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专稿︱孙频:记郑小驴

 老鄧子 2019-05-17

孙频,女,1983年生,现为江苏作协专业作家。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已发表小说两百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松林夜宴图》《隐形的女人》《疼》《盐》等。

记郑小驴

孙频

细细一想,心里不免一惊,认识小驴同学居然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了。我想,他才三十出头我怎么就觉得认识他已经有一个世纪那么长了。回想一下往事,可不,我刚认识他的时候,小驴还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少年,嫩得可以掐出水来。而我那时候也还是很年轻的嘛,刚大学毕业,刚刚开始没头没脑地四处投稿,有一天贸然给《大家》投了篇小说,不久接到了一个编辑的电话。这个编辑就是小驴。我当时尊称他为郑老师,后来才发现他居然比我还小三岁,便觉得叫这个老师有些亏了。在后来的十年岁月里,我们从文友变成同学,再变成没有性别的哥们儿,我对他的称呼也由郑老师变成郑小驴,小驴,驴,驴哥。称呼的演变也是人类学的一个范畴,也可谓是一种小型的沧海桑田。

小驴同学天性中就带着一种淳朴厚道的东西,这使他在过了三十岁之后,看上去仍然像个纯真的少年,再加上他那口湖南普通话,愈发显出他的厚道。小驴同学极是性情中人,本来酒量一般,但只要有好友来访,他必定倾囊请客,必定要舍命把自己喝倒。最难忘的是三年人大生活,我们都是在社会上浪迹若干年后,又返回校园,又碰巧做了同学,而同学之情真的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小驴的性格层次其实是很丰富的,比如说他有很萌的一面,又有很野的一面,有很义气的一面,又有孤独的一面。他骨子里是文艺气很重的,喜欢文学、艺术、电影、摄影,喜欢与美与思考有关的东西,对穿着品味很高,包括对发型的要求都很高。他的宿舍常年干净整洁,极有情趣地为自己种着绿萝插着百合摆着茶具,把自己的水彩处女作郑重地摆在桌子上,还在宿舍的墙上挂了块小黑板,以便随时把什么文学灵感记录在黑板上,一抬头就能看到。他书桌上整齐摆着大量书籍,电脑里储存着未写完的小说,还有很多文艺电影和小众音乐,外加游泳和长跑,便构成了这个文艺男青年的全部生活。

小驴有很可爱的一面。有一次我们吃夜宵吃剩的烤肉被他打包回宿舍,到第二天晚上才想起来,看看没坏,于是拿打火机烤了烤就吃了。在我们同学中,张楚是我们厚道温暖的大哥,小驴则是我们最小的兄弟,所以他偶尔也会和我们撒个娇,但我一直认为小驴其实是非常会照顾人的,可能还是因为他内心有很柔软很纯真的东西,这样的朋友是可以用心交往的,也因为真挚方能长久。我们在人大上学的时候,有时候聚在西门或东门串吧,聊文学聊生活一聊聊到半夜,即使自己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他都会很绅士地坚持要把女同学送到宿舍门口自己再回去。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夜,走到我宿舍楼下的时候,我们抬头看着夜空中的寒星,我说,小驴你看,猎户座就在我们头顶。璀璨的星光确实就在我们头顶上空,离我们很近很近,干净,明亮,在寒夜里有一种极其动人的光辉。我们站在那里看了很久的星星,心中不无伤感。因为知道这样美好真挚的时刻在人生中其实并不多,而我们也终将会毕业会分离,从此各奔东西。到我们毕业的时候,小驴第一个哭得稀里哗啦。

小驴的骨子里又绝对是充满野性的,他在很小的年龄就为了文学从江西辗转到云南,又从云南辗转到湖南,又从湖南辗转到海南。有一次我说,我的人生真是颠沛流离啊。他立刻跳起来,不要和我比颠沛流离。他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作家里跑马拉松的牛人,在海南跑,在北京跑,在厦门跑,奖牌挂了一宿舍,有着无与伦比的坚强意志以及毫不油腻的身材。

小驴对文学的态度是很可贵的,潜心创作,宁缺毋滥。他似乎对文坛里的各种热闹有免疫力,不管看着别人如何热闹,自己都可以静坐一旁坚持自己的想法。暴得大名者带着极大的冲击波干扰着我们的磁场,小驴却依然淡定,依然看书,写作,跑步,摄影。他并不急着发表急着出书,也并不愿意太多地与人在酒桌上交往,他时常一个人呆在宿舍里看书或看电影或思考他放了很久的小说,或者一个人长时间地去跑步去游泳,在运动中感知世界的另一种坚韧和活力。所以有时候他身上会有很不世故的一面,如同少年,甚至还有点倔强,不轻易妥协,也不随波逐流,一直在坚持自己。但与要好的朋友聊到入巷,他会掏心掏肺,不惜把自己喝倒,也会抱着朋友痛哭。他现在写得并不多,有点惜字如金,但只要写一个便是倾注了极大心血。在小驴的新作《去洞庭》中就可以看到他对文学孜孜不倦的探索。在这个11万字的小长篇里可以看到小驴从语言到思考的求索和变化,在这个小说中小驴仍然在写人的迷途和困惑,却已经不再是少年的困惑。过了而立之年的小驴开始思考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他悟到,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或许一生都将处在抵达彼岸的途中。这部小说其实是他在多年里对人生、爱情、未知命运、和解的艰难寻求和思考。他希望能在一个暗流涌动的时代里,以一己之力,让人们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这个世界。

除了对文学的真诚,小驴还保持了一项可贵的品质,就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情和好奇。他经常在周末独自骑着自行车远行,或徒步野营或背着相机去旷野里拍夕阳流云。据说他一个人光西藏就去过好几次,实在让我这样的宅女艳羡不已。

如今我们已经从人大毕业,结束了我们长达三年的同学生涯。但我还是时常会想起在人大的那些夜晚,我、楚哥、念哥、瓷瓷和小驴在一起探讨文学的那些夜晚。有时候我们大晚上拎着啤酒和花生米跑到他宿舍聊文学,他会很高兴地倾囊接待我们,泡茶,拿水果,把宿舍里屯的各种酒一并拿出。有一次我们面前摆了白酒洋酒红酒啤酒,另加一包花生米,两只大香蕉。这便是我们的宵夜,然后我们赖在他宿舍里,或坐或卧,漫无边际地聊着文学,聊着生活,不觉已是半夜。颇有八十年代大学宿舍的遗风,纯净,剔透,宁静,温暖。

我想,很多年后我都忘不了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宿舍生活,这样的兄弟,以及墙上挂满奖牌桌上插着百合,正坐在桌子后面边抽烟边写小说的小驴。

《十月》,2019年第3期,目录

中篇小说

或有故事曾经发生/005  鲁 敏

补血草/036 尹学芸

人人都爱尹雪梅/079 刘 汀

短篇小说

买恐龙/144  第代着冬

五指山/150  骆 平

百步清阴/164  强 雯

小说新干线

欢乐岛(短篇)/171  草 白

一次远行(短篇)/177  草 白

梦、生物及写作(创作谈)/185  草 白

以缓慢以沉着,抵御荒凉(评介)/186  曹 霞

非虚构

形色藏人(续)/096  吴雨初

散  文

进退一身关社稷/063  陈启文

玫瑰刺/134  璎 宁

瓯海行/191  育 邦 苏沧桑 等

思想者说

静默的墙/127  北  乔

世界文学期刊概览

书写·编辑·阅读文学共同体:《SUBARU》的追求 / 188

(日)羽喰凉子 秦 岚 译

译    界

卡罗尔·安·达菲诗选/200  远 洋 译

中国科协  中国作协主办

科技工作者纪事

决胜AI时代/205  宇 舒

诗  歌

第八届“十月诗会”青年诗人作品集 / 222 

马骥文 祝立根 树 弦

应诗虔 一 度 王向威

田凌云 李 越 张 琳

其  它

中国·李庄杯第十五届(2018)十月文学奖获奖篇目 / 240

“我与《十月》”征文评选结果揭晓 / 221

艺  术

封  面 线 之二[局部]周 力

封  二 时间(摄影) 方若波

封  三 栖(摄影) 方若波

封面设计 赵平宇

篇名题字 王十月

悦-读

2019-1《十月·长篇小说》(选读①)︱郑小驴:去洞庭的途中

新刊预告︱《十月》2019年第1期

《十月》祝福大家:春节快乐!︱2019-1《十月·长篇小说》目录及选段(新刊速递)

2019-2《十月》目录及卷首语

2019-1《十月·长篇小说》(选读①)︱郑小驴:去洞庭的途中

2019-1《十月·长篇小说》(选读②)︱郑小驴:去洞庭的途中

微信·专稿︱文珍:文学的马拉松跑者在路上——《去洞庭的途中》读后

微信·专稿︱刘长华:人生之路走着走着,弯了——读郑小驴的《去洞庭的途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