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一点 “什么才算是学习力?” “学习力”我的理解就是学习的能力 那么“学习”又该如何理解呢? “学”是学问和模仿的意思,“习”练习和实践的意思。所以学习一定包含两个含义: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而很多人的理解只是重在前面一层,认为理解知识,能够记住知识就是学习。 在学校具备这样的能力算是学习力,但是工作之后,就不行了。 工作上考的不是知识点,给的不是试卷,而是现实的问题,连知识点都没有! 所以这样的学习要求更高,也更有价值,能够带来生产力。 这样的学习我相信很多人都想要掌握,其实这就是最近特别火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最早是由德鲁克在组织管理中提出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信息大爆炸和知识获取的成本下降。 之前靠占有知识数量形成的认知优势不再存在,知识的质量成为新的认知优势核心,优质知识的核心特点就是能够指导实践,直接提升实践的效率与价值产出。 好,到这里我想已经可以这么说了: 超强的学习能力,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能练就超强学习能力。 如果你同意这个观点,继续往下看,如果你不认同,那先拜拜! 搞清楚了学习力就是知识管理能力这个点之后,来说说知识管理的这件事吧! 知识管理很多人听过,但是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知识是指经过验证的可靠信息,这样知识管理可以这样理解:把信息分类、整理、提纯、形成可靠的经验与认知,运用到自己的实践。 我在长期的知识管理中形成了自己关于知识管理的底层认知,可以用道、法、术、器、势这五个词来概括! 道:就是理念、底层逻辑和道理 这是我们进行知识管理的前提,如果没有打穿和洞见到这一层,一切知识管理都不管用。那知识管理的道到底是什么? 包含以下四个环节: *优化信息、提取加工成为知识; *知识与知识之间聚合形成概念; *概念与概念之间连接形成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影响和指导我们的行为。 也许你还不能很好理解这个逻辑,举个例子或许你就明白了。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觉,曾经无话不谈,关系要好的同学时隔多年之后再次遇见,却发现你们再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很多你不能理解的事情,甚至荒诞的事情,在他看来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是什么让你们的差异如此之大?是分开的这些年你们各自所接触的信息。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和判断,都是这些信息的内化后的决策过程,表面看是你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你,实质上是你从环境中选择下,获取的信息质量决定了你。 法:就是方法论 有了底层逻辑,仅仅是一些理念和道理,如果没有方法论,你就会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那知识管理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答案是一套系统: *包括信息的分类优化收集提纯; *知识的搬运、生产; *知识的内化于应用 我在长期的知识管理中开发出了一套普通人可以学习和复制的方法,包括五阶信息评估法、3R信息提纯法等十余个工具,组合形成了一套KEA知识管理系统 术:就是技术技巧 任何方法论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技巧,这些技巧其实本质是每个人对方法论的不同场景的理解应用。 是道和法的活学活用,入门的人可以来模仿,加快自己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关于这个我有一个思维模式是原型思维,就是对学习到的知识快速的设计一系列的小型体验来测试! 迅速的重复反馈,逼近目标。放弃完美思维,通过一个简单的原型,来回答整个问题! 器:就是工具 知识管理的工具是实现高效知识管理的关键,我使用的是印象笔记+kindle+anki,这个三件套用透了,简直是自己的超级大脑。 势:就是习惯 任何系统用熟练了,都会内化形成自己的习惯,会让自己受用一辈子。 看到这个问题就进来分享自己的一套系统出来,这套系统涉及很多知识点,限于时间与篇幅,今天就大概讲一下框架,后面有时间一个个拆解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