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树的资料

 yzsr273 2019-05-21

槐树树冠宽广, 树姿优美, 花朵色形俱佳, 树叶、枝干各具特色, 整株植物高雅清新,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 槐树适应范围广、抗污染力强, 适宜应用于城乡绿化及景观生态建设, 槐树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首都北京普遍植槐, 古槐数量众多, 成为市树 ; 而大连市素有东方槐城之美誉, 连续17 届的赏槐会已成为“大连国际旅游节”。近年来, 科研人员以园林绿化应用为主要目标,开展了槐树类的杂交育种, 推出了蝴蝶槐、金叶国槐、五叶槐等新兴变种, 使槐树家族越来越兴旺, 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1 资源概述槐树家族, 泛指豆科槐属的国槐及其变种龙爪槐、蝴蝶槐、金叶国槐和刺槐属的刺槐、江南槐以及决明属的黄槐等,其主要分布于亚洲及北美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70 种。槐树原产我国北部, 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 21 。槐树系落叶乔木或灌木, 其中乔木类树种大都树干通直, 树冠庞大, 枝叶繁茂,叶为卵形或披针形, 花冠多为蝶形, 花色多样, 有香味。槐树适应性强, 具有耐干旱、高温和贫瘠土壤等优良的生态习性。此外, 槐树还具有调节改善小气候、防风固土、抗污染等生态功能, 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 Sophora japoni ca L) 。别名家槐、豆槐。落叶乔木, 25 m, 花期在6 8 , 果期在9 11 [ 3] ; 分布于全国各地, 速生, 抗逆性强, 病虫害少, 容易滞尘, 极耐修剪。观赏特征为树姿雄伟, 树冠宽广, 呈圆球形或卵圆形; 花萼宽钟状, 花冠蝶形、黄白色

  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远溯到1 000 多年以前。《山海经》中有“首山其木多槐; 条谷之山, 其木多槐”的记载。槐树既是中国的特有树种, 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品格, 槐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改火之木槐树用作燃料的功能开发最早。槐树首先由实用之材上升为文化符码, 应是由它的这种可作燃料的实用功能与原始巫术相结合, 形成改火巫术而起的。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木材作燃料,本是一种现实需要, 但后来经五行学说的改造, 这些树木都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 槐树的对应季节为冬季, 对应自然方位是北方。

   神树象征古槐枝干古朴、苍劲, 多遗存在古老村庄的中心或寺庙院内, 即使人们迁移新村也舍不得伐掉, 甚至井砌篱墙加以保护, 奉它们为“传世的神树”, 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的神话传说,《因话录》说古槐之上常有仙人出游, 每每于 夜间传出丝竹音乐之声, 还有《天仙配》中老槐树开口讲话, 助董永成就良缘的故事等等都成为了民间美谈。曹植的《槐 树赋》中“似明后之垂恩”句, 此譬喻句将槐树恩泽所有生灵 的形象与给百姓以善政的帝王形象重叠为一, 可见作为世界 中普遍存在的宇宙树的神话至此还有生命力。由于人们奉 槐树为神树, 所以为之造祠立庙的传统也由来已久, 河北《唐 县志》记载:“古槐在县署二堂东, 大数围, 高耸旁阴, 无一枯, 下有槐神祠”, 山西《汾阳县志》载:“仙槐观在城煌庙之 , 相传其地有槐, 枯朽如刳舟。金皇统中, 遇异人投药其 , 倏长茂如初。故州人饰观以仙槐名。今观中他愧亦 盛。”。这说明民间常见有一些老槐树下措建小庙, 人们在此烧香磕头, 请赐丹药。

   官职象征周朝时, 槐树与朝野有着密切关系, 朝廷种有三槐九棘, 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名份。后人又以三槐喻 三公, 有了“槐鼎”之说,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 亦泛摺执政大 ; 槐位, 指三公之位; 愧卿, 指三公九卿; 愧充, 喻指三公; , 指皇帝的宫殿; 槐掖, 指宫廷; 愧望, 指有声誉的公卿; , 指三公的印绶; 愧岳, 指朝廷商官; 槐蝉, 指高官显贵。

    科举吉兆清河北《文安县志》载:“古槐, 在戟门西, 同治十年东南一枝怒发, 生色宛然, 观者皆以为科第之兆。” 于是槐树就成了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俑像, 被视为科第吉兆的 象征, 并常以槐指代科考, 考试的年头称槐秋, 举子赴考称踏 , 考试的月份称槐黄。唐李卓( 秦中岁时记) :“进士下 , 当年七月复献新文, 求拔解, :‘槐花黄, 举子忙’。”是说 唐代京城长安, 落第的举子们6 月不出京城而闭门苦读, 新文章, 请人出题私试。当槐花泛黄时, 就将新作的文章投 献给有关官员以求荐拔。

   吉祥象征槐树早在周朝时期就被赋予了象征吉样的 特性。古代人种槐除了取荫之外, 就在于讨吉兆, 寄期冀。 民间俗语“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 说明槐树象征 吉样的寓意。并且有冬天烧槐枝、烤槐火以避邪的习俗。元 代遒贤记载, 曲阜孔林中有“古槐一章, ⋯⋯ 见者咸加敬爱,因以纪瑞云。”槐被称为“瑞槐”, 作《孔林瑞槐歌》以赞美。古 代人还视槐枝连理为吉祥的象征,《南齐书·祥瑞志》载:“永明元年五月, 木连理。闰月, 璇明殿外阁南槐树连理。”不仅 如此, 槐树还有“忠正”之品格, 即“槐系取其黄中外怀, 又其花黄其成实玄之又。”

   移民象征明朝初年从山西向中原地区移民是我国历 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民族大迁徙, 由移民本身形成的民风民俗, 语言行为, 民歌民谣, 故事传说, 氏村名以及大量的家谱、族谱、碑记等, 构成了一种丰富多 彩、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山西洪洞大槐树’, 成为移民文 化的一种象征, 几百年来一直有歌谣传唱“问我家乡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18] 。民间农村落户建庄时, 通常植槐树以 作纪念, 甘谷县姚家庄村民就称“先有大槐树,后有姚家庄”。 因此, 古槐就被移民的后裔们视为祖先, 而向古槐析求趋福 避祸, 就成为祖先崇拜的变异形式, 村民们希望通过祭拜槐 , 获得思想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寄托[ 19]

   长寿象征槐 树寿命长,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千 年老槐树, 如山西现有400 多株千年老槐树, 而且分布广,90 多个市( 县、区) 都有保存, 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20] 山东博兴县有株1 500 年的古槐, 相传是董永和七仙女的“红 娘”。河北涉县固新村有“天下第一槐”, 29 m, 胸围1 .7 m, 冠幅直径19 m, 树龄约2 000 年左右[ 22] 。甘肃省崇信县铜 城乡关河行政村有一株华夏古槐王, 胸围10 .18 m, 主干高2 m, 冠幅34 .72 m, 占地约0 .13 hm2 , 树龄2 800 多年, 在全国槐 树中亦属罕见,更为奇特的是树上寄生着杨树、花椒、五倍子 树和小麦、玉米等9 种植物, 真是树中有树, 树中有草, 可谓 “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23]

 槐树用途

   蜜源植物槐树的许多品种和变种如香花槐、江南槐、 五色槐等, 不仅花期长, 还可一年开2 次花, 花粉又多, 可以招引蜜蜂等昆虫, 是优良的蜜源植物[ 24]

   美食植物食槐的习俗古来有之, 晋人尤甚, 认为“世间美味, 独有二种, 谓槐煮饭、蔓青煮饭也”。槐叶冷淘的食 法后来成为古代文人标榜风雅和恶甘厌肥的一种调济手 [ 25] 。古人还用槐豆制酱油、酒等; 用叶做槐芽饼。对此, 《汉语大词典》列有专条介绍: 槐芽饼, 即槐叶冷淘, 一种凉食。以面与槐叶、水等调和, 切成饼、条、丝等形状, 煮熟, 凉水汀过后食用。唐杜甫有《槐叶冷淘》诗, 宋苏轼有《二月 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史君食槐叶冷淘》诗, 可见槐芽饼历 史之悠久。槐花中含有芦丁, 可作食品的添加剂和保健营养 , 用槐花制成的保健香茶和绿茶一起冲泡, 能清热去火、疏 风润躁, 且口味醇爽, 苦中回甘, 实为茶中佳品, 用槐花还可 做成槐花糕、槐花蒸包、炸槐花等风味菜点[ 26]

   饲料作物槐 树叶片鲜嫩, 质地细软, 适口性好, 消化 率高, 是牛、羊、猪、兔、鸵鸟、鸡、鸭、鹅的优质高能饲料。据 分析, 槐叶中蛋白质占20% , 营养丰富[ 27] 。尤其是日本及韩 国两大牧草消费国, 对槐叶粉的需求量极大, 因此, 优质槐叶 及槐粉很受日、韩商欢迎。槐叶粉将是我国今后出口创汇的 优质草粉[ 28]

 药用植物槐 树的花、叶、槐豆( 槐实) 入药历史悠久。 据汉代古药书《神农本草经》记载:“槐实, 气味苦, , 无毒, 久服明目益气, 头不白、延年。”《图经本草》上说:“枝, 烧灰, 沐头长发。”《本草纲目》上介绍:“槐实, 主治五内邪气热, 诞唾, 补绝伤, 火疮。”《颜氏家训》曰:“庾肩吾常服槐实, 年七十余, 目看细字, 须发尤黑”[ 29] 。近代中医多以槐树花蕾( 中药称槐米) 、槐豆( 中药称槐角) 和树根等入药, 具有凉血止 血、清肝明目等功效。其中, 以槐豆止血作用最强, 槐花、槐豆荚次之[ 30] 。另外, 槐花、槐豆内含有芦丁, 属贵重药品, 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用于外销出口, 经济价值颇高[ 31]

 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槐树树冠庞大, 枝叶繁茂, 花期较长, 花形优美, 且没有飞絮, 因而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同时, 槐树已演化为中 国植物文化的象征, 它与日本的樱花、荷兰的郁金香、加拿大 的枫树等一样, 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众多的彩叶品种如 金叶国槐、金叶垂槐等, 既可以成群成片地种植, 也可配置于 园林中作背景、伴景用, 其美化彩化效果更好。

   公园和风景点绿化公 园和风景点是供人们进行游 览、休息、观赏和社交等活动的场所, 其中公园更是反映城市 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 32] 。因此, 其绿化造景必须追求 较高的美学品位, 需要运用多种花卉树木来营造丰富的园林 景观, 而槐树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花木, 应用相当广泛。 槐树种类繁多, 观赏特性各不相同。许多高大乔木如香 花槐、刺槐、金叶国槐等既可以单一种类构景, 充分表现其个 体美, 发挥景观的中心视点及引导视线的作用;也可与常绿 植物如木兰科的紫花含笑、黄心夜合等植物组景, 构成四季有景、色彩对比突出的景观效果。种植形式可以单株散植于 建筑四周、假山一隅、桥头两旁、石阶两侧等, 起衬托主景的 作用, 或形成配景、夹景, 以增强透视的纵深感, 也可成片种 植于空旷的草坪当中构造突显的景观效果, 如金叶国槐、金 叶垂槐等, 既可以群植作背景、伴景用, 也可构成风景林, 美化彩化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 在现代城市景观中如广场绿地等, 多用色块、色带等形 , 营造平面图案或立体造型植物景观, 以强调色彩构图之 , 表现色彩的明快感及城市的快节奏感,这是国内外现代 园林发展的一种新潮流[ 33] 。可以采用江南槐、黄花夹槐、香 花槐等灌木与金叶女贞、红木、紫叶小檗、黄金榕、金叶桧、 扶桑等常色叶植物及一些常绿花灌木, 配成大小不等、曲直 不一的色带或色块, 突出色彩构图之美, 使其具有时代气息。

  庭园与居住区绿化庭园绿地面积较小、空间有限、绿 化面积讲究精致小巧, 因此, 多选择名贵花木做材料[ 34] 。像金花槐、黄花夹槐等均为落叶小乔木, 叶少花多, 且在寒冬来 临时仍然满树花, 落叶不落花, 可以把它们配置在园路入口、 山丘一隅、小品四周, 这样, 在冬季仍能营造无限春色, 还可与茶花、杜鹃、月季、木槿、菊花等植物混植, 从而实现月月有 花开的观赏效果。居住区绿化则要求在追求美学效果的同 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 因此可以选择大的乔木如国槐、双季米槐、五色槐及一些彩叶槐树等, 以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和遮阴的效果。支路和小路的路旁绿化, 最好选用盘槐、国槐、云杉、江南红花槐、紫叶李等风景树种,设计成对称式的行道树, 路边再配植1 行侧柏做绿篱, 也可用玫瑰花作篱, 既能起到宅间庭院的分隔作用, 又能改善道路景观, 富季相性变化。

4 .3 寺庙和纪念场所绿化古 槐枝干古朴、苍劲, 自古就被奉为“神树”, 在寺庙、宫殿内栽培应用的历史由来已久。如在山东邹县孟庙内生长着1 棵古老的巨槐, 长于几棵古柏之中, 人称“柏抱槐”; 泰山斗母宫有一棵“卧龙槐”, 此枝朴地,又蟠根生, 另成一树, 可谓奇绝[ 35] 。另外, 槐树以其特有的自身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寺庙等特殊场所带来了神圣庄严、空灵脱俗、高深莫测、优雅别致、如若仙境一般的氛围。

  厂矿绿化在一些空气、水、土壤受污染的厂矿区域栽植国槐等抗性强的树种, 能有效吸收粉尘、烟尘等有害物质。由于槐树分泌的汁液有过滤作用, 能净化空气, 并对苯、醛、酮、醚等致癌物质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且槐树生命力强、病虫害少, 因此是厂矿绿化美化的优良树种。可以采取群植的种植形式, 以槐树为基调树种, 要疏密得当、虚实相生, 四周再配以其它抗性强的小乔木、灌木以及精巧别致的园林小品设施, 从而营造1 个生态、美学相和谐的小环境。

洪洞大槐树

  万民萦怀的大槐树,在山西省洪洞县城北二里的广济寺旁。树旁有石碑一座,碑冠在盘龙细 之中篆刻“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文记载着明朝移民实边 和移民就食的情况。明初移民时,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各地移民都到大槐树下集中,然后编排队伍,分赴各地,再由接受移民的地方政府集中安置。在凉州至今还有“发放”、“安置 等乡村名称,这些地方实际就是当时移民管理安置机关所在地。移民们离别养育了自己的故 土和亲人,到千万里之遥的陌生之地去生活,毕竟难以割舍。古人分别时曾有折柳相赠之习惯,“柳”者留恋之意。移民们则带上一株槐树苗木,种植在新的土地上,以表示“怀念之情。移民活动多在晚秋进行,此时槐叶凋落,树上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凝 眸高耸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发出哀鸣,令他们不忍离去,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从这里迁徙四处的人们,寄居他乡,把洪洞大槐树、老鸹窝的故事流传给后代,聊解思念 故土之情。“问我故乡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天长日久,洪洞大槐树的故事便妇孺皆知。从洪洞带到各地的槐树苗木也在新的土地上生根成长,枝繁叶茂。武威境内槐树遍布,据说与此有关。在武威众多的槐树当中,尤以城东10公里处清水乡张清堡大槐树最为著名,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树围6.9米,树高15米,树冠高大,枝叶繁茂,每年都有新枝抽发,前去观赏者不绝,还有人焚香叩拜,这也算是对祖先的怀念。1989421日,武威市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以国槐为市树,充表达了广大凉州人民热爱国槐、缅怀祖先的心愿。现在,凉州城区各街道槐荫蔽日,嘉树葱郁,把古城妆点得美丽多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