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氯噻嗪属于噻嗪类利尿剂,利尿强度中等,常用于有轻度液体潴留、伴有高血压而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值得注意的是,除利尿外,氢氯噻嗪也用于尿崩症患者的治疗。 一、利尿作用 利尿机制 氢氯噻嗪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 适应证 氢氯噻嗪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水肿等水肿性疾病所致的水钠潴留,以及高血压。 用法 治疗水肿性疾病:成人起始剂量为12.5~25.0 mg,1~2次/天,可根据血压、尿量增加至50 mg,2次/天,此时达到最大药物效应。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00 mg。 治疗高血压:成人起始剂量为12.5~25.0 mg,常规剂量为25~100 mg,分1~2次服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 二、抗利尿作用 氢氯噻嗪除可利尿外,还具有抗利尿作用,可用于尿崩症的治疗。 抗利尿机制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氢氯噻嗪增加氯化钠和水的排出的同时,对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增加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环磷腺苷的浓度,从而增加了水的通透性,造成尿量减少;其次,氯化钠排出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口渴感和饮水量减少,也可以使尿量减少。 适应证 适用于轻型或部分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长期服用可能会损害肾小管浓缩功能,需长期补钾。 用法 成人每次25~50 mg,3次/天,服药过程中应限制钠盐摄入,同时应补充钾(每天60 mg氯化钾)。 三、常见不良反应 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低血钾、脂代谢紊乱、糖耐量降低等,其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故通常采用小剂量。长期应用氢氯噻嗪应定期监测血钾并适量补钾。 ①水、电解质紊乱比较常见,早期表现为口干、衰弱、倦睡、腱反射消失等,应停药或减量。 ②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尿糖升高,可能与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一般患者停药后即可恢复,但糖尿病患者病情可加重。 ③可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少数可诱发通风发作。停药后即可恢复。 ④由于利尿而引起器官血流量减少,导致头晕。 ⑤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少发生。 四、注意事项 氢氯噻嗪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用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减少反射性肾素和醛固酮分泌。 有低钾血症倾向的患者应酌情补钾,或与保钾利尿剂合用。 以下人群应谨慎使用氢氯噻嗪。 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这部分患者使用氢氯噻嗪效果较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②糖尿病患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④高钙血症者。⑤低钾血症者。 此外,氢氯噻嗪能通过胎盘屏障,孕妇应慎用。哺乳期女性不宜服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46(10):760-789. 2. 娄满, 英俊岐, 高春燕. 氢氯噻嗪的临床应用现状.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2,29(2):67-70. 3.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2018,2(1):8-16. 4.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9(7):28-126.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田新芳┆美编 高红果┆制版 田新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