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北行(2):桥山谒陵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5-20

2019年5月8日,阴转晴,西安——黄帝陵,201公里。

车出西安,一路向北,感觉中的秃坡瘦地未见,反倒是沿途的翠山碧水,给人以巴蜀的印象。

笔者一生唯物,不喜烧香拜佛,也极少参观寺庙,尤其是新建的人文景观,不过此次陕北行,黄帝陵当属例外,毕竟“民族始祖”、“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已是至高无上的尊荣,吾等路过此地的中华子孙,虔诚谒陵(谒:到陵墓致敬),理所应当。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这姓名听起来就非同一般,相当霸气高大上。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陵,声名齐天地,香火五千年,号称中华第一陵。

黄帝陵原名为桥陵,1942年被地方政府改为黄帝陵。1944年,国民政府又将中部县易名为黄陵县。1962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是第一批的国家5A级景区。

史料记载,“在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的远古时代,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逝世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

几千年来,历代历朝的皇帝,都将拜谒祭祀黄帝陵,作为坐江山的一件大事。据说早在公元前422年,秦灵公就曾专祭黄帝,汉武帝更是亲率18万大军祭祀,中国近代的元首级人物也一个不少,或手书碑词,或亲撰祭文,或亲笔题词,以示尊崇,以彰志向。

其实在北京、甘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区,也有黄帝陵或祭祀庙堂,经历代专家学者研究考证后确认,位于陕西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陵,才是真宗。

沿石条路缓步登上桥山,见一块石碑矗立,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气氛顿时肃穆起来,再行几十米,便是黄帝陵。

黄帝陵冢的规模,比笔者想象中的要小很多,“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四周砌有1米多高的花墙。陵前大石碑上刻有‘桥山龙驭’4个大字,相传黄帝即由此乘龙升天。再前有祭亭,红柱绿瓦,四角飞檐,亭中石碑刻‘黄帝陵’3字,系1958年郭沫若所书”。

谒陵时,恰逢一群体朝拜,唢呐锣鼓、五色旗幡、披黄三牲、逐一磕头,形式虔诚隆重。

我们一行人心怀崇敬绕冢一周,算是礼到心到。

虽说古柏环伺的陵冢几近简陋,但轩辕黄帝给人的心灵感召力异常强大,让人浮想翩翩,思绪快速穿越,上下五千年......

登桥山谒黄帝陵,有一景致非常壮观,那就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桥山古柏覆盖面积为89.1公顷,共有古柏81600余株,千年树龄以上者3万余株。森森古柏,千年屹立,拱卫帝陵,见证历史。

尔后,我们还参观了位于桥山山麓的轩辕庙和祭祀大殿。

轩辕庙历史悠久,古迹满园,其中有两个内容不可错过,一是号称有五千年历史的“黄帝手植柏”,一是近代领袖们的题词碑和祭文碑,历史厚重、史料珍贵。

2004年落成的祭祀大殿气势恢宏,据说其特点可用四句话概括:“山水形胜,一脉相承,天圆地方,大象无形”。祭祀广场更是面积巨大,气派非凡。

恕笔者愚钝,除”天圆地方“的建筑别致醒目之外,其他三句话的寓意均无心灵感应。

虽说新修的祭祀大殿和广场,与黄帝陵的质朴肃穆不搭,但气冲斗牛、舍我其谁的气概,倒也符合“民族始祖”的地位,同时还方便了每年需要大场面的祭祀大典。

站在祭祀广场环视,青绿的桥山上下,五月的槐花盛开,清香扑鼻沁心。那一簇簇、一枝枝、漫山遍野的白色花朵,点缀了山林,舒缓了气氛,清爽了心灵,别有一番温馨在心头。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陕北行(2):桥山谒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