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石门易卜 2019-05-19

席某某,男,55岁。1972年3月12日初诊。患者于3月10日突然剧烈头痛,伴畏塞、呕吐,曾服温中散寒剂未效,头痛更甚。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为血色,蛋白定性(+++)。

西医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查:头痛以颠顶为甚,痛如锥刺,项强,恶心呕吐,身疼烦躁,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口干味苦,但神志尚清。

血压:14.7/8.7kPa。

舌脉:脉沉涩,舌苔黄。

诊断:瘀血头痛。

治法:活血破瘀。

处方:【血府逐瘀汤化裁】。

生地黄15克,当归6克,白芍3克,川芎4.5克,桃仁3克,红花6克,赤芍3克,枳壳3克,川牛膝4.5克,代赭石9克,丹皮4.5克,生栀仁6克。

水煎服,3剂。

服药1剂,头痛减轻,身痛消失,呕吐亦止。

继服2剂后,头痛明显减轻。

服药半月,仅觉头部稍有胀痛,余皆恢复如常人。

后改用养阴扶正、祛风止痛之剂,头痛渐失。

前后治疗月余而愈。

按:

本案辨证,并未拘泥于西医诊断的病名,而妄投止血之剂,而是参考发病之初,前医曾用温中散寒法治疗,头痛更甚的病史,抓住头痛如锥刺、脉沉涩的主要脉症,诊为瘀血头痛,大胆运用活血破瘀法救治。

又因症见口干、味苦、舌苔黄等热象,故选方亦不囿于通窍活血汤,虑其所含麝、葱、姜、枣、酒等辛温助热,恐生他变。

之所以选用血府逐瘀汤,因方中有生地、赤芍,再加丹皮、生栀子,对于本例血瘀挟热之证,较为适宜。

可见中医治病,不可胶柱鼓瑟,而应准确辨证,灵活变通,方有显效。(江西中医学院虞胜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