金兵掳至北国,金封赵佶为“昏德公”,赵桓为“重昏侯”,赵佶五十四岁卒于北国偏僻之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

可以抒情的楷书,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宋徽宗像

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是一名极富传奇色彩的封建帝王,因为他的一生扮演了两个极端的角色——帝王和艺术家。在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下,加之宋徽宗异于常人的勤奋,其书画技艺尤为高超、颇有功力,可称一代之集大成者。但在宋徽宗这位帝王的手中,断送了一代帝国的大好河山,于是,他的艺术成就随即被冠以“亡国之君玩物丧志”的罪名。在后人的记忆里,只残存了国家沦丧的悲凉。南宋周密云:“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里城内民家因筑路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蚨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这是目前古文献有关“瘦金书”最早的记载。“瘦金书”是世人对宋徽宗所独创的楷书书体的称谓,“瘦金书”即“瘦金体”,是对于“瘦筋书”、“瘦劲书”的美称,“瘦金”二字有道气,徽宗好金,以金为吉,后人以“金”易“筋”、“劲”,既是同音,又展现了对“御书”的崇尚与尊重。

可以抒情的楷书,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可以抒情的楷书,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可以抒情的楷书,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可以抒情的楷书,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宋徽宗《秾芳诗帖》,27.2×265.9cm, 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瘦金书”产生的背景——宋代楷书的衰落

宋人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的创作,标示了尚意书风的确立,无论是苏轼的丰肥圆润、浑厚爽朗,黄庭坚的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米芾的承意放肆、沉着飞舞,还是蔡襄的端庄正丽、健而洒脱,都充分体现了个性与个体精神的突起。宋代的书法队伍异常庞大,见诸于史籍的书法家就有800人之多,但宋代楷书却没有取得汉魏晋唐那样的伟大成就,与同时期的行书、草书相比则是大为逊色的,虽然出现了几位名家,但毕竟与唐代楷书的兴盛难以比肩。北宋“尚意”风气下理应给楷书的再度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但南北朝那种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再,隋唐那种浩浩雄风、独标新格的气象不再,有的仅仅是大部分书家的楷书步前人或今人后尘的种种无奈。

可以抒情的楷书,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苏东坡楷书

如果以宋代书法名家为参照对象的话,黄伯思称:“襄阳号知古法,然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在宋四家中也只有蔡襄一人擅长楷书,但是法度和气象已距离唐人远甚。又如“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像米芾这样的大家亦不擅长楷书,即便是小楷的书写也不求“平正”而追求有“欹侧”之感。再如苏轼的大楷,虽然在笔法、结体和风格上较前人有新的变化,且气象宏大,但仍有倾侧的特点。

《宣和书谱》记载:“今得其正书者凡四十有四人:在魏则有钟繇,在宋则有萧思话,在齐则有王僧虔,在唐则有元棋、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徐浩辈二十有八人,在五代则有薛贻矩辈五人,以至本朝则有八人……”列出唐楷书家有二十八人,五代有五家,而宋代只有八人。虽然这只是北宋末年内府所辑,实际情况历代擅长楷书者以应该不止此数,但通过书中所列举数字,便大体说明北宋楷书发展远远不及唐代。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选录的宋代三百多位书家中,善楷书以及能兼工楷书的书家不到六十位,而大多数书家长于行书、草书,传世的楷书作品极少。

可以抒情的楷书,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楷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有关楷书的书论也多因其不善楷书而发,蔡襄云:“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宋倪思评书云;“本朝字书推东坡、鲁直、元章,然东坡多卧笔,鲁直多纵笔,元章多曳笔,若行草尚可,使作小楷则不能矣。”

这说明即使是苏、黄、米这三位书法大家,也是不善写小楷书的,而小楷书正是唐以后科举应试的主要书体。

曹勋论书云:“学书之法,先须楷法严正,得笔之意,然后措点画于落笔之际,则具体而不放,先贤作字,必首为数行楷法,然后肆笔以终其书者,盖所以示其学古之迹,施于行草为有叙”。

可以抒情的楷书,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帝王的赵构在《翰墨志》中特别对宋代士大夫不善楷书提出批评,认为“本朝士人,自国初至今,殊乏以字画名世,纵有不过一二数,诚非有唐之比”,“书学之弊,无如本朝,作字直记姓名尔,其点画位置,殆无一毫名世”,赵构的这些言论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因为他本身就是帝王且爱好书法,如此评论宋朝书法时不需要有掩饰,因此便可以看出宋代士大夫在楷书上的整体水平不是很高。

可以抒情的楷书,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书法

宋徽宗《闰中秋月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瘦金体就是尚艺书风在楷书上的表现

宋四家的成就和地位在书法史的地位固然举足轻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构成了宋代书法史的全部,也不意味着宋代其余书家乏善可陈,正是在这种书法的整体氛围下,瘦金体应运而生,它以独特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书法形式,原来楷书还可以这样写,楷书也可以写出率意的风格,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率意正是受到了“宋代尚艺”书风的影响,或者说瘦金体就是尚艺书风在楷书上的表现,是一种可以抒情的楷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