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首先停用一切可疑药物。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但重症患者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内治: 湿毒蕴肤证:皮疹为红斑、丘疹、风团、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伴剧痒,烦躁,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有发热,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为主,方药选用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苡仁、丹皮、黄柏、茯苓、泽泻、通草、滑石等。 热毒入营证:皮疹鲜红或紫红,甚则为紫斑、血疱,灼热痒痛,伴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躁,口喝不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少或镜面舌,脉红数;治疗以清营解毒凉血为主,方药选用清营汤加减:水牛角粉、生地、玄参、竹叶心、金银花、连翘、黄连、丹参、麦冬等。 气阴两虚证:严重药疹后期大片脱屑,伴低热,神疲乏力,气短,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方药选用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玄参、生地、麦冬、沙参、玉竹、冰糖等。 外治:皮损潮红无渗液者,用马齿苋或大青叶煎汤外洗,或炉甘石洗剂外涂;皮损潮红肿胀、糜烂渗出者,用马齿苋或黄柏煎汤冷湿敷,青黛散麻油调敷。皮损脱屑干燥,用麻油或甘草油外擦;皮损结痂,用棉签蘸麻油或甘草油揩痂皮。 另外,轻型药疹,使用抗组织胺药物、维生素C和钙剂;重症药疹,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除上述内治、外治方法外,宜早期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维生素C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直至改为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必要时配合使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7、如何防治药毒? 答: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避免应用有过敏史类的药物,应用青霉素及抗毒血清制剂,用药前要做过敏试验;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遇到皮肤有皮疹或原有皮肤症状加剧,或局部全身感觉剧痒,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治疗;轻型药疹应多饮开水,宜食清淡,忌食辛辣鱼腥发物;重型药疹需住院治疗;皮疹忌用水洗或搔抓;应铭记自己易过敏的药物,并要求医师在病历上记明,妥善保管,避免再次应用此类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