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大师贝聿铭逝世丨用一百年的时间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静候a 2019-05-17

畅读荐:大师,一路走好。

————————————————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

作为享誉全球的华人建筑设计师,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他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

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肯尼迪图书馆,再到卢浮宫金字塔、美秀美术馆,贝聿铭这个名字,几乎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建筑。

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名门之后的少年时光

贝聿铭出身名门,是贝氏家族的第十五代。明朝中叶贝家第一代祖先来到苏州行医,家族逐渐发达。18世纪时,贝家已成为一个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家族。贝家为苏州做了许多有益的公事,深为后人称赞。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广州。在同一年,贝氏家族买下了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10岁时,贝聿铭随父亲的工作调动来到上海生活。此期间,贝聿铭在上海圣约翰中学读书,他成绩优异,善于交际,爱好颇为广泛。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聿铭)

每到假期时,他便会回到苏州狮子林,同祖父一起生活。贝家始终保持着儒家传统:拒绝穿西式服装,坚持留着长辫穿着宽袖长衫,服从长辈、不哗众取宠、喜怒不形于色、从容表达自己、要谦恭等等。这些品质后来使贝聿铭在美国受益匪浅。

少年贝聿铭在狮子林

少年时的贝聿铭在狮子林里度过了许多时光,并在私塾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园林里宁静致远的氛围对贝聿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波三折的海外求学

1935年8月,17岁的贝聿铭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宾大建筑学院的课程完全延续了十九世纪艺术体系,这让贝聿铭觉得自己并不适合传统保守的建筑学,仅仅两周之后,他便决定转到麻省理工学院,转专业改学工程。

麻省理工学院的院长威廉·爱默生(William Emerson)在贝聿铭所画的图纸中发现了一位天才建筑师所拥有的技能和想象力。因此他劝说贝聿铭转建筑学。

多年后,贝聿铭在访谈中回忆道:“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一年之后,他对我说:‘为什么你不考虑建筑学呢!’我说我的画画不好。‘那不要紧,’他说,,‘我还没见过画不好画的中国人呢。’当然,他的话有点夸张,但确实给了我尝试的勇气。于是我试了,这一试就再也没有回头。”

1940年,贝聿铭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中国正陷入抗日战争中,贝聿铭不得已留在了美国。

贝聿铭与卢爱玲

1942年,贝聿铭结识了在哈佛读书的卢爱玲,并走入婚姻殿堂。“两位学霸的天作之合”直接导致贝聿铭决定进入哈佛研究生设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在读书期间,他与他的导师格罗皮乌斯辩论国际风格不应该抹杀地域习俗和特色:“用玻璃和钢铁取代中国固有的风格,气候怎么办!历史怎么办!传统又怎么办!”格罗皮乌斯说:“非常有意思。你可以自己做一个设计来向我证明(你的观点)。”

几个月后,贝聿铭提交了他的毕业作品——一座上海艺术博物馆。一座精致的木质模型,两层,点缀几个凉亭,溪水淙淙流过茶园。格罗皮乌斯称之为“我见过的最精致的学生作品。”

上海艺术博物馆设计稿

崭露头角的华人设计师

1955年贝聿铭创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LM.Pei & Partners)。

他以建筑师的身份设计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地球科学实验楼、国家航空公司航站楼、美国大气研究中心、艾佛森美术馆、克里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

其中,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设计非常有特点,红褐色的混凝土墙矗立在棕红色土壤的悬崖之间。整个建筑仿佛是一座蛇立在山顶的古堡,神秘、优雅、古典、质朴。整个建筑非常巧妙地融合在环境之中,仿佛自天地诞生开始,那做建筑就已经在那里了一样。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196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遇刺。他生前计划兴建的肯尼迪图书馆迅速地到了美国国民的支持。

肯尼迪家族邀请了18名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到波士顿会谈如何设计肯尼迪图书馆,贝聿铭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几番对建筑师们的考察之后,肯尼迪家族选中贝聿铭来设计肯尼迪图书馆。

这座建造了15年之久,于1979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肯尼迪图书馆

1968年,美国国家美术馆馆长保罗·梅隆在经过多方考察后,决定让贝聿铭来设计国家美术馆扩建的东馆。

东馆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

为了使其能够与周围建筑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了一道“神来之笔”,将用地分成两个三角形,解决了东馆与周围建筑的协调问题。

后来梅隆曾经写道:“我这一辈子,赞助了很多艺术品的创作,但杰出的艺术珍品就是这么一个,这就是东馆。它雕塑般的墙体气势恢宏,比例和墙体角度新颖又精准细腻,好似现代建筑当之无愧的主角,矗立在舞台中心。当初是我最后决定让贝聿铭来设计的,我也永远会以此决定为豪。”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而接下来的卢浮宫改建,则为贝聿铭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贝聿铭为法国卢浮宫所设计的“金字塔”入口,起初遭到巴黎人的激烈反对。

贝聿铭回忆:“在我们公开展示金字塔设计之后的1984到1985年之间,争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也在巴黎街头遭到不少白眼。”

最后,卢浮宫金字塔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传世之作。

在卢浮宫项目上,贝聿铭向人们证明了,古老和现代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现代建筑可以融入极具历史感的环境之中,并带来新的亮点。

享誉世界的贝氏设计

1979年,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在北京做一个接待外宾的饭店,为保护北京的古老建筑,贝聿铭选址定在市区外40公里的香山。

香山饭店并没有如美国的那些建筑那样,成为现代主义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盒子,而是一个使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古色古香的院落式建筑。

外貌似很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这是建筑给人的整体印象。

建筑的前庭、大堂和后院,分布在一条南北的轴线上。空间序列的连续性,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深深的美学表现。

北京香山饭店

1982年,贝聿铭受邀设计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在资金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贝聿铭和结构工程师共同探索出非常节省材料的新的钢析架结构。

大厦为香港第3高的建筑物,仅次于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场,全球排名则位居第12位。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香港中银大厦在维多利亚港湾沿线的众多现代主义方形大厦群里以独特秀丽的造型脱颖而出。

香港中银大厦

除此之外,“贝氏设计”无论出现在世界上的哪个国家和地区,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光彩。

美国艾弗森美术馆

新加坡OCBC Centre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日本美秀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一直知道自己想要呈现的建筑是怎样的,他把有关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他的作品去解释,他的智慧在他的具体作品形式里给予了他的回答。

如今,大师已逝,他用百年多的时间为世界留下了太多惊喜和感动。我们能在他的作品里,感受到他对这个世界温和谦逊的态度,这也是中国文化中精髓部分的呈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