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三首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古诗,读来津津有味,让人忍不住佩服

 真游泳的猫 2019-05-20

本文参加了【诗韵中国】有奖征文活动

一说起古诗词,大家立刻想到的就是唐诗宋词,想到那些家喻户晓的诗词名篇。但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韵味悠悠的诗词,不被广大老百姓熟知。我是猫猫,今天我给大家讲述三首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古诗,读来津津有味,让人忍不住佩服。

第1首,《题息夫人庙》: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邓汉仪。息夫人是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却被楚王看上。楚王灭了息国,对息夫人宠爱有加。但是息夫人怀念息国国君旧情,从此不再开口说话。

这首诗借用这段典故,说明了人生在世,有很多无奈。诗人认为世间最艰难的就是一个死字,有时候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卑躬屈膝,违背自己内心的选择。

其实这首诗也写出了清代初期文人的那种尴尬和无奈。本来汉人是不认可清朝的,但是明朝灭亡了,清朝开始了,不少文人都为了活下去而选择停止抗争。就算是有些有骨气的人,也顶多是选择不辅佐清朝,而不是选择去抗争。这大概就是诗人真正想说的息夫人的无言吧。

虽然很多人经常说不怕死,但是真正死到临头了,却还是有不少人退缩了。比如明代的大官洪承畴选择投降清朝,留下了千古骂名。而明代大文豪钱谦益本来约好和夫人柳如是一起跳河自杀,但是钱谦益试了一下水,居然说“水太冷”而选择投降清朝。

可以说,这首《题息夫人庙》既是感慨息夫人的往事,也是反映出当时文人的一种心态。这里面有无奈,也有自嘲和自我劝解,含义颇多,令人回味无穷,忍不住佩服诗人的含蓄之笔。

第2首,《京洛行》:宅中形势涧缠深,作洛千年王气沉。关控河流当地轴,岳分嵩少压天心。西来驿路连雍畤,北枕秦城接华阴。禹迹茫茫敷九土,独令磐石诵虞箴。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刘凤。刘凤的诗歌创作特点是喜欢用那些偏僻的字眼,让人读起来十分生涩拗口。但是仔细品味之下,还是能够感觉到很深的文化韵味。

此篇为刘凤河南任官时做。洛阳为古代名都,底蕴深厚,寻常巷陌都藏着故事。故刘凤此诗专就此构思,不详细描写洛阳之繁华,而是就其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立意,延曼衍之思,绪接浑莽;运虚空之心,身接天人。

诗歌写京洛形势如地轴天心,则人之渺小微茫可知矣;诗歌写京洛历史有禹迹虞箴,则人之浅薄庸陋可知矣。故此诗之佳在于将其身与洛阳对照,益见云山茫茫,沧海浩渺。至于用字而言,亦精当有力,如“西来驿路连雍畤,北枕秦城接华阴。”以汉之丝绸路对秦之金汤城,而皆关洛阳之前事,属对精切而韵味悠长。

第3首,《送人从军》:烽火遥遥不记年,角声吹月落胡天。秋风已入空闺里,关塞何曾离枕边。

这首诗的作者同样是刘凤。诗名送人从军,而此诗模想边塞生活。边塞诗每多写闺人相思以衬托征士之思乡及军旅之艰苦,已成套路。而刘凤此诗却未纠缠一时一地的相思离别,而是把征戍放到了从古自今历来如此的大背景之中考究。“遥遥不记年”,则古人与今人同此遭遇,而此时之万般感受加入无涯时光沉淀,则似以一身旷对辽阔天地,益发悲切,故感慨更深,深情更厚。

首句看似平易,而发以无限感慨,乃有王昌龄“万里长征人未还”意,含蓄不尽。第二句以角声月色描绘边塞氛围。第三、四句则就拟想闺中人相思下语,“何曾”二字笔落天外,如神来之笔,勾连古今,打通彼此,似不用力而情深款款,故此篇能得绝句“体轻情长”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