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髓内钉成为长骨骨折的金标准,但是,髓内钉治疗干骺端骨折易存在骨折复位不良,主要是因为髓内钉的直径和干骺端的髓腔的直径不匹配,无法接受髓内钉完成骨折的复位。如何在髓内钉治疗骨折的过程中实现骨折间接复位呢?今天早读为大家详解阻挡钉技术的临床应用,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一 阻挡钉的定义 应用于髓内钉外的非锁定钉,用以改善骨折复位,增强髓内钉固定效果的技术。其主要结合交锁髓内钉使用,用于阻挡髓内钉在左右或前后的移动,使“骨-内固定复合体”变得稳定的特殊作用的螺钉。 二 为什么要使用阻挡钉?
三 机械力学特点 髓内钉进针点和髓内钉针尖分别是骨折稳定的第一点和第二点,髓内钉阻挡技术通过增加稳点第三点来获得骨折的稳定。 四 置入方法
五 锐角原则
六 何时置入? 扩髓及置入髓内钉前
置入髓内钉后骨折仍复位不良时
七 何种器械? 4.0mm 克氏针或髓内钉锁定螺钉(k-wire or locking screw) 优势
八 临时或永久? Krettek等人1999年报道:21例胫骨骨折(10个近端,11个远端)髓内钉治疗的患者,共使用31枚阻挡钉,在后期的随访过程中发现,在冠状位上,骨折复位丢失为0.5°,在矢状位上骨折复位丢失为0.4°,而胫骨轴线仅1°外翻和1.6°屈曲。 临时复位用
永久使用
九 病例分享 一、胫骨远端骨折
复位过程
二、胫腓骨远端骨折
三、胫骨多段骨折
四、胫骨近端骨折
九 小结
扫码下方二维码,下载好医术APP,观看本文视频版精彩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