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山湖的船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微山湖的船

作者:胡勤贵

前段时间文友王伟发给我一条大帆船的视频,说是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找到的。傍大的微山湖已经见不到这种船了。文友想把船放在湿地公园里展示给游人。这种木质的大帆船在《天工开物》里有记载,流传了许多年,我的印象里这种木质的大帆船在微山湖里也消失不少年了,只有在儿时见过。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陈毅等过微山湖时,据说乘坐的就是这种大木船。那个时候能有这种大帆船的都是富裕人家,是大船帮。多数人家是八尺小船湖上漂,属于罱帮、枪帮。船的大小决定了所从事生产方式的不同。用我爷爷的话说,仨钱的不给俩钱的说话。相同的船从事一样的生产活动,聚集在一起相互照应,就形成了一个帮。行有行道,帮有帮规。在形成帮之前,微山湖的船是从哪里来的呢?爷爷告诉我,微山湖的船是让黄河水冲来的;微山湖的船是从运河里漂来的!我想,这怎么可能呢?

多年后,当我来到微山湖东岸的韩庄镇工作,听完了一个传奇故事后,我认同了爷爷的说法。微山湖上的第一艘船是从留城驶向韩庄的,确切地说是从留城漂到了韩庄的性义。这个传奇故事就是《陷留城与遇火地》。三百年前再往前,泗水岸边的留城因是张良的封地,又是皇帝刘邦故乡沛县最近的大城市,成为鲁南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繁荣一时。某年某月某日,家住留城里的刘伯通,祖上显灵,托梦于他留城要陷,让他抓紧时间打造一艘大船,说是家门口上的石狮子眼睛发红时,赶紧让家人躲到船上,不管它漂到哪里,遇到有火的地方就上岸。在许多人的嘲笑声里,刘伯通的大船造好了。这天,出嫁到陈姓家的闺女带着孩子前来祝贺,不知怎的陈姓外甥就把门口石狮子的眼睛弄红了。突然之间地动山摇,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好像天塌了,地陷了。刘伯通赶紧招呼家人及闺女外甥上船。地震、大雨加上决了口的黄河水把船冲得摇摇晃晃,从未乘过船的人在船上晕头转向,只能听天由命,任船漂泊了。船在水里不知晃了多长时间,也不知漂到了哪里。当船慢慢稳下来的时候,忽然有人发现远处有火光闪现,众人嚷嚷着把船向火光处靠去。船近了才看到有人在那里抽烟,到岸了。咆哮的黄河水失去了威力,不再乱窜了。不再乱窜的水没有了退去的意思,覆盖着一大片的土地,故乡已淹没在水中回不去了。刘伯通一家人只好在这个遇火的地方居住了下来,逐渐繁衍成为了一个村落,取名性义村。韩庄刘氏族碑及家谱中载:“吾祖刘氏,世居彭城,始迁留城。永乐二年八月十三日子时,尹河涨水,淹没留城。刘伯通携三子来峄阳定居......”取孟子与告子言性言义得村名。这不能不说刘伯通全家乘坐的船为微山湖上的第一艘船。它不但救了刘伯通一家人闺女外甥的性命,关键的是它见证了微山湖的形成,它不只是一艘救命船,还是一艘仁义船啊!现在刘姓居住的村叫前性义村,陈姓居住的村叫后性义村。刘陈两姓互称老表,有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当问起性义村名时,村民总要向你讲一遍这个传奇故事。性义村的刘氏始祖刘伯通抓住了机遇,成功逃生,这是一个多么具有教育意义的事情啊!后来我常用这个故事讲机遇问题,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有准备的人能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老子说:“其位兆易谋’,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北宋苏辙说:“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人要具有忧患意识啊!

在刘伯通一家经历惊心动魄的时刻,黄河像脱缰的野马改道山东入海,它的这一次的搬家让许多人像刘伯通一样失去了家园,有的还失去了生命。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任性。在这巨大的神秘力量面前,人们毫无抵抗之力,只能任其肆虐和发展啊!用惯了的锄把、犁铧、耩子、耙......不知被水冲到了哪里?农具随水跑了,鱼随水来了,随后芦苇、菱角、荷花、蒲昌等都来了。长在地上的庄稼没了,许多植物在水里冒了出来,组成了另一个世界。大自然真是奇妙啊!惊慌失措的人们的心慢慢地平复下来。有的适应不了变化,继续迁徙,投奔他处了。故土难离的人就留了下来。留下来也望水兴叹。怎么把日子过下去啊!唯一能让日子过下去的就是随自然改变,适者生存么!庄稼汉成了渔民,原来拿惯锄把的手拿起了篙。船有了用武之地,载着人们在水里咪食。我想像着,两腿插在墒沟里的人们,站在漂在水上的船上,一定是站不稳的。人在船上晃,船在水上晃,晃碎了太阳,晃碎了映在水里的自己,也晃出了心中的凄凉。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接受世界的改变,日子总要过下去啊。这个时候有船携家带口的沿运河而来了,在微山湖里像芦苇一样扎下了根,像荷花一样开出了花,微山湖成为了他们的家,他们为微山湖带来了生机活力。这些连家船的到来,让水夺去土地的人们的心不再打晃,随着连家船上的人们学会了下卡布网,学会了猎鸭擒雁,学会了用篙撑船,学会了打篷扬帆;也敢在运河里行走了;到过北京天子脚下,也到过人间天堂的江南。桑田沧海,一切都在改变,适者生存啊!我想,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与其抱怨,不如尝试着去干。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么!在岁月的流失里,微山湖人与船融为了一体,成为了渔民,还得了一个“湖猫子”的外号,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群体。 人们发现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让自己的心坦然、释然,天空依然是那么高、那么蓝。不管日子多么枯燥地循环,甚至桑田沧海,失望失落,但生计总是在人们忙碌地手上。只有勤劳的双手编织着时光,推动着日月一步一步向前。所谓地生活不过是自己取悦自己的过程罢了。

岁月悠悠,船儿悠悠。黄河水冲去了平原上的一切,微山湖向人们展示了另一个世界。人们就这样平静的生活着,鱼、虾、蟹、草、芦、荷相对于庄稼,人们省了播种的过程,享受着收获的快乐。微山湖形成后,运河也一头扎进它的怀里。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都曾路过微山湖,那千艘船形成的浩浩荡荡的阵势,让湖区人至今难以忘怀。那龙舟的精湛豪华气派,至今存在湖区人的梦想里。在韩庄过船闸时,乾隆还写下了“韩庄实泄微湖水,筹涸金鱼闸建新。济运利农期两益,每因触境忆贤臣”名为《韩庄闸》的诗。1998年乾隆御碑再现于世,诗句与《四库全书》中所记载地一字不差。后经修复立于韩庄二街村文化大院里。这些成为了微山湖文化的一个符号,口口相传,运河让微山湖人成为了见过世面的人啊!我想,失去了有痛苦,得到了也有欢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就顺其自然吧!

忽如一夜春风来,当运河的南端江南在春风里苏醒,蓬勃发展经济的时候,微山湖畔发现大煤田的讯息也在春风里传播开来。缺少能源的南方人沿着大运河来了,在运河两岸发出了“我们需要煤炭”的呼喊。这充满热情的呼喊,激发了微山湖人的干劲,煤井竖起来了,煤炭经营公司成立了;运输船一换再换,木船、水泥船、钢板船;小吨位、大吨位、超大吨位,换船的速度总是跟不上南方需求煤炭的速度。煤矿工人笑了,渔民笑了,官员笑了,连运河也笑了,运河成为了“黄金水道”,日夜运输着“黑金”。微山湖的船已经不属于微山湖了,它的目的地在南方。微山湖的煤炭在南方燃烧出了激情,创造出了江南速度,也创出了江南模式。前二年在旅游部门工作时,随团到南方参观学习,发现运河岸边的许多煤炭码头已成为了文化产业园,有的成为了休闲广场。南方已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不再用煤炭,而是改用煤炭产生的电、燃气作为能源了,恼人的雾霾也越来越少了。回来后到湖里发现,满眼的是停泊等待出发的船。微山湖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煤矿也在有秩序关闭退出。微山湖人的“我们有煤炭”的自豪感也越来越弱了。大运河是一个不会老去的故事,微山湖又给它注入了新内涵。满湖荷花香,秀丽芦苇荡,神秘连家船……这些音符怎么弹出“微山湖上静悄悄”的乐章呢?人们赖以生存的船究竟要驶向何方呢?就像微山湖形成之时那样,又一次痛苦的抉择来了啊!

初夏的一天,我去湖里,发现有竹筏载着游人穿芦荡进荷塘,笑声一片。哦,微山湖又驶出了新的船,愿这样的船能载出金山银山啊!


作者简介:

胡勤贵 ,出生于1963年10月,山东省作协会员,曾出版散文集《微山湖散记》、《看绿色成长》、《乡言村语》。以写作为爱好,与自己对话,与他人交流,享受宁静的生活。现在微山县委统战部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