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锁尔《诗词格律》讲解《4》

 吴作栋fqwmoskx 2019-05-15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统称格律诗。

    格律诗篇幅小(绝句四句,律诗八句),但要以小见大,以情感人,这就要求作者切实把握好两点:写什么和怎么写。

    一是写什么,一定要做到谋篇在先,动笔在后。要先有写作的目的,也就是想写什么,主题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明确你要告诉读者什么。诗言志,歌咏言。你的作品能感染和打动读者吗?你的作品贴近时代、贴近民生、贴近生活吗?你的作品为读者到底提供什么样的正能量?这些事先都要慎重考虑的。毛主席篇篇诗词都紧扣时代脉搏、鼓舞人们斗志。我们常读杜甫李白的诗,他们的诗也都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环境、人或事。远离生活、凭空臆造,这就完全偏离了文艺的方向,自然写不出什么感人的作品。我们必须经常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用以指导自已的创作实践。

    二是怎么写,要保证脉络清晰,不仅要让读者看得明白,更要让读者受到启迪共鸣。这就需要精心安排章法,把握好起承转合: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有味。

今晚讲律诗的对仗。明晚讲《格律诗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偶尔在群里看了一些七绝,大多未按起承转合章法写。

七点准时讲课

追求工对 多用宽对 继承创新

(关于律诗对仗学习笔记) 

         戴铁杵

本教程主要内容:

一、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

二、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 

三、首联对仗

四、尾联对仗

五、长律的对仗

六、工对的追求

七、尽量多用宽对、反对和流水对

八、戒忌两联内容重复雷同,避免同类连叠

九、“合掌”之忌

诗压大江潮

写于77年金陵诗会 

戴铁杵

【平水韵】下平二萧

石城多盛会(起) 今日喜闻韶(承)

古韵探三昧,繁弦胜六朝 (渲染)

气吞沧海月,诗压大江潮 (议论)

雪化冰消后(转) 青青草未凋(合)

   【注】:三昧,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如称在某方面造诣深湛为“得其三昧”。  六朝,朝代名。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以健康(今南京)为首都,历史上合称“六朝”。



   律诗第一要谋篇在先,明确积极主题。第二要在章法结构上下功夫。笫三注意对仗的自然。现在不少人写五律七律咏物写景多,未能情景交融,注意在颔联颈联对仗上下功夫,而转句无变化,合句平淡无味,这就忽略了格律诗章法结构的起承转合。要牢记: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有味。律诗首联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对仗的颔联及颈联是围绕主题,起到叙事、勾勒、点染、渲染、议论等作用。尾联第一句为转,第二句为合。“雪化冰消后,青青草未凋。”景耶?情耶?是景更是情!77年拨乱反正,百废待兴。转句合句看似写景,实是揭示主题:时代潮流、新生力量不可抗拒。

下面几首七言律诗,下笔之前,我也是在这三方面做了详尽思考的。现一并附后仅供参考。更请各位多提修改意见。谢谢。

六秩咏怀

(七律叠韵十二首)

戴铁杵

【平水韵】上平十一真

(一) 

六十流光类转轮,千山万水记犹新。

倡廉防腐人为本,激浊扬清笔有神。

羞对夕阳娱晚景,笑将明月证前身。

兰芳幽谷宁争色,莲出淤泥不染尘。

(二)

人生如树有年轮,一岁经过一岁新。

放眼风云多变幻,赏心花草倍精神。

留芳敢冀诗留世,润屋先宜德润身。

最恋青山存夕照,上天敢扫月中尘。

七律常见的两种:一是首句平起入韵,二是首句仄起入韵。练习写七律,要掌握好这两种常见写法。以下都是按这两种写法写的叠韵诗。

【平水韵】上平四支

(三)

豁达无求任所之,描山绘水寄民思。

风清九野芝兰曲,藻拔千章锦绣词。

树德树人心耿耿,润身润屋意滋滋。

琴心剑胆豪情志,喜在乡村赋劲诗。

(四)

除枷砸锁笔随之,对镜何惊心有思。

冷眼看人争富贵,热情促我振华词。

曾遭劫难风霜烈,更沐民温雨露滋。

洗尽铅华还故我,扬清激浊咏心诗。

【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五)

六秩从心岁月稠,人生伟业乐悠悠。

扶贫苦作春蚕茧,致富甘为孺子牛。

正气常从胸际涌,狂涛总向卷中流。

倡廉岂可烟云过,威震全民铲腐侯。

(六)

晚晴豪纵笔耕稠,夕照依依韵事悠。

窗外堪怜怀旧燕,灯前更忆拓荒牛。

菊随秋老芳香烈,枫任霜侵岁月流。

认取如弦存直道,尊荣端不让王侯。

【平水韵】下平十二侵

(七)

才尽江郎未废吟,古稀网上遇知音。

烟云竹树迎他客,沙鸟风帆送我心。

赏菊咏梅多妙句,拈题限韵冠词林。

关河莫道南天远,既遇钟期敢弄琴。

(八)

感君遥赠折枝吟,戛玉敲金尽雅音。

新旭早开千嶂霁,老怀犹蓄九霄心。

扬帆尽可游珠海,弃杖应能化邓林。

珠玉烟霞生袖底,早思邀月共援琴。

【平水韵】上平一东

(九)

袜线知难济世穷,屠龙无术但雕虫。

屈身甘比桑间蠖,浪迹曾如雪地鸿。

醉里歌吟天作纸,兴来谈笑席生风。

暮年更觉诗情健,白发童心火样红。

(十)

猖狂阮籍哭途穷,原是终身误蠹虫。

伯乐既逢容试马,衡阳未到慢回鸿。

精魂虚证三生石,节操谁旌两袖风。

预卜来春花事好,百花齐放满园红。

【平水韵】下平一先

(十一)

古稀精力胜华年,漫说精诚感上天。

发轫原宜开步阔,兴邦端赖任才贤。

笔能抒意斯为上,财可通神未涉边。

任是他山珠玉美,敢抛砖石附吟笺。

(十二)

架满诗书伴晚年,登高诗唱艳阳天。

三间陋屋千竿竹,两袖清风八品贤。

泪写春秋流字里,肩挑日月走田边。

何当掷笔惊风雨,许有鱼龙落彩笺。

情牵东堡壮歌声

(《归休咏怀》,七律叠韵二首 )

戴铁杵

【平水韵】下平八庚

(一)

心期千里竟无成,放眼江湖百感生。

梦绕西湖骚怨地,情牵东堡壮歌声。

醉犹待月和衣卧,老尚登山弃杖行。

栖息此乡非所愿,建功悔未请长缨。

(二)

清新亦慕庾兰成,笔阵文丛寄此生。

坛坫风骚随骥尾,诗肠鼓吹啭鹂声。

琴心欲达谁能识?驽末从知道不行。

羡彼中流渔唱起:沧浪之水濯吾缨。


            六十自寿                          

             戴铁杵                             

      【平水韵】下平八庚                  

小园日日听莺鸣,叶茂花繁绽紫荆。  

晡夕早疏神女梦,关河不隔故人情。   

门无车马心常静,腹有诗书气自清。   

何惜阶前盈尺地,扬眉容我过河兵。

春秋诗社三十三周年纪庆

(七律二首)

戴铁杵

【平水韵】下平十二侵

(一)

兴来蜂起竞高吟,窃慕春秋独步今。

三十三年扬国粹,千人千笔续唐音。

回文锦字镶珠玉,妙句诗钟见匠心。

苜蓿春盘谈往事,桑榆晚景爱词林。

(二)倒上首韵

错落柯条渐变林,原无媚俗得人心。

慢邀明月留清影,且剪秋云伴素音。

才尽难随攀历古,诗穷羞访到如今。

摘枝常诵东坡句,落叶归根喜唱吟。

一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大约可以分为下列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同类的词相为对仗。注意四点:(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是数目。(b)颜色自成一类。(c)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d)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再分为名词连绵字(鸳鸯、鹦鹉等)。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还是不能相对。

   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物  9、人伦  10、人事  11、形体  12、外貌  13、动作等等。



二  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

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第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五六两句叫做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做尾联。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我上面的18首(五律一首,七律十七首)就是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其中《六秩咏怀》第一首除颔联颈联对仗外,尾联“兰芳幽谷宁争色,莲出淤泥不染尘。”对仗。《春秋诗社三十三周年纪庆》第一首亦是,尾联“苜蓿春盘谈往事,桑榆晚景爱词林”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每 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之间,除了按照平仄格式使之平仄相对之外,对应词的词性还必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在对仗中,形容词常与动词作一类而对用),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举例: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对仗。颔联中:“山”和“云”是名词对名词:“从”和“傍”是副词对副词:“人面”和“马头”,是名词性词组对名词性词组:“起”和“生”是动词对动词。颈联中:“芳树”和“春流”,是名词性词组相对:“笼”和“绕”,是动词相对;“秦栈”和“蜀城”也是名词性词组相对,而且“秦”和“蜀”都是古国名,是地域标志,对得很好。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开府”对“参军”,是官名对官名;“渭”对“江”[长江],是水名对水名。)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新丰”对“细柳”,是地名对地名。)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鹦鹉 [唐]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三 首联对仗

在一首诗中,两联对仗是基本的,多则不限。 有的诗,有三联对仗,也有的四联全用对仗,这都是允许的。一首诗中,除了中间两联之外,首联也用对仗的,颇不少,尤其多见于首句不入韵的诗。举例: 

           送友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咏怀古迹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首联的对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联用了对仗,并不因此减少中两联的对仗。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

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是,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首联用对仗还是可能的。再举两个例子: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首联对仗,首句入韵。)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首联对仗,首句入韵。)


四 尾联对仗

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但是,也有少数的例外。例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诗最后两句是一气呵成的,是一种流水对。还是和一般对仗不大相同的。

四联全用对仗的律诗,唐人有一些,后世模仿的很少,但也有。 

举例: 

        登定王陵 朱熹 

    寂寞番王后,光华帝子来。 

    千年余故国,万事只空台。 

    日月东西见,湖山表里开。 

    从知爽鸠乐,莫作雍门哀。

作为变例,律诗的对仗也有单联的。 

    这种只有一联对仗的诗,盛唐时期比较多见。仅有的这一联对仗,一般用在颈联,颔联则不用,诗评家称这种首联、颌联都不用对仗,直到颈联才出现对仗的诗为“蜂腰体”,谓其腰细,“若已断而复续也”。 

举例: 

        送贾至舍人 李白 

    翦落梧桐枝,濉湖坐可窥。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王维、杜甫、元稹等大家,都有一些这样的诗,在此不多举例。 

    还有一种变例,诗中虽然存在两联对仗,但不是都用在中间,而是用在首联和颈联。有的诗评家称这种形式为“偷春格”,因其把本应在颌联出现的对仗用在首联,“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举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总之,凡一首律诗中有两联对仗,而且这两联处于中间位置,即颔联和颈联的,这是正例。也可以说,只要保证中间两联是对仗,即为正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其他地方(首联、尾联)多用了对仗,仍属正例。但是,只要颔联和颈联有一处不用对仗,即为变例,这种变例唐以后是很少见的。现代人写诗最好不用变例形式。

前面讲的都是适用于五律和七律的规矩,至于绝句,是可以完全不用对仗。当然,要用对仗也可以,用一联或两联都行。例如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居住时写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全用对仗。排律,前面讲过,除了首联、尾联可以不用对仗外,中间不论有多少联,都要用对仗。首联,尾联当然也可以用,特别是首联用对仗的十分普遍。

五 长律的对仗

    长律的对仗和律诗同,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一律用对仗。例如:

  守睢阳诗 [唐]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裹创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天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六 工对的追求

一般讲,出句和对句之间,相对应的词做到平仄相对,词性相同,即为对仗。但诗人们往往不满足于此,还追求把对仗写得更工整些,即所谓“工对”。工对,不仅要求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而且又把各种词(特别是名词)分出许多小类来。在这些小类里选词相对,才算工对。过去蒙学老师教学童背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他们背诵的就是工对范例。当然,并不是说“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这里只是指出一个大体方向,说明类似这样的词相对才算工对。科举时代,按对仗的需要,对字词作了分门别类,主要有这样二十多个方面:

天 文:天、空、日、月、风、雨、霜、雪,等等。 

    时 令:年、岁、晨、夕、昼、夜、春、秋,等等。 

    地 理:山、水、江、湖、城、村、洲、邑,等等。 

    宫室建筑:宫、殿、楼、台、房、舍、门、窗,等等。 

    器 物:舟、车、刀、剑、旗、鼓、帘、帏,等等。 

    衣 饰:衣、裙、巾、冠、钗、环,等等 

    饮 食:酒、茶、饭、菜、羹、肴、丹、药,等等。 

    文 具:琴、棋、书、画、纸、墨、笔、砚,等等。 

    文 学:诗、词、章、句、文、赋、歌、谣,等等。 

    草木花果:松、柏、杨、柳、桃、杏、荷、兰,等等。 

    乌兽虫鱼:莺、雁、虎、马、蚕、蝉、鱼、龟,等等。 

    形 体:身、心、头、手、影、魂、音、容,等等。 

    人事心情:功、名、宴、游、才、情、爱、憎,等等。 

    人伦身份:父、母、夫、妻、君、臣、佛、仙,等等。 

    代 名 词:我、余、他、谁、子、何;者、人,等等。 

    方 位:东、西、南、北、上、下、中、外、前、后,等等。 

    数 目:一、二、千、万、独、双、数、几、半,等等。 

    颜 色:红、绿、丹、朱、金、玉、彩、素、玄,等等。 

    干 支:甲、乙、子、丑,等等。 

    人 名。 

    地 名。 

    同义双音词:山川、江湖、梳妆、宾客、友朋,等等。 

    反义双音词:短长、表里、古今、兴亡、纵横,等等。 

    重 叠 字:时时、处处、声声、漫漫、沉沉,等等。 

    副 词:欲、将、不、皆、亦、未、曾、须,等等。 

    连 介 词:与、和、共、而、还、则、只,等等。 

    助 词:之、乎、也、耶、然、焉、哉,等等。 

    为了节省篇幅,本文列举的字例不多。每一个方面的字,所以划归一类,是因为它们意义相关(都涉及一个大方面的事物)。同一门类的词,在意义相关的前提下,具体内容有的相类(如植物方面的“桃”与“李”),有的相反(如方位方面的“上”与“下”),有的相趁(如天文方面的“日”与“月”)。在对仗中,也正是要取其相类、相反、相趁之意。 

    简言之,出句用了某一门类的词,对句如果也能找到这一门类的词与之相对,就可形成工对。例如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出句用了“两”字,是数字,对句也用数字类的字(“一”)与之相对。出句用了“黄”字、“翠”字,属于颜色类,对句也用颜色的字(“白”“青”)与之相对。出句用了“鹂”,对句就用了“鹭”,都是鸟类。所以说,这是一联很好的工对。

掌握工对,总体须注意这样几条: 

    一是同类对。如前所述,造成工对,最基本的方法就:先取同门类(或邻近的)字词,用在出句和对句的各相应的位置上。名家作品中,字字工整的工对是可以举出一些的。例如: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子。”(储光羲《咏山泉》)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白居易《杭州名胜》) 

   “雪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刘禹锡《骂姑山》)

二是习惯对。有些字词,在分类表上虽然并不属于同一门类,但因意义上的关联比较紧密,所以在传统上,习惯上,历来认为把这些字语对用属于工对。如“诗”与“酒”,“歌”与“舞”,“声”与“色”,“心”与“迹”,“兵”与‘‘马”,“人”与“地”,“老”与“病”,“无”与“不”,等等。例如: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白居易《除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九日》) 

三是借对。有的字,按其在诗中的意思,与另一句中相应的字是不能对的,但因这个字另有含义,而在另一含义上,是可以对的,这就是借对。如杜甫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的“寻常”是从“平常”这个意义上来用的,与对句的的“七十”这个数字本来是不能相对的。但因为“寻常”在别的意义上也可作数字解(古时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所以在此处可以用于对仗,形成借对。又如李商隐句:“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其中“石榴”之“石”本不能和上句的“金”字相对,但可以借用其“石头”之“石”的意义来相对。此外,还有从谐音上来借对的。如刘长卿诗句:“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其中“皇”字谐“黄”字之音,可与“白”作颜色之对。

 四是句中自对。出句和对句,本身内部都有对仗意味,既自对又互对,就显得特别工整。即使两句之间某些字对得较宽,亦堪称为工对。例如:“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王维)在出句中,“草”与“木”对,“雨”与“露”对;在对句中,“荣”与“枯”对,“乾”与“坤”对。两句之间又互对。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句中自对而又互对。

五是重点对。所谓工对,真正做到字字都对得很严格,那是少有的,通常也没有必要。一联诗中,只要多数字、主要字对得很好,就算工对了。特别是把数字、颜色、方位、叠字词对好了,就会显得很工。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历来认为是极好的工对,因为数字、颜色都对得特别好,至于“柳”字和“天”字,对得并不很工,那就不重要了,又如苏轼的“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也是极好的工对。“歌管”与“楼台”,“秋千”与“院落”,都有句中自对之美感,两句互对又很工整,特别是“细细”与“沉沉”两个叠字词对得很工,这就够了。至于说“声”字和“夜”字对得并不很工,那就不应计较了。

五是重点对。所谓工对,真正做到字字都对得很严格,那是少有的,通常也没有必要。一联诗中,只要多数字、主要字对得很好,就算工对了。特别是把数字、颜色、方位、叠字词对好了,就会显得很工。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历来认为是极好的工对,因为数字、颜色都对得特别好,至于“柳”字和“天”字,对得并不很工,那就不重要了,又如苏轼的“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也是极好的工对。“歌管”与“楼台”,“秋千”与“院落”,都有句中自对之美感,两句互对又很工整,特别是“细细”与“沉沉”两个叠字词对得很工,这就够了。至于说“声”字和“夜”字对得并不很工,那就不应计较了。

需要指出,对联(楹联、春联等)比诗中的对仗要求更严。原则上,对联都应是工对。流传很广的对联,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都是工对。创作对联,也叫对对子,是一种技巧很高的艺术。写出好对联,需要懂平仄,懂词性,有思想,有意境。不仅要工对,甚至要求“的对”,即对得恰切、巧妙。这方面有不少佳话。


 七 尽量多用宽对、反对和流水对

宽对,顾名思义,就是比较宽松的对仗,只要平仄相对、同词性的词相对就可以了,不讲究词的具体门类。

 写诗只讲工对不行,大多数情况离不开宽对。

第一、严格的工对很难,一般也没有必要那样苛求。在不以言害意的前提下,尽量求工,是必要的。但如求工过切,即会妨害诗意的顺畅表达,甚至由于用词总是局限于狭窄的范围而造成同义反复。好的工对,往往属于“妙手偶得”,不是刻意雕凿出来的。所以多数诗作,用的都是不太严格的工对、邻对(把相邻的门类合用,如把天文、时令、地理方面的词,合在一起用),还有宽对。即使总体上算工对的对仗,往往也有少量或个别的字用了宽对。在七言诗句中,前四个字对得较严格,后三字,特别是最后一个字不讲究的情形,比较常见。特别是最后一字,连词性都不对的例子,也不少。例如: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李白《寄淮南友人》) 

   “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刘威《游东湖》)

第二、首联和尾联的对仗,本属可用可不用,如果用对仗,就更允许宽松些。有不少就是半对半不对。似对非对,这都是可以的。例如: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君游丹陛已三迁,我泛沧浪欲二年。”(白居易《夜宿江浦》)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王安石《金陵怀古》)

 第三、错综对,是宽对中的一种现象。出句和对句中,同类相对的词,在位置上不对应,错了位。例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第四、流水对。一般对仗,出句和对句的内容是并列的,把两句颠倒过来,意思仍然说得通。流水对,则是把一件事、一个意思如同流水般地连续说下来,出句和对句之间有着时空上或因果上的连贯性,互相不能颠倒。例如:

   “一从归白舍,不复到青门。”(王维《辋川闲居》)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同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几例,都是对得特别好的流水对。 实际上,流水对与一般并列对仗相比,在字词的选择上,余地更小些,难度更大些,其中有些字更难免用宽对。

【一】多用宽对。由于工对的范围很窄,求工太过,常犯“合掌”。如“室”对“房”,“别”对“离”等。而宽对则不受词类的束缚,较自由地表现文思,抒发情感以及意境上的优势,弥补遣词上的松泛。杜甫格律严谨是世所公认,但有许多超乎寻常的宽对,值得学习:

    1.词性不同,也用作对仗的,如: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四)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2.超乎宽对,令人感觉似对非对的,如:

       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送贾阁老出汝州》)

 3.仅前二字相对者,如:

       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日暮》)

       菱热经时雨,蒲荒八月天。(《与任城许主薄游南池》)

 4.以疑问句作对仗,如: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寄高三十五书记》)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观兵》)

5.只有一字相对者,如:

       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 (《寄邛州崔录事》)

  6.语法结构不同,也作对仗,如: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侯孝琼教授说:“杜律正是有如此众多的宽对和似对非对的对仗句式,使得杜律能曲折尽意,既守‘法’而又不为‘法’所拘缚。”此话诚然。

 清人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载:“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新秋二字,现成语也。‘欲雨’二字,以‘欲’字起‘雨’字,非现成语也。差半个字矣。”用现在的语法术语讲,“欲雨”是动宾结构,而“新秋”是偏正结构;“欲”是动词,“新”是形容词。词性不对,结构亦不对。

【二】多用反对。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说:“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等于其中有一句废话,如:

    人情怀故乡,客鸟思故林。(王赞《杂诗》)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鲍照《代东武吟》)

    这说明正对容易流于“义同”,有“合掌”之患,所以刘勰又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文心雕龙.丽辞》)。

    侯孝琼教授说:“客观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间虚实、上下、是非、有无等等,都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的矛盾对立面,而律诗中的‘反对’巧妙地用对仗的手法,揭示了自然、社会中矛盾的‘趣合’。在这类对仗中,矛盾的双方既向外延伸,各自 走向一极,形成一个有张力的‘场’,又向内聚合,说明一个共同情理。”


杜甫绝对是这方面的高手。下面是他一些反对例子:

    有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

    非是: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

    动静:人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 (《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多少: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摇落》)

    合分: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严中丞枉驾见过》)

    落生: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遣意二首》之一) 

    去来: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梅雨》)

    短长: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秋野五首》之三)

    新旧: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 (《有感五首》之一)

    去留: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明暗: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重轻:烟花山际重,舟辑浪前轻。(《泛舟送客》)

    深浅: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七)

    暖寒: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十月一日》)

【三】多用流水对。流水对是指构成对仗的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在意义上具有相承、因果、假设等种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仗形式。因为这种对仗形同流水,上下衔接很紧,所以叫“流水对”。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杜甫《畏人》)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示侄佐》)

    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 (杜甫《收京三首》之二)

    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  (杜甫《蕃剑》)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杜甫《月三首》之一)

    看花虽郭内,倚仗即溪边。 (杜甫《倚仗》)

    那因丧乱后,便作死生分。 (杜甫《怀旧》)

    岁晚仍分袂,江边更转蓬。 (杜甫《寄贺兰钴》)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流水对以五言为多见,也有十四个字分两句的。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人唇。 (杜甫《曲江二首》之一)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

    唯将午夜常开眼,报答生平未展眉。(元稹:《遣悲怀》)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高适《闲居》)

【四】尽量采用不同语法结构的对仗句式

    语法结构种类繁多,尽可让我们随意采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夜救龙城急,朝焚虏帐空。 (马戴《塞下曲》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暮》)

    原句顺序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杜甫《南邻》)

    此联两句的顺序应为:“儿童惯看宾客喜,鸟雀得食阶除驯。”

 我们学习对仗句式,还能学到以下四点经验:

1.律诗颔联与颈联的句式最好变换,不宜采用同一句式。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词序基本上是正常的;而其颈联“……归(浣)女,……下(渔)舟。”就采用了主移谓后的错位句式。

2.欲使句子的含义密而简,则宜用两句式或三句式。欲使句子的含义疏而详,则宜用半句式或一句式。如:“风急 天高 猿啸<哀>,渚清 沙白 鸟飞<回>。”“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3.在用一般句式不合律时,可用错位句以合律。如:“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4.欲使词语更加精炼,意象更加密集,可使用名词性语式。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深秋帘幕千家两,落日楼台一笛风”。

 八 戒忌两联内容重复雷同,避免同类连叠

对仗两联的意思最好有所分工。或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或一联说理,一联叙事。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近体中二联一景一情,法也。”

要避免同类连叠。就是将同一类名词叠用。例如李商隐《马嵬》的中两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说:“此诗二联,连用虎、鸡、马、牛,犯复。”

 如果同类名词都用在同一位置上,那更是诗家之忌了。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的中两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此两联“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

(一) 一句式

 甲.主谓型。句中只有主语,谓语和修饰成分(附加成分)的,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人蜀》)

     竹深<留客处>,荷静<纳凉时>。 (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之一)

乙.主谓宾型。句中有主语、谓语、宾语和修饰成分的,如: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天末怀李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杜甫《野老》)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杜甫《诸将五首》之二)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杜甫《愁》)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杜甫《禹庙》)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 (杜甫《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遗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李商隐《春宵自遣》)

     三秋梅雨愁枫吐,一夜扁舟宿苇花。 (温庭筠《西江送渔父》)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丙.连谓型。句中有一个主语和两个谓语,如:

     风清 飘(短)袂:马健 弄(连)环。(徐铉《晚归》)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温庭筠《过陈琳墓》)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晾鸥。(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杜甫《新秋》)

丁.兼语型。在句中,有一个词既是前面谓语的宾语,又是后面谓语的主语,如: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江村》)

    “纸”与“针”既然是前面谓语“画”与“敲”的宾语,又是后面谓语“为”与“作”的主语。〖注:此例不妥,应该认为:“为”与“作”的主语仍然是“妻”与“子”,所以是连谓型,不是兼语型。兼语句我一时想不出来,待寻。〗


(二)两句式:

    句中有两个主语和两个谓语,有的带宾语,有的有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如: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星未干。 (岑参《和贾舍人早朝》)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水寺闲来僧寂寂,雪风吹去雁嗷嗷。 (齐己《楚寺寒夜作》)

    神鸦乱嗓黄陵近,候鸟斜沉梦泽空。 (曹松《将人关行次湘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李建勋《游栖霞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花在月明蝴蝶梦,雨余山绿杜鹃啼。(齐己《中舂林不偶作》)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高适《闲居》)〖按:这是一个省略主语的流水对。〗

(三)省略句:

    同完全句相比较,省去成分的句子,就叫作省略句。其中又以省略主语、谓语的较常见:

 甲.省略主语的,如:〖用○表示省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省略的主语是作者“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省略主语“雨”)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杜牧《早雁》)(不确指,或可指“大家”)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主语不言而喻,即税官等。)〖白水注:百姓纳税也是不言而喻的,也就省略。〗

乙,省略谓语的,如:〖说明:括号内补充的成份,只能作为参考。〗

    雨中〖风吹着〗黄叶树〖凄凉〗,灯下〖只坐着〗白头人〖孤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树树皆〖是〗秋色,山山惟〖有〗落晖。 (王绩《野望》)

    映阶碧草自〖成〗春色,隔叶黄鹂空〖有〗好音。 (杜甫《蜀相》)

    浮云〖似〗游子意,落日〖如〗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丙.省略宾语的,比较少见,如:

    野火烧不尽〖草〗,春风吹〖草,草〗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说明:前一个省略宾语,后一个省略兼语。〗

丁.省略虚词的,如:

    乡泪〖在〗客中尽,孤帆〖从〗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因〗草枯〖则〗鹰眼疾,〖由〗雪尽〖故〗马蹄轻。 (王维《观猎》) 

    五更鼓角〖之〗声悲壮,三峡星河〖之〗影动摇。 (杜甫《阁夜》)

(四)名词性语式:

    此句式简称为“名词句”,有的称为“名物语式”、“意象叠加”等。如: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大意是:被鸡鸣声唤醒的茅店旅客,在月亮还挂在天空时就起身赶路了,经过板桥,走在一片白霜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

(五)错列句:在某些对仗句中,其成分的组合排列,不按一般的顺序,颠倒其位置的,这叫“成分的错列”。〖说明,原稿无例句,可参看“三.尽量采用不同语法结构的对仗句式”〗

 九 “合掌”之忌

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句子的结构要避免完全一样。第一联对仗和第二联对仗,如果结构一样,这种毛病称为“合掌”。例如: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短李芬芳酒,迂辛寂寞诗。 

    前一联中的“高昌”、“崇敬”是地名,后一联的“短李”、“迂辛”是人名,总之都是名词,而且都是专用名词。两联都是以专用名词开头,句子后三字的结构也一样。这就是“合掌”,是对仗之大忌。上面例举的两联中,有四个专用名词,容易犯合掌的毛病,但高明的诗人有办法规避它。这两联,白居易实际上是这样写的: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这样一调整,就避开合掌之病了。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这样一调整,就避开合掌之病了。 

    还有人认为,一联对仗的出句与对句,意思完全雷同或基本雷同,也叫“合掌”。一位网友写赞女子诗,颈联出句前四字为“沉鱼落雁”,出句前四字为“闭月羞花”,我以为合掌了。又如出句用“河”,对句用“川”;出句用“红”,对句用“赤”,出句用“兵”,对句用“卒”,等等,形成同义反复,亦为“合掌”之弊,应予避忌。

藻拔千章绵绣词 

(七律叠韵八首)

戴铁杵

(2012年10月4日)

(一)

雨打霜侵悉任之,描山绘水鬓飞丝。

风清九野芝兰曲,藻拔千章锦绣词。

树德树人心耿耿,润身润屋意滋滋。

寒梅早发争春赋,翠柏迟凋写劲诗。

(二)

除枷砸锁笔随之,对镜何惊两鬓丝?

冷眼看人争富贵,热情促我振华词。

曾遭动乱风霜烈,更沐春温雨露滋。

击壤而歌逢盛世,重凭铁笔掷新诗。

(三)

惯对昏官笑了之,民生实干鬓成丝。

凭谁爱捉风和影?岂患随加证与词。

驱去阴霾晴朗朗,迎来雨露润滋滋。

人同绿芰污难染,寿比青松翠滴诗。

(四)

吟成愧对且由之,月露风云尽吐丝。

弄巧每多雕饰句,难工强作应酬词。

功名富贵烟云过,桃李芬芳雨露滋。

喜听湖乡鸡唱早,犁铧画出晓耕诗。  

(五)

蜗角蝇头一笑之,人生至境吐长丝。

字书助我终无悔,山水娱人却有词。

育李培桃情得得,披星戴月意滋滋。

辛酸况味谁能识?字里行间识素诗。

(六)

菊随秋老且随之,无悔何惊鬓有丝。

唱赋吟酬求准韵,丹青点染谱神词。

秋风秋水烟云过,春日春潮雨露滋。

但得文鞭长作伴,宽怀旷达唱民诗。  

(七)

豁达无求任所之,江南水绿柳丝丝。

生平不做鸳鸯梦,笔下当填赤子词。

眼界超超千仞峻,心泉汩汨众芳滋。

何妨傲骨遭时忌,爱写童心抱月诗。

(八)

联珠缀玉笔随之,正道苍桑鬓有丝。

窗外堪怜怀旧燕,灯前更忆拓荒词。

半生履迹经霜染,一片心田带泪滋。

宠辱荣枯经历后,扬清激浊写心诗。


起承转合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所谓‘起’就是“起头”,也可称之为“开头”或“开端”。做任何事情都要起头,唱歌要起头,说话要起头,讲故事要起头,写文章要起头,诗歌创作当然也要起头。“万事开头难”。古人创作诗歌非常重视起头,并且对起头有很多讲究,有所谓的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诗文创作,头如果起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或如开闸之水,咆哮而下;所谓‘转’就是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有如奔腾咆哮之江河,遇千重高山之阻挡,曲曲折折向东奔流。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转得神,转得妙,转得出其不意,转得出神入化,就能使作品跌宕起伏,势若奔雷。所以历代诗人无不在转上绞尽脑汁,以求收到“摄人魂魄”之功;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结尾有两种结法,一是明结,一是暗结。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结尾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合得好,合得妙,就能使作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言虽止而意无穷。

    起承转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完整组合。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总结、探索出来的最基本的创作手法。把握这种最基本的创作手法,对于初学诗歌创作的人,尤其是对初学格律诗创作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刚入门时按照起承转合的路子进行创作,能够使我们在蹒跚学步的路途当中少走弯路,少摔跤。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经常地检查一下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这种组合,检查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反复诵读,通过诵读,看看自己的作品是不是一气呵成,是不是连续贯通,是不是起伏跌宕,是不是首尾呼应。当然,创作有法,创无定法。格律诗的创作,要按照起承转合的路子进行,又不必把它当作教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格律诗的起承转合: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有味。 

这部分内容明晚讲。今晚讲课如有不当请批评。

登龙有幸唱青芝

(和青花瓷原韵)

戴铁杵

羌笛何须怨梦痴,滔滔江水润花瓷。

曾沿汉北寻诗友,几向辽东访赋知。

附骥无能题白鹤,登龙有幸唱青芝。

莫吟难得糊涂句,共赏湖边劲柳枝。

夙愿情缘翰苑知

青花瓷

欲借春风写梦痴,心随烟雨吐青瓷。

云笺浪墨虚空渡,夙愿情缘翰苑知。

至仰文才凝紫服,当欢玉骨长灵芝。

高山流水谁心醉?危阁娇身舞柳枝。

请大家分析上两首的对仗

济南趵突泉菊文化节有感

(七律叠韵二首)

戴铁杵

【平水韵】上平一东

(一)

突泉传讯掠长空,菊展诗坛敢正风。

腕运千章钦老骥,神交数载盼新鸿。

喜看后浪能弘志,回首前尘欲竞雄。

奉献一生无索取,花魂入梦梦相同。

(二)

切忌诗文假大空: 远离时代是斜风。

寻章琢句期高手,激浊扬清钦志鸿。

云长自能驰赤兔,知才伯乐识英雄。

起承转合求新意,诗唱民生振大同。

云长自能驰赤兔,知才伯乐识英雄     错位对仗句敬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