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律第七讲~如何开始一首七律(一)

 慕容婉卿 2023-10-14 发布于辽宁

主讲老师:青螺

我们通过前六讲的学习,把七律的写作基础基本讲完了。也讲了律诗的概论。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七律的写作课了。写一首七律,脑子里应该对要写什么,如何写,有个大致的轮廓,有个立意,然后开始选择韵部,韵字,然后开始考虑如何选择物象,如何造景,造境,最后完成作品的初稿,初稿完成后再细细地推敲。我们写诗,讲究的是写出好的作品,不能粗制滥造,去图快。我们初学,要像贾岛那样去推敲诗句,两句三年得,那样的认真,一个字一个句子的去推敲。

按照我们的初步计划,今天的课就是初步给大家讲讲七律的章法布局,给大家一个基本的框框,写完作品后,首先要看看基本框架是否合理,然后再细抠炼字,造句。当然,我们知道诗是无定法的,意思是,写七律时,其章法是多样的。自唐律的体裁定型后,历代诗人运用律诗的形式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留下了无数的名篇,在具体创作方法上尤其是律诗的章法布局上,也呈现出千姿百态、各显神通的局面。后人根据对这些名篇的分析,细解后,对其章法布局特点,做了大量的归纳工作。


其中,明王世贞《艺苑厄言》卷一说:“篇法有起,有束,有放,有敛,有唤,有应。大抵一开则一合,一扬则一抑,一象(指写景)则一意(指抒情或议论),无偏用者。”
明人吴讷《 文章辨体· 外集》卷首序题中引元人杨载说:“凡作唐律 ,起处要平直 ,承接处要舂(chong同从)容 ,转处要变化 ,结处要渊永, 上下要相联, 首尾要相应。”

杨载的《诗法家数》 中把 “律诗要法” 归纳为 “起 、承 、转 、合”。 他具体解释说 :

首联破题: 或对景“兴”起, 或“比”起, 或引事起, 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 此联要接首联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颈联: 或写意,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与颔联之意相应,相避。 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 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所说的“起承转合法”,也是今人谈的最多,用的也最多的一种布局方式。但并非是唯一的律诗章法,比如,现在一般所说,认为格律诗的章法就是起承转合,讲章法就讲起承转合,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除了起承转合,谈起律诗的章法,因人而异,有多种描述的方法,有人喜欢用前四句景、后四句情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上景下情,也有人喜欢用四句分截法(仇兆熬),意思是,前四句说一事,后四句说一事,或六句分截,即前六句说一事,后两句说一事。也有人喜欢用前解,后解(金圣叹)来划分的。也有只有起句、转句、结句而无承句的章法,也有总起分承法,等等,这些都说明,起承转合法,仅仅是律诗的章法之一而非全部。而即使是起承转合法,也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具体形式,我们会在以后的课程里一一分说。


我们先看几首诗,来大致的了解一下布局章法的不同:

赠田九判官
(唐·杜甫)押萧韵
题注:梁丘。哥舒翰讨安禄山,以田梁丘为行军司马。
引用典故:阮瑀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田判官即是,田梁丘。哥舒翰在安史之乱初期是讨安禄山叛军的重要将领,以田梁丘为行军司马。这个职位非常重要,负责具体安排军事事宜,对安排人事也有建议权,杜甫的朋友高适,就是田判官安排的,所以杜甫写这首诗,请其帮忙安排一个职位。

诗的首联不直接言事,而是从田判官的上司哥舒翰将军说起,提到当年哥舒翰将军任陇右节度使,曾打过胜仗,崆峒使节,即是指哥舒翰,首联是说,他一到崆峒,敌方的河陇王就投降了,所以

颔联承接描写胜利后的情况,用宛马,这种西域的宝马,属于战利品,说哥舒翰将军如霍去病一般的勇猛,是为承联。

但颈联开始笔锋一转开始说高适和田判官了,陈留县的阮瑀是早年跟随刘邦的,而高适也在陈留郡作过县尉,这样就用了阮瑀来代指高适,京兆田郎,也是个典,东汉时期的田凤,尚书郎,被皇上称作田郎,当然是代指田判官。这样,颈联就是转联了。

尾联杜甫把自己的意思和盘托出,说你为将军推荐了这么多人才,不会独独没注意到我这个渔樵吧?尾联收结。是为合。

这首就是典型的,一联起,一联承,一联转,一联合,经典的布局哦。归纳一下就是:

一首律诗共四联,一般来说,

首联:起,或破题,或交待背景,要写出高远的气势;
颔联:承上启下,进一步阐发;
颈联:要有变化转折,它在一篇律诗中就像人的腰一样,诗是否有气势全靠这一联;
尾联:要合,“自去自回”,呼应前面,最好有一种意犹未尽、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下面我们再从几首唐代七律来具体的说说第一种布局方法:

先看一首唐诗:

1,上景下情: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唐·贾至)押阳韵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这首诗的布局特色是上景下情,颈联由早朝前景色描写,转入上朝的百官,从总体布局上来看也是起承转合式的方式,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首联: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首句写上早朝时宫殿里的银烛熏天,长安宫城的大道上络绎不绝的入朝队伍,第二句写春色晓苍苍,这首联的两句写的远景,是泛写;

颔联: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这两句把距离拉近了,宫柳,青琐,这青琐是宫门的意思,第二分句的建章,就是建章宫,都是写的宫殿了,由远及近;

注意一下哦,这是上景下情句子中,首二联最常见的写法,因为两联都写景,一般首联写的泛一些,远一些,而颔联则因需要对仗,所以选两个近景镜头,写的更具体,更细腻,如贾至的这首。

颈联: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颈联一转,开始写上朝的大臣们了,有了人物,就入情了,这是律诗里最多见的入情方法。具体来说,文武大臣们,腰间带有玉佩,一走三摇时会有叮当的佩声,玉墀。是宫殿的台阶,而大臣们早朝过后,御炉里的香味都沾满了衣袖。

尾联: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从泛写百官,尾联推进一层开始写本诗的主人翁,贾至自己,凤池是中书省所在地,所以说自己在凤池与各位共沐皇恩,每天侍奉着君王。收结得非常得体哦。


这种布局方法比较实用,下面再看一首类似的:

赠阙下裴舍人
(唐·钱起)押侵韵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首二联写景,扣裴舍人的工作环境,因为舍人跟随皇上,环境自然是宫中,和皇家林苑,此处的上林,是著名的上林苑。大家注意一下首二联的写法: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首句点明时间,二月,上林苑的莺鸟翩飞,春城,长安,紫禁,宫殿,晓,拂晓,属于泛写,大,远,长安城,皇宫全照顾到了。首联,景起。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颔联将镜头聚焦到皇城,选择了两个主意象,长乐宫,龙池,指隆庆宫,长乐钟声,自宫中传到宫外,龙池的柳色在微雨中显得很深远,有不可及之感,暗写了宫禁的威严,是为景承。

首二联的这种景起,景承,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首联的景,一般是带有时间地点,远,泛。而颔联的景承,需要具体一点,细描一点,镜头是聚焦的,近景。钱起的这首和贾至的大明宫那首,一般都在一个画面中。当然也有不同的,我们会举例说明的。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颈联从首二的写景转入写自己,阳和是春天的阳和之气,但不能消散自己的穷途之恨,自己一直想为朝廷做事。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尾联直接说出了自己找裴舍人的用意,自己十年了没能找到知音能识得自己的献赋(此处暗用司马相如和扬雄的典),而自己已经老了,非常的羞愧至今还是个白身。

需要说一下这种布局,上下之间的宕开和关联,首二的景不是随意说的,是为下面的情做铺垫的,景重点突出了裴舍人的工作性质和环境,为下面自己所托之事打个基础,但尾二联和首二表达,是完全不同的,就是所谓的宕开,这是转联与上面的起承之间的区别,但又不能荡飞,景色必须是为下面的情服务的。


再看一首杜甫的:

曲江对雨
(唐·杜甫)押阳韵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写的,杜甫名义上还是左拾遗,但因为房琯的事被唐肃宗晾在一边,没事可做,所以日日来曲江消磨时光,写下了一系列曲江的诗,这一首,是其中比较特别的,借春景和芙蓉苑的景来抒发对唐玄宗盛唐时期的感怀,所以虽然也是上景下情的布局,但稍有不同,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时间是春天,苑墙,是曲江芙蓉苑的围墙,但用了个,覆字就不一样了,春云本来是喜的,覆字一用,把情绪就改变了,云压城的感觉,后分句晚色里加了个静字,立刻让人感到了荒凉,过去的繁华已经不再,事实上,此时是安史之乱,长安沦陷,最近刚刚收复不久,肃宗也再没来过,所以很多盛唐时的别宫,比如骊山的华清池,肃宗再也没有去过,慢慢地都荒凉了。这样,首联虽然是写景,但融进了悲凉的情绪。

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颔联承接首联的景起,继续写景,方法和刚刚的差不多,颔联用近景细描的手法,林花著雨,如淋湿的燕脂,以此承接首联的悲凉意,后分句一样,水中的水荇牵风,而显得翠带很长,这里当然写作手法很特别,明明是风吹水荇,但却反用水荇来牵风。这样的写法,暗喻,芙蓉苑里原来的画船、仪仗都没了,剩下的就只有水草了。也是用景色的描写暗喻荒凉意。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颈联一转开始写人,这里,前分句暗指唐玄宗回长安后被肃宗软禁在了宫里,由龙武新军监视,已经毫无自由,后分句,指原来玄宗经常来的芙蓉别殿,已经无人用了,也没人焚香了,用了个漫字,这个颈联是由颔联的景转入的,就是所谓的意转,这样,就为尾联意作了铺垫。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尾联表达了杜甫此时想表达对玄宗的感怀和思念,因为毕竟玄宗看过杜甫的三大礼赋,给予极高的评价,而此时的境遇使得杜甫极度的悲伤,一生的抱负不能实现,所以只能来这里抒发一下对玄宗的感恩。尾联提到的金钱会,是玄宗时的实事,为文武百官集会,散银两,类似于咱们现在的群里发红包,同时还有歌舞等。尾句就是杜甫期待当时的盛况,期待能暂时醉在佳人的锦瑟旁,缓解一下心中的苦闷。

这首和上面的几首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情,已经不是单纯的写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部分是指这样的手法,虚字,在句子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以后在讲炼字时会细说的。


我们再看一首起承转合式的布局,但非常特别:

狂夫
唐·杜甫 押阳韵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首联也是写景,点出自己浣花溪草堂的位置,说自己把这里当成了典故里的沧浪之水。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颔联以景承,写得非常美妙,并且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前分句写风,但暗藏雨,因为有翠竹娟娟净,雨洗的,后分句写雨,但红蕖的香味由风吹而出。此是首联叙事,是赋笔,颔联以景承接,是草堂门前的景色。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但颈联陡然一转,开始写自己的窘境,没人送米了,孩子快饿死了,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尾联写了自己在这种情形下只能疏放,自狂了。

这种布局的特色,是用上面的乐景来反衬下面的悲情,首二与尾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写飞了,上下就会完全脱节。

好,我们今天初步就上景下情的布局做了几种不同情况的描述,希望对大家的实际写作有些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