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审辩式教学【答问4】

 依然叶 2019-05-16

为什么好的教学应当善用教科书?

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

这一句看似简洁的追问,多年来,让一线教师陷入一种莫名的紧张。为了远避“照本宣科”、“教教材”这样一种负面评价,一系列的文章应运出炉,一系列令人炫目的示范课竞相以撇开教科书、另说一套自高,好像使用教材不仅是一种专业无能的表现,而且还是懒惰的代名词。然而不忘初心,我们不能因为赞赏行走的速度,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漠视出发的目的。

中学历史教育为何而存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从这样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学历史教育应当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相反,让全体学生成为历史专业的后备人选。我们应当是“用历史教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学历史”。

因此,无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真正的教学评判标准应该是看我们的教学是否能够有利于学生应对未来。凡是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应对未来的教学,都不值得提倡。

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材。部编教材更是国家组织学科专家组经过深入研讨,吸收史学最新主流研究成果,经历层层把关而形成的,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体现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既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具有可读性和适用性的研究成果。因此,教师应当善用历史教科书,引导学生通过对教科书文本的研读,习练研究方法,认识、理解、吸收正确结论,最终达到解剖一只麻雀遍知天下之鸟的的结果。这样使用教科书才是“用教材教”的正路。

比起用历史研究论文的观点替代教科书的做法,坚守教科书是中学历史教师更为理性的选择。


内容

可靠度

目标

功能

教科书

学界主流、共识

学界反复讨论、论证

构建共同基础

育人

研究论文

个人观点

一家之言

表达与论证

探索

解构课本 提升素养(摘选自本人2016年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术论坛大会发言)

教师使用课本的状态,不外乎三种:解读、解释、解构。解读即串讲,是历史课堂上教师们常用的方法。通过解读,教师将教材文本的重点语句予以强调,通常采用让学生勾画、标注的方法,使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更加清晰,便于记忆。解释,就是对课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以解说,使课文所述历史内容的原因、规律等得以呈现。通过解释教师把课本上以课时呈现的孤立知识点安置于前后贯通、左右相连的知识体系之中,学生在教师分析、加工、提炼课文的过程中经历视野的拓展。如在讲解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内容时,教师将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内容加以串联,使学生掌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知识脉络,进而形成关于历史演进的总体观念。

如果说解读和解释是在课本设定的逻辑轨道中,以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为目标的话,解构则是通过对特定题目的论证,引导学生将课本作为待加工的材料来整合利用的活动。下面以岳麓版必修二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内容为例展示教材的解构方式。【采用:岳麓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2004年8月第1版】

出示教材P27的一段叙述:

“在17201820 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19 世纪初,世界10 个拥有50 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 个。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

引出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何没有发生在中国?

在带领学生梳理商品生产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查找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对此问题作出解答。

学生查找课本可得到如下信息:


中国

英国

政策

P28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明代和清初都曾实施“海禁”,……多次颁令实行矿禁。清统治者还奉行“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以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P24

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P29

1640 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这些西方国家疯狂地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制定专利法(当时称“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

P37

17 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为此,与荷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

市场

P28

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P24

明代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清初海禁更严。清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只开放四口通商,其后只许广州一口通商。

P38

英国是大西洋贸易的主角。大西洋贸易不仅给英国带来了巨额财富,而且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的制造业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迅速发展。

P37

17 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为此,与荷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到18 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且建立了包括北美、加勒比海岛屿、印度和大洋洲等地殖民地在内的帝国。

P45

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资金

P28

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也迫使一些商人和工场主转而投入“衣租食税”的土地剥削之中

P24

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P37

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技术

P29

16世纪前,中国远洋航海和造船技术遥居世界领先地位。明初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1405年首航即有远洋帆船200多艘。400多年后,鸦片战争前,行驶于东南亚和日本的中国帆船仅有295艘,航海地位一落千丈

1840年,西方铁路总里程达9000千米,而中国陆路还在用牛马拉车运输

P40

当时英国保护私人产权,包括保护专利,鼓励创造发明。

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识。

劳动力

P28

清统治者还奉行“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以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P5

《朱陈村》: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P40

许多地主圈占土地,改良农业和畜牧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许多农民离开农村,成为自由劳动力。

P42

仆役童工。每周6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3个小时,上工钟点随时由工厂主格莱格决定。

原料

P28

成本低廉的“男耕女织”家庭生产结构长期滞存,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P5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

P40

英国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便于利用。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棉花等)

P45

19世纪上半期,……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

课本是信息的载体。面对课本我们既可以对它顶礼膜拜,也可以将其拆解重组。本例中教师通过对课本所示信息的追问诱导出核心问题,组织学生以课本为资源,通过章节搜集、筛选、重组、批注链接等方法对课本内容进行解构,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时空观念得以强化,史料实证能力得以增强,全景式的对比加深了历史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何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历史解释。这种探寻历史事件之间联系,在比较中把握异同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解构课本,使课本从原先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历史内容的文本载体,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从原先匍匐在权威面前的朝圣者跃升为材料的探究加工者。这一转变,不仅使学生在对课本的解构中增长了知识,习练了能力,更重要的则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恢复,为创新意识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