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无为”,究竟是什么意思?

 tjboyue 2019-05-17

老子的无为哲学,其实是以退为进的积极进取的哲学

中国文化中有一刚强一柔软两种文化背景。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种刚劲的积极进取的哲学,其代表学派就是儒家学派。

儒家提倡一种入世的哲学,儒家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努力,即使有时候前途漫漫,也要试一试,否则你不知道生命的上限在哪里,这就是孔子奉行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本身是充满着辩证法的,在入世哲学的另一面,是强调清静无为的出世哲学。当然,对中国人来说,入世和出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中国人往往在年轻气盛时,在一帆风顺时,奉行入世哲学,最好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建功立业名列凌烟阁,在年龄渐长仕途不顺时,往往追求出世哲学,用道家的无为和佛家的解脱来麻醉自己,最好用渔夫的姿态于江湖之上钓一杆风月。所以,中国人在不同的阶段,或许是儒,或许是道,或许是佛,也有人能将儒道佛完美融合,比如苏东坡。

易经上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要人们学习大地的宽容的精神,学会慢一点,等等自己的灵魂。这种阴柔的精神以老子的道家哲学为代表。老子奉行天道无为的哲学思想,道是主宰一切的,所以人也应该在道的支配之下,既然道是自然无为的,人也必须自然无为。所以,老子的道家哲学的核心就是”无为“。

但是,老子的无为哲学,绝不是消极退缩的哲学。他只是在消极的假象之下的一种积极的哲学。

我们从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分析老子的无为哲学,我们绝对不能绕过《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的重要观点,那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人要遵循自然大道之理,顺应自然大道的运行规律,就让一切都是他本来应该的样子,这叫做道法自然。我们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做那些不必的事多余的事甚至是事与愿违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睡大觉而什么也不干,那样的话,社会得不到进步,人也会饿死,因此,”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我们必须负责,必须做事,那么怎么做事呢?就是必须道法自然,按照大自然发展的逻辑去做。

所以,老子的无为的真正内涵是:我们要做事,但是不能做那些违反自然大道规律的事,而是要按照自然而然的原则去做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比儒家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哲学,更加清醒,更加冷静,更加理性。因此,这是一种用消极无为的外衣掩盖下的一种积极的冷静的哲学。

老子在春秋大乱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做隐士隐居起来,而是做了周王室的图书馆馆长,他看到那个时代的黑暗苦痛,他并不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想用一种思想,来拯救这个时代。这一点我们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到端倪: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意思说: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这完全就是兵法,就是治国的方略,就是权谋之道。由这段话可以看出,老子是看到了矛盾的对立转化的规律,因此他的思想中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

在老子的人生哲学中,老子要人们先通过无为,而后达到有为。老子说我们最理想的境界是”致虚极守静笃“,人生先要无,无就是静心、虚心,就是清心寡欲,才能最后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人生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