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营养】多吃二两红肉,会发生什么?

 谢治顺 2019-05-20

作者介绍

刘遂谦

工作于:北京和睦家医院康复医学科

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澳洲DAA认证执业营养师

擅长:婴幼儿及儿童喂养、饮食教育及营养发育指导,孕产妇营养指导及健康管理,急慢性疾病及肥胖营养治疗,以及肠外內营养支持。

参与第35版《马丁代尔大药典》、《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手册》、《Krause营养治疗学》中重要章节的译校编审及《中国临床营养培训网络授课教材》部分章节的审核命题。多家媒体营养专栏的签约专家顾问,并担任过数本母婴类图书主编。

多吃二两红肉,会发生什么?

文章来源:遂谦的营养小屋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你粗糙原始的皮囊安放不下你进化后躁动的心”——今日份心灵鸡汤。

上一篇推文听说你最近又胖了?送个锦囊给你吧:里,跟大家强调了压力状态下高脂饮食是如何给体重添砖加瓦的,相信读过的童鞋已经领略了脂肪的威力。其实,既往的很多文章里,我们也强调过高脂饮食对健康的潜在威胁(比如:高脂饮食在破坏你的代谢牌局,不要太任性哦~)。虽说总会有人鼓吹生酮饮食减肥的高效性,也总会有人宣传原始人是如何茹毛饮血的,但是,请时刻牢记在心一件事:你我的老祖宗,最初是没有狩猎能力的,且即便是后来学聪明了,知道磨点儿石器来捕杀弄点儿火苗来烧烤,他们自始至终,都靠采摘野果为主要食物来源,也自始至终都是杂食性生物。

而,自从小麦把人类驯化,我们正式踏入农耕社会开始,动物性食物在人类餐桌上出现的比例,更低了!

这意味着,两种供能营养素——脂肪(特别是来自动物性食物的脂肪)和蛋白质在我们膳食中的比例,不是越多越好,且,既要重质又要控量。

母亲节刚刚过去,下个月又将迎来父亲节。我不知道对于每一个家有老人的朋友,什么是你们最想送给父母的关爱?或许有很多,但是相信有一件事,必是普天下一致的,那就是:健康!看完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或许会对如何让父母更健康地活着,有一些新的感悟。

4月底,《循环》杂志的一篇队列研究,特别意味深长地告诫我们:无红肉不欢的口腹之欲,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和代价的,毕竟,如果心脏跳不动了,那就啥都别吃了!

欧洲19国、历时12.6年、将近41万人的跟踪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每天多摄入100g红肉和加工肉类,缺血性心脏病发生风险升高19%!

缺血性心脏病(以下简称IHD)有多可怕呢?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导致死亡的所有慢性病中,IHD排名第一!可谓是世界顶级“杀手”!

如果你对IHD不熟悉,那么,说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你一定不会陌生。简单来说,缺血性心脏病指的是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化,并导致严重左室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是导致心力衰竭(心衰)常见的原因。该类疾病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但是现在也在呈现年轻化趋势。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等地区,35岁以上男性冠心病死亡率的年增长率为5.00%,女性为3.65%,可以说是相当不低了。

加工类肉制品(比如培根、香肠、腌制火腿等)的过量摄入与IHD发生风险增高之间的关系,已经在医学界和营养学界形成了共识。然而,非加工的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红肉(新鲜加工的猪牛羊肉)是不是也需要被限制摄入,还一直存在争议。

而这项研究,不仅解答了一直以来的这个争议,还额外发了个彩蛋:

  • 红肉和加工类肉制品的大量摄入,会导致IHD发病风险的增高;

  • 其它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并不增加IHD的发生风险;

  • 高脂肪鱼类、酸奶、奶酪、鸡蛋的摄入,与IHD风险的降低相关。

研究团队指出,这个结果非常有临床指导意义:

  • 大量摄入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会增加IHD的发生风险;

  • 用其它食物来替代红肉及加工肉制品,可以降低IHD的发生风险。

该研究的数据,之所以如此规模,是因其来自于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为了排除各项干扰因素,对这近40万人的其它生活和饮食习惯进行了校正,包括:性别、吸烟情况(未知、从不、既往、现在,每天<10支、11-19支、≥20支)、饮酒情况(具体到性别、不同饮酒量等)、运动情况(按照剑桥体育活动指数分类)、受教育程度、职业情况、既往及现病史(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体重指数BMI等。

在对409885名参与者平均随访12.6年后,一共记录了7189例IHD事件,在这七千多例事件中,红肉与加工类肉制品对IHD的影响程度是相似的。为了剔除上述其它因素对研究目的的影响,研究团队特意先用了四年的时间去排除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可致动脉粥硬化的血脂异常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准确的干扰项。因此,数据的可借鉴度还是非常高的。

除了本文前半段列举的结论,研究中还给出了一些很细化的信息:

  • 红肉和加工类肉制品对IHD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对血脂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除了HDL-C之外的胆固醇)的影响:相比于摄入量最少的参与者,摄入量最高的参与者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0.19mmol/l,收缩压升高3.3mmHg。其中,加工类肉制品对收缩压(3.7mmHg)的影响程度高于红肉(2.2mmHg)—— 这一差异可能是因为加工类肉制品含有更多的钠盐。

  • 红肉和加工类肉制品增加IHD风险的机理,包括两点: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且红肉中的肉毒碱会在体内转化为三甲胺氧化物(它会抑制血液中胆固醇的降解,加速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导致血管壁加厚、硬化。同时还与血栓形成、慢性肾病以及心脏损伤相关)。

  • 平均每天多摄入100g酸奶、或30g奶酪、或20g鸡蛋,分别可以将IHD风险降低7%、8%、7%。

  • 用热量相等的高脂鱼类、酸奶、奶酪或鸡蛋来替换红肉和加工肉类——每替换掉100千卡热量的肉类,IHD的风险可下降15%~24%。

  • 奶酪摄入量最高的参与者与最少的相比,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0.10mmol/L,对应的IHD发生风险下降12%,这可能是因为奶酪中的钙与饱和脂肪酸相结合,从而减少了身体对饱和脂肪的吸收。

  • 禽肉、鱼肉的摄入量与IHD风险没有显著关联——可见白肉还是有其营养优势。

  • 植物性食物的摄入量与更低的IHD风险相关,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

(屋主插一句嘴:所以,即便你吃的是新鲜加工的红肉,但如果加了很咸很厚重的调料,那么最终对血压的影响也会跟加工类肉制品如出一辙)

这篇研究,其实还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比如:

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不止一次被推上健康的审判台,它们与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高发风险之间的密切联系,真的需要引起无肉不欢的人们适度重视。虽说“享受当下”貌似无可厚非,但日后发病时的医疗痛苦、经济负担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也真的不是可以无视并无惧负担的。

奶制品摄入与IHD之间的低相关性,甚至奶酪摄入反而降低IHD发生率,是否说明来自不同食物来源的饱和脂肪酸的健康效应的差异性?或者,因为不同食物来源的饱和脂肪的含量不同,对健康的影响也会不同?——虽然既往已经有相关的研究在争论这一话题,但还是不能做定论、有待更多的研究去佐证。

而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种族、生活环境及长期生活方式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程度也会不同,比如:世界最健康的饮食模式之一地中海饮食,真的不能完全归结于饮食结构本身的健康裨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压力状态也需要被考虑在内。所以,在借鉴这篇研究结论的时候,我们依旧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待。例如,对于缺铁性贫血、或者有缺铁性贫血风险的人群(如孕产妇、青春期女性、辅食添加初期的婴儿等),优质蛋白质及高吸收利用率的铁元素的充足摄入,对于预防及纠正贫血,还是非常重要的,而红肉及动物肝脏,在这方面较植物来源的铁有不可匹敌的优势。

另外,对于中国很多地域的人群而言,红肉的摄入量本来就不高,那么,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重点,就不是红肉的摄入量,而有可能是体重、加工肉制品、食盐的过量摄入、烟酒的接触量、果蔬摄入量及体育活动情况等其它方面的调整。

而涉及用其它动物性食物或蛋白质来替代红肉和加工类肉制品,我们是否就要把目光转向素食呢?我个人认为:要冷静观察和理智选择。最近,“人造肉”因为受到了比尔盖茨的推崇而广受重视,“人造肉第一股”5月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涨幅就高达188%,创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佳上市首秀。之所以人造肉如此吸睛,是有其人口学、环境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背景的:地球人口的激增导致对畜牧业需求量的增加,相继带来的对温室效应和土地占用的巨大影响,都是对人类生存环境外加医疗等多方面的重大考验。所以,人造肉的出现,激起了宏澜。然而,一部分人造肉的制造,使用了大量的椰子油,而椰子油因对心血管健康有不良影响,在目前阶段依旧是被美国心脏协会警告⚠️的!所以,还是那句话:拭目以待、理智对待!

回到今日开篇时,我那番语重心长的建议:缺血性心脏病(IHD)在中国的高发,以及发病趋势的年轻化,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如何将我们自己以及父母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调整至可以让一家人更加长久的安康?不是保健品、不是昂贵的礼物,而是合理的饮食加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