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lixj1028 2019-05-17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目录:

七言律诗 (1)

七言律诗 (2)

七言律诗 (3)

七言律诗 (4)

七言律诗 (5)

七言律诗 (6)

七言律诗 (7)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七言律诗 (1)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介绍】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进士,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殷璠说他“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旧唐书》本传记他献诗李邕,首章为“十五嫁王昌”,遂为李邕斥去。后至塞上,诗风也起变化,写军旅生活,苍凉跌宕,风骨清劲。又曾折狱定襄(在今山西),自谓“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其《霍将军》诗当是借史事以讽当时炙手可热的外戚。

此诗极为历来推崇,严羽且称为唐人律诗第一,所以本卷七律也放在首篇。据《唐才子传》,“李白登此楼曰: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后白所作《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皆模拟此诗。此亦传说如此。

全诗写望云思仙,而仙不可知,时当日暮,于是江上烟波,益切乡关之思。三四两句,似对非对,且上句连用六仄,下句连用五平,作者写时当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读来依然音节浏亮,并不拗口,李白不喜俳偶,故也特爱此诗。

俞陛云《诗境浅说》云:“乾隆时黄仲则(景仁)自负清才,有句云: 坐来云我共悠悠。为时传诵,亦好在托想空灵,就崔之白云悠悠句加以我字,遂用古入化,然不能越崔之诗境外也。”

行经华阴

崔 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 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地学长生。

以对仗、平仄而论(三四两句也写出气象),此诗自胜过《黄鹤楼》,但《黄鹤楼》的享名却大大超过此诗,就因气魄意境远非此诗所及。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作者介绍】

祖咏,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和王维相交三十年,维赠诗有“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语。大概是个流落失意的人,后隐居汝水间。其《汝坟别业》有云:“失路农为业,移家到汝坟。”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其诗“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两联写景雄丽,只是末用典嫌熟滥。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 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 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 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 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 陶然共醉菊花杯。

【作者介绍】

崔曙,开元二十三年进士状头(状元)。《国秀集》所录曙诗,题作《河内尉》。其《送薛据之宋州》云:“我生早孤贱,沦落居此州。风土至今忆,山河皆昔游。一从文章事,两京春复秋。”又有《早发交崖山还太室》、《嵩山寻冯炼师不遇》等作。从这些诗看来,大概他曾往来于两京,寄家于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市南),隐居于嵩山。官止一尉,时间不长。

马茂元先生曾作《唐诗札丛》一文(《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四辑),中有《李颀里贯仕履辨证》,以为《全唐诗》谓颀“东川人”,此东川即颀《不调归东川别业》之东川,非指蜀东,也即在颍阳。甚是。崔曙也有《颍阳东溪怀古》诗,此东溪当即李颀诗中之东川。似可为马说补证。

颍阳,在今河南登封西。

此诗作于重九日,登高地点在望仙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的传说有关,投赠对象为县令。故全诗即围绕这三点。所谓“一气转合,就题有法”。三四两句,意境开阔,是盛唐诗。结句则归结到刘明府,意谓也不必远求神仙,且就近寻刘明府一同饮酒吧。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魏万对李颀是后辈诗人,诗的末两句,也可能有对后辈殷勤叮嘱之意。

诗中朝、曙、晚、夜四字重用,胡应麟云:“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见《诗薮》内编卷五)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当是上元二年(761)作,也即逝世前一年。于怀古之中隐寓伤时之意。

旧说李白看了崔颢《黄鹤楼》诗,便作本诗以较胜负,计有功《唐诗纪事》以为“恐不然”。方回《瀛奎律髓》说李诗与崔诗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纪昀却不同意方说:“气魄远逊崔诗,云未易甲乙,误也。”又说:“太白不以七律见长,如此种俱非佳处。”本书的七律部分,杜诗选了十三首,李诗就只这一首,同时也可以使读者有所对照。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 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 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 暂时分手莫踌躇。

这诗是送人贬官之作,所以诗一开头就用了个“嗟”字,末两句是安慰,也是对贬官落第者习用的话。

全诗八句,却连用四个地名。四语一意,故叶燮、沈德潜都觉得是一种缺点。

近承周勋初先生相告,此诗当为至德三载(758)作,地点在洛阳,即任太子少詹事时。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 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 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 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 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三首和诗,前人也有以为岑、王不相上下,施补华则以岑参为第一,“摩诘‘九天阊阖’一联失之廓落(空虚),少陵‘九重春色醉仙桃’更不妥矣,诗有一日短长,虽大手笔不免也。”(《岘佣说诗》)本书中所以只选岑、王二家。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七言律诗 (2)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 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 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 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 佩声归到凤池头。

据赵殿成注,肃宗乾元元年时(758),贾至为中书舍人,是年六月,杜甫贬华州司功参军,“则此诗之唱和,正在乾元元年戊戌之春中也”。

施闰章《蠖斋诗话》引毛大可(奇龄)说,谓杜诗“‘春色仙桃’,语既近俗,即‘日暖龙蛇’、‘风微燕雀’,并非早朝所见。五六遽言‘朝罢’,殊少次第,故当远让王、岑。然王作气象压岑,而衣字犯重,末又微拗,推岑作独步矣”。下又引《紫桃轩杂缀》,则以为贾、王、岑三作皆不及杜作。按,王诗不仅衣字犯重,下面的“衮龙浮”也嫌“复衍”。

方回又从另一角度来评论:“四人早朝之作俱伟丽可喜,不但东坡所赏子美‘龙蛇’、‘燕雀’一联也。然京师喋血之后,疮痍未复,四人虽夸美朝仪,不已泰(未免过分)乎。”方回之意,诗人要关心的应该是遍地的疮痍,也即歌颂还要和当时的现实生活相结合。

为了便于对照参考,特将贾至原作与杜甫和作附录于后。

附:

早朝大明宫

贾 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染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杜 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 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 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 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 不是宸游玩物华。

开头两句,以山川定长安宫阙的方位,并借渭水、黄山点明本秦、汉形胜之地,五六两句写“帝城”气象,结末是颂扬,也是应制诗的通例。后来应试的士子们作的诗,就是应制诗的承袭,编选者的目的,也许让当时考生们得以揣摹借鉴,虽然这首诗本身还是写得好的。

积雨辋川庄作

王 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有一宗公案。唐李肇《国史补》云:“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嘉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嘉祐诗也。”根据其他记载,李之原诗实为五言,即“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但宋人所见李集无此诗,且李是中唐大历时人,王是盛唐人,如果说是袭取,也应是李袭王诗。这里且撇开谁袭取谁这一点,只就两诗一对照,即觉得有此四字,才给读者带来积雨中的秋郊景色,正如叶梦得《石林诗话》所说:“此两句好处正好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采数倍。”不过,叶氏还是相信《国史补》的话是可靠的。

赠郭给事

王 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 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 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 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 将因卧病解朝衣。

这一首也是应酬性的诗。一二两句,比喻郭给事官高位尊,门生显达。三四两句,是说郭给事居官时清廉闲静,故吏人稀少,省中可闻啼鸟,由此并见得讼事不多,时世清平。顾璘说“右丞善作富丽语”,

也是他山水诗外的另一特色。施补华也说:“摩诘七律,有高华一体,有清远一体,皆可效法。”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约在肃宗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时作。祠为晋时李雄所建。

诸葛亮死时年仅五十四岁。最末两句,实也概括了历来有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如宋代名将宗泽临死时,即诵此二语。此诗确也写出了美学上的崇高境界。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此诗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是对县令的尊称,故下有“肯与邻翁”云云,表示不敢随便邀来。

此诗的特点是自然浑成,一线相接。也使人想起《又呈吴郎》中对邻妇的态度,都见得杜甫为人之诚朴厚道。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诗当是肃宗上元二年(761)作。诗中思弟忧国,哀己伤民,感情都很真实。时西山三城列兵戍守,百姓疲于奔命,故末有“不堪人事日萧条”之句。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攻陷三城,又作五律《西山三首》。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七言律诗 (3)

登 楼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乃作此诗。

延续七年余的安史之乱总算结束了,这种喜极而涕的激情正是人所共有的,诗题特标“官军”,也是含有深意,犹陆游的“王师北定”。全诗没有一点虚饰。凡是好诗,作者的感情也一定是自然的、真实的。前人说,杜诗强半言愁,其言喜征者唯寄弟数首及此诗而已,浦起龙乃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代宗大历二年(767)重阳日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作。原诗总名《九日五首》,唯此诗另加“登高”二字。全诗八句皆对,开头两句,对举中仍复用韵。此诗为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云:“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骤读之,首尾若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者。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又云:“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但他觉得结句似微弱。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约代宗广德二年(764)在成都作,伤时而又自伤,也是杜诗七律中的绝唱,叶梦得以为自“锦江”一联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见《石林诗话》)。胡应麟《诗薮》说是《登高》、《登楼》、《秋兴》等皆“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代宗广德二年(764)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作。时杜甫任节度参谋,但他对幕僚生活很不习惯,僚属间又猜忌排挤,如他在《莫相疑行》中所说,“当面输心背面笑”。诗的末句不难看到他的心事,故至次年,就辞去幕府职务了。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代宗大历元年(766)冬作。当时蜀中有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互相残杀,十分混乱,故诗中有“野哭几家闻战伐”句。三四两句,正是霜雪初霁后才更觉分明,也为杜律中之伟丽者。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七言律诗 (4)

咏怀古迹五首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 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代宗大历元年(766)作。诗中的古迹,指江陵、归州、夔州的宋玉宅、庾信故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其中有才士,有国色,有英雄,有名相,而其生平,又多可感慨可崇敬处。由古迹追怀古人,由古人又感怀自己。

五首中的这第一首,除了是一组诗的总冒以外,一开头就咏庾信,而庾信住宅在荆州,那时杜甫尚未出峡,其所以首及庾信,据王嗣奭《杜臆》说,是因为将有江陵之行,流寓等于庾信,故咏怀而先及之。杜甫对庾信诗赋极为倾倒,所谓“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曾一再言之。本诗末两句,实际也含“老更成”之意,即艰苦曲折的生活实践,更使庾信的诗赋达到深刻遒练的成就。

这五首诗可与《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参看,都是七律连章诗,每首虽自为一章,又互为消息,也是杜诗七律中独创的形式。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玉的《高唐赋》,后人的理解取用不尽相同,李商隐就说“襄王枕上原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杜甫更是从崇高的意义上来评价他,也真正是宋玉的“深知”者。

论者也以为杜甫之怀宋玉,其实是悼屈原。如黄生曰:“前半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所以,说宋玉“亦吾师”,实即以屈原为师。此说也不为无见。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的主题在“怨恨”二字,“一去”是怨恨之始,“独留”是怨恨之结,末句则直言怨恨,为全诗归宿处。杜甫在这里,也可说是昭君的知己,正如沈德潜所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余皆平平。”仇兆鳌也说:“生长名邦,而殁身塞外,此足该举明妃始末。”

庾信《昭君词》:“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朱瀚以为这诗的“千载琵琶”两句,是运化庾诗。但杜甫的结句更为蕴藉摇曳,等于把琵琶写成了昭君的化身。

据《后汉书》,昭君曾上书求归汉朝,成帝却令从胡俗。连故国也不让她回来,又怎能不怨?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诗中对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深致推崇,他们的遗迹流泽,还深入到村翁野老,但看到玉殿虚无,古庙栖鹤,对支离漂泊的诗人自然无限感慨。到了宋代,据王十朋说,永安宫已成为郡仓了。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由夔州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全诗只“遗像”二字带古迹,通篇都是议论,卢世漼云:“杜诗《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此乃七言律命脉根柢。”沈德潜云:“此议论之最高者,后人谓诗不必着议论,非通言也。”

诗中将汉祚之完尽归于气运,固是宿命观点,但当时的客观形势,要由蜀汉来完成终一,确实也不可能。

杜甫侨寓蜀中时,写了不少赞美诸葛亮的诗篇;在这五首《咏怀古迹》中,既有此首咏诸葛亮的专题,又在咏刘备的结句中反复致意,黄生所谓“先表其才之挺出,后惜其志之不成”。是的,历史上有志未成的老臣宿将,板荡之际,也更容易令人怀念。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 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 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 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 愧君犹遣慎风波。

作者曾两度谪迁,第一次是肃宗至德三载(758),贬南巴尉,中间曾移往洪州暂住。后回归,有《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诗,中有“万里南来喜复悲,生涯何幸有归期”及“湘路来过回雁处”等句,与本诗口吻间有相似处。疑此为由南巴回来过江州时作,故首句有“岂料承优诏”语。但究是贬官回来,故次句又流露无可奈何情绪。

傅璇琮先生曾有《刘长卿事迹考辩》一文,载《中华文史论丛》第八辑,可参考。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两遭迁谪,因而对贾谊那样的历史人物,也易起共鸣。沈德潜于此诗末句云:“谊之迁谪,本因被谗,今云何事而来,含情不尽。”方东树《昭昧詹言》云:“收以自己托意,亦全是言外有作诗人、过宅人在。”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 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 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 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 长沙谪去古今怜。

这是作者贬谪时途经汉水所作,由贬谪又想到贾谊。作者在《新年作》及《长沙过贾谊宅》中都用了贾谊谪长沙的故事,连本篇已是三次了(仅就本书所收录者说)。高仲武说:“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见《中兴间气集》卷下)翁方纲也说刘诗七律“一往易尽”。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赠阙下裴舍人

钱 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 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 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 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 羞将白发对华簪。

前半截写裴舍人之受宠遇,得近禁中,龙池柳色承雨露而苍翠,句句从阙下生情。下半截则自伤不遇,实旧时文士故态。三四两句为名句,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评为“特出意表,标雅古今”。

此诗照通例,应平起,即应将一二两句对换,平仄才协调。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此诗当作于滁州刺史任上。起先只是追叙去年相别之情,直至结末才说明今日寄诗之意。宋黄彻《溪诗话》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色乎。”韦诗《观田家》也云:“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七言律诗 (5)

同题仙游观

韩 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 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 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 人间亦自有丹丘。

诗写道士的楼观,故于幽静中着意。文句工秀宛转,可以吟咏,却无甚深意。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 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 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 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 何时返旆勒燕然?

【作者介绍】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终左拾遗、补阙。

他生当乱离,颇有漂泊之叹,流连景物之余,东南山水,常赋予他以好句,如“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积水长天随远色,荒林极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腊,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悲其“长辔未骋,芳兰早凋”,当是指他终年只五十余。

此诗写新春时妻子思念出征的丈夫。末是她的愿望,即希望战事早日获胜,她的丈夫也能立功回来。也是借汉咏唐。沈德潜说是和沈佺期《独不见》的“卢家少妇”相似,“惟‘笑独眠’句工而近纤,或难与沈诗争席耳”。沈诗也见本卷。

晚次鄂州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 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 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 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 更堪江上鼓鼙声?

安史之乱时,作者曾作客鄱阳,此诗可能是南行途中作。首句点题,经次句一缩,诗境遂有波折。三四句是名句,兴在象外,也唤起人们对旧时航行生活的亲切回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和其余四人都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而遭贬遣。宪宗元和十年(815),五人曾一同应召进京,大臣中也有想起用他们的,终因有人梗阻,仍被谪至边州。此诗即作于是年初任柳州刺史时。

当时五人所处地区虽都在南方,音信却不得通,故末两句这样说;所以不得通,自然由于政治上受压制的缘故。从全诗所流露的情绪看,也是很显明的。其次,诗虽是从柳州这边说,实际却如纪昀所说,“意境辽阔,倒摄四州,有神无迹”。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穆宗长庆四年(824)由夔州赴和州途中作。三四两句,言地利不足恃,并用“江底”对“石头”,即以虚对实,不工而工。五六两句,言往事可伤,也不止吴为晋灭,其后宋、齐、梁、陈以至唐朝,仍纷乱不息,唯留下山形枕流,永相凭吊而已。末两句为本朝说话,却也感慨深沉,以唐朝来说,长江一带正有着不少的故垒。

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此诗,中有很警辟的话:“此诗昔人皆入选,然按以杜公《咏怀古迹》,则此诗无甚奇警胜妙。大约梦得才人,一直说去,不见艰难吃力,是其胜于诸家处,然少顿挫沉郁,又无自己在诗内,所以不及杜公。”方氏论咏古诗,主张诗中要有魂,“所谓魂者,皆用我为主,则自然有兴有味。”又,此诗因前半皆咏金陵事,后人也有和另一首《金陵怀古》相混。

遣悲怀三首

元 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营奠复营斋。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附近)人。八岁丧父,家贫,由其母教读。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官监察御史,曾与宦官刘士元争厅,贬江陵府士曹参军。他在《思归乐》中曾自抒其当时心情云:“身外皆委顺,跟前随所营。此意久已定,谁能求苟荣。所以官甚小,不畏权势倾。”但至穆宗长庆初,又受宦官崔潭峻优遇,以其《连昌宫词》等向穆宗进奏,大为赏识,即知制诰,后又拜相。以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旧唐书》传说他性锋锐,见事风生,不欲碌碌自滞。后人也有目为“巧宦”者。

他是白居易的知己,白诗《蓝桥驿见元九诗》,有“每去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句。论文观点多相同,又一同写了许多讽喻诗,因诗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故皆以《长庆集》为名,遂有“长庆体”之称。

他的《织妇词》、《田家词》,写农村妇女终岁辛劳的结果,只供官府的横征暴敛,但语言不甚滋润,结构也嫌松散。较著名的为《连昌宫词》与《望云骓》,以一宫、一马写出兴衰之殊异,历史之大变;还有就是悼亡诗和艳情诗,后者即《莺莺传》之所本。悼亡诗哀念其亡妻相从于艰难之际,《莺莺传》则写其对情人的始恋终弃,有些读者之知道元稹其人,恐也多由此两作开始。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原配韦丛,字茂之,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少元稹四岁。生五人而仅存一女。卒于元和四年(809)七月。葬于咸阳,年二十七。这时元稹已任监察御史。韩愈曾撰《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

韦氏死后,元稹曾作了好多首悼念的诗,但以此三首最为人传诵,主要则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

据刘逸生先生《读诗小札》所说,这三首是在韦丛死后两年,即元和六年作,时元稹已贬江陵士曹参军,也正是“纳妾安氏”的时候。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

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七言律诗 (6)

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诗是作者避乱居吴越时作。每句都扣紧题意,即伤战乱,想家人,却又自然平直,不假雕饰,真的像话家常一样。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前人解释不一,以为悼亡诗者较多。恐也难以确定。疑是自伤身世,又苦于难以排解之作,但如沧海、蓝田两句,实在不易的解,这里也只好存疑。

无 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作者这类诗的具体内容究竟指什么,实也难以确说。因为诗中有身无彩凤等句,也有以为是“艳情”之作。果尔,则隔座两句,也指互传心意,感情起飞,即身无两句的另一种写法。

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李诗“藻饰太甚,则比兴隐而不见矣”。

隋 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隋炀帝从大业元年至十二年(605—616),三次游江都。乘坐的龙舟高至起楼四层,其余各舟,前后长二百余里,共用挽船士兵八万余人(见《资治通鉴》)。所建行宫有江都、显福、临江等宫。到第三次南游后,便不再北返。翌年(617),李渊便起兵于太原了。据《玉溪生年谱会笺》,此诗写于宣宗大中十一年(857)。

诗写得极为灵活而含蓄,颇寓比兴之意。李诗七律,音节往往尤胜。高步瀛说:“结语亦尖刻”,实则倒表现了讽刺艺术的特色。

俞陛云《诗境浅说》云:“玉溪之《马嵬》、《隋宫》二诗,皆运古入化,最宜取法。首句总写隋宫之景,次句言芜城之地何足控制宇内,而欲取作帝家,言外若讥其无识也。”

无题二首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诗假定为男女远别后的思念之作,诗中的主人,也假定为女方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原题为《无题四首》,三首为七律,一首为五律。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编于宣宗大中五年(851),并以为李商隐欲重见当时宰相令狐绹而不得。五六两句,固极工致,但若果咏欲见令狐心事,则以贾氏窥帘,宓妃留枕相喻,究觉不伦,视所谓香草美人者终嫌格卑。

筹笔驿

李商隐

鱼鸟犹疑畏简书, 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 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 《梁父吟》成恨有余。

此诗为大中十年(856)作。其沉郁顿挫处,深承杜甫咏诸葛亮诗的笔意。开头两句,写出了诸葛亮生前的威望,身后的余烈,接下来六句,都是围绕着最末的“恨有余”三字。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也可能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但这里还是就诗论诗,只作为爱情诗看。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七言律诗 (7)

春 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 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 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 万里云罗一雁飞。

此诗是因春雨而感怀,并非专咏春雨,但由春雨带来的怅念远人的情绪,却真像雨丝那样不绝如缕地隐现纸上了。

作者在《重过圣女祠》中的“一春梦雨常飘瓦”,也是善于把雨和梦连缀起来。

第三句红楼隔雨,设色尤好,可以入画。方东树《昭昧詹言》题《隋宫》云:“江都离宫四十余所,只用紫渊,取紫微义,且选字媲色也。”

无题二首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

这首诗姑且假定为男方想念女方。

开头两句,是设想对方的夜生活,为了赶缝罗帐,一直缝到深夜。三四两句,回忆当初相见时的情景: 含羞一见后就匆匆乘车而走,连话也没交谈。五六两句,写别后的落寞心情: 常常沉思渴望,至于烛花已残;荏苒之间又已石榴花开,仍无消息。末了是说所乘的马就在杨柳岸,只等待好风从西南吹来。

诗中的主人公,也可以看做女方。那就是说,缝顶、裁扇等都是在回忆她过去的动作,末两句则是对对方的盼望。这类诗本也很难“达诂”。

重帷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诗的开头,写一年轻女子醒来后细细地想着自己的身世,更觉长夜漫漫了。五句尚可解,六句不妨解作自叹徒有芬芳(美好)的品格,却不为对方爱惜,也就是所谓“慧心弱质”。

这诗清人何焯说是李商隐《无题》中自伤不遇之“直露”者。即使如此,读来仍有意象朦胧之感。

本卷七律部分,杜甫最多,次即李商隐,这是因为前人对李诗七律,评价很高,又以为上接杜律。如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故秾丽之中,时带沉郁,如《重有感》、《筹笔驿》等篇,气足神完,直登其堂入其室矣。飞卿华而不实,牧之俊而不雄,皆非此公敌手。”方东树《昭昧詹言》则以为唐人七律,杜甫、王维为两个正宗外,“义山别为一派,不可不精择明辨”,同时又能兼杜、王之长。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 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 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

写日暮时人马急欲渡江情状。为了每一句都扣住“水”,以致首尾两见“水”字。末句用范蠡辞官典故,其实范蠡倒是很有机心的人,他之辞官,就因越王句践难共安乐之故。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五六两句是用逆挽法,即先说回国,后说去国。纪昀说:“五六生动,余亦无甚佳处。”是。

宫 词

薛 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 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 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 袍袴宫人扫御床。

【作者介绍】

薛逢,字陶臣,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会昌进士,任万年尉。自恃才高,偏激傲慢。本与杨收、王铎同年及第,及杨、王为相,以“须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讥收,以“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毫轻”讽铎,致两次被摈远方。晚年行李萧条,龙钟自愤。官终秘书监。《唐才子传》评其诗“长短皆卒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云。

早晨梳妆后,就在等望着,到了中午,仍不见皇帝到来,听着滴漏之声,更觉日子长得无聊。后来瞥见帘内的宫人正在收拾床榻,觉得自己还不如她们能接近皇帝。

本书中的一些宫词,大都属于“宫怨”诗,虽然并不全是真实,有的还是作者借此卖弄才华,从封建文人的趣味出发,例如本篇;但封建宫闱中那些妇女精神生活之不正常,也略见一二。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者介绍】

秦韬玉,曾应进士试未中,乃出入宦官田令孜之门。僖宗奔蜀,他从驾前行,以工部侍郎为田令孜神策军判官,并敕赐进士及第,故有“巧宦”之称。

此诗写贫女自伤身世,也是怜贫士不遇。若单纯作为贫女看,则“拟托良媒亦自伤”云云,不但意露,格也卑下。

乐府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写不相见之苦。题一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此诗名为乐府,实是七律(故未入卷四七言乐府);题一作《古意》,实咏今事。先以开头两句写一对年轻夫妇,同处在繁华的长安城,就像海燕之双栖于高堂的画梁,以后便是一别十载,少妇也感流光已逝。五六两句,分写行者居者。“收拓开一步,正是跌进一步。曲折圆转,如弹丸脱手。”(《昭昧詹言》)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 (7卷)  选入56篇古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