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道日损”,“损”到最后的“无为”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平凡的人 2019-05-21

    《老子》第四十八章中提出“为道日损”的方法,可是我们“损”到最后得到的“无为”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老子自己也给出了答案。

     《老子》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我理解这里的”虚“、”静“是指的心境,是指心境达到空明宁静的状态。这种状态我们每个人有么,有的,我们一出生就是”虚“、”静“的心境,出生的婴儿都是心无旁骛,睡觉就很认真的睡觉,吃饭就使出吃奶的劲,呼吸是深沉的,意念是集中的,所以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但是为什么我们越长越大,心里不再”虚“、”静“了呢,还是因为”为学日益“,我们成长了,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心里填了很多东西,包括各种知识、个人的意识、自己的喜好和厌恶,但是却找不回来”虚“、”静“的心境了。因此,老子说要'致虚极,守静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为道日损“达到虚极和静笃的状态,可能我们这辈子再也回不到出生时的心理状态,正因为做不到,更应该要去用一生的时间来修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这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达到虚极和静笃的状态。因为我们看事情的时间只要放长远些,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就是一个圆圈,只要我们看事情的眼光足够长远,万事万物都会回到本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里解释了这个本根是什么,根——静——复命——常——容——公——全——天——道。老子用了九个概念,最终归结到“道”。我们守住虚极和静笃的状态,就是道的状态,只要我们真正守住了这个状态,才能做到“载营魄抱一”:身体和心灵与道合为一体,这才是老子道家的最高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