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山有一座博物馆,成为了研学基地,很多人来这里就是为了“吃”

 杨二蕾 2019-05-16

作为吃货之城,安徽拥有不少以美食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徽州糕饼博物馆、中国徽菜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为人们开启了一扇了解徽菜历史的窗口。中国徽菜博物馆位于黄山市徽州文化艺术长廊内,广场外是一位手持勺柄的徽州老者,还未走进馆内便能感受到徽菜绵长的历史进程。

进入博物馆大厅,硕大的彩色瓷碗映入眼帘,底部是古徽州的山水景色,苍翠欲滴的群峰簇拥这纵横交错的农田,依稀可变的徽派建筑无不散发着古风古韵,驻足之间,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徽菜博物馆共有四层、六大展区,为人们展示了徽菜的起源于发展、徽菜的特色、千滋百味的徽菜、名人名菜、名店与名厨及徽菜的创新与未来等内容。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对于历经辉煌起伏的徽商来说,商海起伏或许能带来家缠万贯,丰裕的物质生活难以填补他们对亲情、爱情方面的遗憾,寂寥的光阴里,只有徽菜弥留的香甜能够慰藉远离故土的悲戚。

徽贾四海,徽菜八方,或许你不知道徽菜是何方神圣,但你一定听过鼎鼎大名的臭鳜鱼。臭鳜鱼带领一众徽菜扛过岁月春秋,走过关山路远,时至今日,细细品味仍能带给人们无尽的惊喜。

古徽州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人们将这里比作诞生了孔子孟子的山东曲阜和邹城,称其为“东南邹鲁”。深厚的文化底蕴反过来进一步丰富了徽菜的组成,展厅内的“保障六州”的匾额便体现了徽菜与徽州相辅相成的关系,民以食为天,徽菜为人才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人才的迸发促进了徽菜的繁盛。

馆内重现了古徽州幽静安详的生活风貌,掩映于田野之间的民居冒着袅袅炊烟,远山之间温暖的光芒笼罩着大地,远远望去,犹如散落于人间的世外桃源。

古徽州的四大经典名菜:丑鳜鱼、毛豆腐、中和汤和一品锅,现在很多人来到黄山这个地方也会尝一尝这几道徽州特色菜。

徽菜博物馆是免门票参观的,这里因为有丰富的文字、图片和实物,成为了一处研学基地,平日里有很多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徽商和徽菜的历史。

脱胎于儒风独茂的古徽州,几乎每道菜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还要数乾隆皇帝对徽菜的情有独钟。乾隆在位60年曾六次下江南,坊间对乾隆帝下江南的原因众说纷纭,近年来,“徽菜说”是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徽菜说”认为乾隆帝下江南的原因就是能在扬州等地,亲口尝到江春为其准备的徽菜佳肴。江春是古徽州府人,常年客居于江苏扬州业盐的徽州富商,是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江春一生最得意之处便在于用徽菜接驾乾隆帝,而被人们誉为“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经过历史与人民筛选的美食,最终成为人们走进徽馆的原因之一,也成为徽州人魂牵梦萦的舌尖记忆。这座中国徽菜博物馆其实也是一个餐厅,在这里可以吃到正宗的徽州特色菜。

讨得皇上欢心的江春徽菜接驾宴由徽州锡格子茶、顶市酥、寸金糖、茯苓饼、交切片、绩溪一品锅、金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霹雳一声响、鱼头炖豆腐、沙地马蹄鳖、雪天果子狸、腊香问政笋、肥鸡烧豆腐、徽州馄饨鸭、青菜鸡丝豆腐汤、徽州腐衣圆子汤等,这些贡品中的精品依然能在徽菜博物馆觅得踪影,实在难得。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自有一套烹饪技巧,简单来说“轻度腐败、严(盐)重好色”,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候,将烧、炖、蒸的烹饪技艺发挥到极致,爆炒反而是徽菜的冷门。

​咸鲜醇厚,似臭非臭,臭鳜鱼的特点如是。事实上,“臭”名远扬的臭鳜鱼一点也不臭,名称的由来还要从徽商的经商历程说起。安徽沿江一代的老百姓以打渔为生,为了谋生,需要将鱼运送到徽州山区,聪明的徽州人为了不使鱼腐烂,便在运送的路途中将鱼的周身裹满厚厚的盐层,中途会不停地为鱼翻身,彼时,便会散发出奇臭无比的味道。但是,经过腌制的鱼肉鲜美突出、肉质近似上等黄鱼,先煎后烧后,放入浓稠的酱油,辅以笋片、火腿、葱、姜、蒜与红干辣椒,最后加入芫荽提香增色,入口鲜香,快意至极。

徽州名人胡适先生曾说过:“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再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胡适先生一生以家乡为自豪,虽然徽商创造的商业盛景早已不复存在,但经过徽商传播四海的徽菜总不被人们忘记。(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