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观气的复杂性 政治逻辑学专题

 甘雨工作室 2019-05-18

    1988年,第一届全国多学科研究中医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我在大会交流了《论气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客观气、概念气、术语气》。“客观气的复杂性”是其中部分,未曾在专业杂志发表

       政治哲学、政治人物、政治思想、政治制度与传统文化相关,与阴阳五行相关。而谈到阴阳五行,就不能不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气学理论。所以,我把“客观气的复杂性”纳入《政治逻辑学》专题

    客观气的复杂性

    东方认识方法、中医实际例子、中医理论解释、现代语言陈述

    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气学问题始终占着“核心问题”地位
    而今日之气学研究成果,较之千百年前的《内经》也未见多大进展,更遑论重大突破。深究其因,当属科研思路的偏狭和科研方法的局促
    科学是技术的前提及灵魂,技术是科学的体现及应用,中医医疗技术的提高依托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化。中医理论的滞后必然导致中医临床的落后。
    笔者认为应将气学问题分解成术语气、概念气、客观气三个方面,尔后各个剖析,以期改变气学研究的低迷回环状态
    本文讨论客观气
    客观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无形、微小、渗透、转化性物质,它在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上具有如下多个特点。
    一、存在形式的
    客观性  气是构成万物的精微物质,这是实然的。不管我们愿否承认,它都客观地存在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气,但可它的运动变化来感知及揣度。如可从四季交替而知风寒暑湿燥气五气的变化,进而推知五气的存在;如可从五气的流动(平人曰风)感知五气的存在
    无形性  气,用眼看不见,用手摸不着。现代科学仪器延伸了人的感官,使气也变得有形可见了。如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见构成人体形态的气(今人曰细胞等)、导致人体疾病的气(今人曰细菌等)
    多样性  宇宙万物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构成它们的气亦千变万化、各式各样。所以气有不同的种类,切不可误认为客观存在的气就仅仅一种。如与人体生理病理有关的气就有构成人体形态的气、维持人体生命的气、导致疾病发生的气、形成病理产物的气等多种。这些不同种类的气有着不同的性质,探求这些性质是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方面
    普遍性  广袤无垠的宇宙,无处不有气,无物不由气构成
    游离性  尚未结合成形体的气,总是飘忽不定,弥漫空间
    微粒性  气无形,足见其微乎其微。因其微,难见其几何形状,故而只能笼统称为颗粒
    分立性  游离态的气是单个存在的,相互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面,其空间存在形式是分立的
    层次性  一种气可以与其他气聚合而成一种新的气,原有的气与新气就形成二个层次
    两极性  以阴阳学说分析,任何气或具有阴性,或具有阳性。如湿气重着凝滞属阴性,风气轻扬善变属阳性
    二、运动形式的
    渗透性  气能够渗入有形之体内,如湿气可浸渍入肌肤。一种气又可以渗人另一种气而混合,如风气常常渗入湿气或寒气杂至而犯人体。混合气的性质是各个气性质的总和
    转化性  一种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气,如寒气进入人体可以转化为热气。有人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其实,正负电荷不也转化么
    流动性  气能够在外力推动或引导下定向运动。如清气与浊气在气管内进与出
    可控性  气的运行状态是可以改变的,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基础。如邪气袭表可宣之以出、胃气上逆可降之以下、肝气郁滞可疏之以通。
    构形性  气虽无形,却可结合为有形之体。如构成人体形态的气是无形的,但可结合为脏腑、组织等有形之体
    聚合性  二种或者二种以上的气可以结合成一种新的气,如谷气与清气结合为宗气,聚合气是性质与原有气的性质,有本质的差别,虽两者有一定联系。
    离散性  气结合成有形之体,有形之体又可分解为无形之气。如生物死亡,其体消解。而较大的气也可分解为较小的气
    循环性  气的构形、聚合、离散是交替而作的。“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显然,作为宇宙万物基本微粒的气是连续的、永恒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